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吧 关注:16,862贴子:86,501
  • 0回复贴,共1

SCI论文的写作心得(一)—— SCI论文写作的顺序与总原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一篇高质量的SCI论文,对于大部分本科生,甚至一部分研究生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谈起写SCI论文时的感受时,大多数人都会将其可能概括为4个字:生无可恋。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SCI论文写作确实是整个科研活动中最耗心血的环节。然而,当你感到一件事的挑战很大,困难很多时,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因为坚持完成这件事,可能意味着收获巨大。
当你发表一篇高质量的SCI论文后,你不仅会在升学和工作中获得巨大的优势和竞争力,你的科研思维能力也会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这种内在的升级,就好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它会让你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游刃有余。那么问题来了,要打通这科研的任督二脉,我们该如何修炼呢?
一、写作顺序
一般SCI论文的主体包括前言(Introduction)、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结论(Conclusions)和摘要(Abstract)。但是在成文时,我们遵循的顺序最好是:Results -> Conclusions -> Discussion -> Introduction -> Materials and methods。按照这个顺序,我们的写作思路会更清晰,写作过程也会更加高效和顺利。
二、 写作原则
写作的总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写作与试验同步进行。很多同学习惯“先动手,后动脑”,即把试验全部做完,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写作。这样做虽然未尝不可,但很可能会在写作时发现试验设计和结果存在缺陷,比如,试验量达不到预投期刊的要求,或者所得结果很难用合理的逻辑贯穿,或者试验结果对科学问题的挖掘不够深彻,创新性不够等。当发现问题后,再去补做试验,不仅影响写作进程,也会打乱写作思路。一般来说,高质量的写作往往是以“手脑并用”为基础的,即在获得阶段性成果后就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并总结成图表,将自己的结果与相关领域的研究对比,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发现,或者试验结果是否推翻了原有的前提假设,如此一来可以随时调整试验方案,让整个研究过程处于一个机动灵活的状态,同时也让后期的写作更加轻松高效。
第二,图表高清,美观,信息量足。图表是一篇高质量SCI论文中最值得精雕细琢的部分,图表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文章的档次。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在阅读文章时,关注最多的就是图表,他们会试图从图表中直观地获取想要的信息,这是最高效的文献阅读方式。所以,高水平的作者一定会通过图表,将最吸引眼球的科学发现,用最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
第三,语法正确,语言简洁,易懂且具体。一篇高质量的SCI论文,承载的信息量很大,但字数一般不会超过6000-8000字,所以,这就要求作者的每一句话都包含必要信息,且简明扼要。语法结构要简单易读,能用主动语态就不用被动语态,能用一个谓语动词准确表达就不用短语,能用肯定句式就不用双重否定句式。另外,禁止“微言大义”式的笼统表达,争取每一句话都包含“定性”和“定量”的双重信息,比如,A is higher than B (定性部分)by 50%(定量部分)。
综上所述,根据本人的实际经验,遵循如上所述的顺序和原则进行写作,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效率,并改善写作体验。同时,这样的写作顺序也和整个科研活动的节奏相契合,有助于我们去深入思索科学问题,并养成良好的科研思维习惯。准备发表SCI论文的同学不妨一试哦。


1楼2023-10-23 14:1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