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志康吧 关注:11贴子:597
  • 0回复贴,共1

全球首款PCSK9单抗Praluent的非临床研究总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乳果糖

2023年8月16日,NMPA批准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申报的托莱西单抗注射液(商品名:信必乐)上市。托莱西单抗注射液为PCSK9抑制剂,可阻断血浆PCSK9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结合,进而阻止LDLR的内吞和降解,增加细胞表面LDLR表达水平和数量,增加LDLR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重摄取,降低循环LDL-C水平,最终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该品种的上市为临床降脂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托莱西单抗在NMPA上市申请总审评时长为308个工作日,而2023年NMPA所用获批新药的审评时长中位数为541工作日,由此说明托莱西单抗的NDA申报过程较为顺利。以下为托莱西单抗在NMPA的审评历程。
表1 托莱西单抗在NMPA的审评历程

托莱西单抗注射液是首个国产的PCSK9抑制剂,也是全球第三个PCSK9单克隆抗体。在此之前,经FDA获批的两款PCSK9单抗分别为赛诺菲的Praluent与安进的REPATHA。
目前,药审中心尚未公开托莱西单抗注射液的技术审评报告。由此,笔者整理了全球首款获批的PCSK9单抗Praluent在美国BLA申请中的非临床研究资料,以供参考学习。
表2. 全球首款PCSK9单抗Praluent

表3. Praluent非临床研究在FDA的监管历史

药效学
主要药效学: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表达及其从血液循环中清除LDL-C的功能取决于细胞内胆固醇水平和血清 PCSK9 浓度。血清 PCSK9 通过促进肝脏 LDLR 蛋白的内化和溶酶体降解,降低肝脏 LDLR 蛋白水平(见图 1)。任何影响 PCSK9 表达的调节剂都会影响肝脏 LDLR 密度以及LDLR从血液循环中清除 LDL-C 的能力。

图1. PCSK9单抗的作用机制[1]
申请人进行了文献数据调研,以支持 PCSK9 在调节 LDL-C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体外研究:评估细胞Praluent抑制PCSK9 后,HepG2细胞对LDL-C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可Praluent可阻断表达人、猴、大鼠、小鼠和仓鼠PCSK9 的 HepG2 细胞中的 LDLR,对 LDL-C 摄取的调节具有强效阻断作用。与野生型 PCSK9 相比,PCSK9 的功能增益突变会增加 LDLR 的清除率。
体内研究:在概念验证仓鼠模型中,Praluent导致总胆固醇和LDL-C明显下降, HDL-C也略有下降。
次要药效学:理论上,Praluent抑制 PCSK9 会导致结肠中胆汁酸水平升高、诱发免疫抑制和丙型肝炎感染率升高。对胆汁酸与免疫抑制的担忧被纳入Praluent与Lipitor联合使用的猴长毒试验中作为终点评估。同时,申请人通过一项专门的研究解决了丙型肝炎感染性增加的问题。
安全药理学:Praluent是一种含有人类 IgG1 的 Fc 结构域的全人源抗体。在表达人LDLR的 HEK293、SW13、HepG2和HUVEC的细胞中,测定了Praluent的 ADCC与CDC毒性。结果显示Praluent的 ADCC与CDC毒性为阴性。
中枢神经系统评估:在对大鼠和猴子进行的主要长毒研究中,未观察到与阿利珠单抗有关的对外周神经元的明显影响。
药代动力学研究
体内PK:大鼠和食蟹猴(吸收、代谢)
大鼠或食蟹猴体内分别进行Praluent的单剂量静脉或皮下注射给药。静脉注射,在剂量范围内,Cmax 的增加大致与剂量成比例,AUC 的增加略高于剂量成比例。
而皮下注射,Cmax 的增加与剂量不成比例。
在大鼠体内,半衰期与剂量和给药突降无关,T1/2为100-120 h。给药剂量为5-15 mg/kg时,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为50%,当为低剂量1 mg/kg时生物利用度为100%。Praluent的两种给药途径清除率相似,不同剂量间也没有明显差异。
在食蟹猴体内,给药1 mg/kg(sc.或v.i.)或3 mg/kg(v.i.)时,T1/2为50-60 h。
当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剂量为15 mg/kg,会出现多相消除,其中90%的消除发生在T1/2=150 h时。同时,进入血管外空间的分布容积有限。清除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降低,这与高剂量时清除过程达到饱和是一致的。Praluent进入血管外空间的分布容积有限。其清除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降低,这与高剂量时清除过程达到饱和是一致的。
毒理学研究
一般毒理学:
Praluent进行的重复给药毒性研究如下表所示:
表4. Praluent非临床重复给药试验

在大鼠和食蟹猴上分别开展了4项遵循GLP的重复给药毒性研究(伴随毒代及免疫原性),以及3项在食蟹猴体内进行的Praluent与他汀类药物Lipitor联合给药的重复给药毒性试验。
在给药期为26周的毒性研究中,大鼠和食蟹猴对Praluent的耐受性良好。每周皮下注射一次(根据血浆暴露量计算),与 150 mg Praluent Q2W的最大推荐人用剂量(MRHD)相比,大鼠和猴的暴露倍数分别高达 11 倍和 103 倍。大鼠和食蟹猴的LDL-C降幅分别高达 75% 和 80%,但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
此外,一项食蟹猴体内进行的为期13周的Praluent(MRHD 为 100 倍,Q1W,s.c.)与Lipitor(MRHD 为 8 倍,QD,p.o.)联合给药毒性研究,显示这该给药组合对降LDL-C有叠加效应(高达 99%),对降低HDL-C(高达 71%)也有不错的效果,与此同时未发现他汀类药物引起的叠加或协同毒性效应。
在主要的长期毒性研究中,将Praluent的免疫原性纳入试验终点进行考察。Praluent在大多数试验动物体内都能维持最大药理作用。总体而言,大鼠产生中和ADA的比率较低,猴子的比率可忽略不计,在任何研究中都不会影响Praluent的毒理学评估。
遗传毒性:根据ICH-S6,对Praluent未进行基因毒性评估,因为这种单克隆抗体不会与DNA发生合理的相互作用。
致癌性:根据ICH S6(R1),申请人提供以下论据以支持豁免Praluent致癌性非临床评估的申请:
表5. 支持Praluent豁免致癌性非临床研究的论据

生殖毒性:根据ICH S6(R1),在性成熟的食蟹猴中进行了为期26周的慢性毒理学研究伴随评估生育能力终点,未发现Praluent对生育终点的影响。
对大鼠进行了胚胎-胎仔发育毒性研究,最高给药剂量为12倍MRHD,观察到母鼠死亡(4/25 只动物);但在2.6倍安全系数的较低剂量下则未观察到毒性。
对孕猴进行了一项强化围产期发育毒性研究,最高剂量为81 倍MRHD,未观察到死亡与明显毒性。在经给药孕猴的子代出生后120到180天期间,观察到幼猴对已知抗原的TDAR出现与剂量相关的下降。这表明幼猴在子宫内暴露于Praluent使其适应性免疫受到抑制,且在高剂量是免疫抑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未能确定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剂量水平。
局部耐受性:尚未进行专门的局部耐受性研究。但在对猴子进行的关键毒理学研究中,进行了注射部位的观察分析。
其他毒性研究:人、食蟹猴以及大鼠的组织交叉反应研究,结果表明食蟹猴、SD大鼠与人体组织类似的组织交叉反应,认为大鼠与食蟹猴是相关种属。该结果与主要药效学研究结果(大鼠与食蟹猴都能表达 PCSK9,且与Praluent有高结合亲和力)共同支持大鼠和猴子为Praluent毒理学试验的药理相关物种。
总结
总体上, FDA认为Praluent的非临床研究策略与现有监管指南一致,未发现重大问题。所有关键研究均按照GLP进行。对于非临床生殖毒性研究中所提示的未清楚临床相关性的安全风险,监管部门已与申请人对该研究结果进行充分沟通,对申请人做出以下要求。
表6. FDA对Praluent非临床生殖毒性研究结果的意见

通过对全球首款PCSK9单抗Praluent非临床申报资料分析,了解FDA对靶向PCSK9抗体药物支持临床开发以及上市申请的非临床研究的关注点,对后续更多靶向PCSK9的抗体药物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Lambert G, Sjouke B, Choque B, Kastelein JJ, Hovingh GK. The PCSK9 decade. J Lipid Res. 2012 Dec;53(12):2515-24.
END
上海科志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药品监管科学为特色的研发咨询公司,致力于为客户定制法规解决方案,减少和避免在注册申报时“少做、漏做、重做、多做”的风险。
在药品注册时,公司提供高品质的一站式注册申报和模拟现场检查服务,为客户提高药品注册成功率。在研发过程中,公司提供第三方项目管理服务,法规前置,过程管理,协助制药企业提升药品研发效率。
目前,公司已与国内外79个知名制药企业建立合作,取得了100多项IND/NDA/ANDA佳绩。
公司使命:为制药企业提供专家解决方案,提升药品全生命周期合规性
公司愿景:助力制药企业研发和生产,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药


IP属地:广东1楼2023-10-17 17:1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