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face/i_f45.png?t=20140803)
最后的石梯 最后的石梯
月亮走,我也走,
我跟月亮哈(下)汉口。
开后门儿,摘石榴,
石榴底哈一包油。
大姐梳的金金头,
二姐梳的银银头,
丢哈三姐没啥梳,
梳个狮子狗儿滚绣球!
这是在安康城流传久远的一首儿歌,但从历史变迁的角度来看,它不仅仅是儿歌,它更是安康城的历史记载。
安康城在秦、巴大山的夹持下,长期以来依托母亲河——汉江与外界联通,从水路向东直下老河口、到汉口(武汉),比走陆路到西安方便得多,运载流量也大得多。“月亮走我也走” 大概出自于汉江航道上趁着月色夜航时的灵感。直到现今,谁家小孩晚上尿床了,第二天大人会打趣地问小孩:“昨晚上是不是哈汉口了?”意思是走水路到汉口去了。这首儿歌长期流传下来就化无形为有形,成为安康历史上恢宏而极其浪漫的画卷。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诞生的不只有儿歌,还有“石梯晚照”、“石梯远渡”等等安康胜景。
石梯,指大巴山浅山丘陵区的石梯镇。安康盆地的东盆沿上的地标奠安塔,汉江从其脚下吸纳了黄洋河,又进入秦巴峡谷,二十余里后,有两座地标山从城里清晰可见,一座是秦岭系的龙王山,一座是巴山系的高洞山,两座山连线的中间点即是石梯镇,汉江在这里呈南北走向,随即又东折约一百二十度,直扑武汉而去。石梯镇扼守安康交通要道上的东大门, 长河落日,孤鹜群雁,美景连连,文人墨客们喜爱她是有道理的。
古老的石梯镇以石为特色,石头是每家每户必须仰仗的建筑材料,石头阶梯通往山头以避洪水,然后就石头垒墙,石板盖顶,房前是石磨石碾,石块石板围成的篱笆墙, 弯弯曲曲的石头小道连通各家各户,茅房猪圈等等也是石头围就……这些已成过去的生存状态,留存下来的就是不可多得的古迹和景致。
如今的石梯镇,新型居民楼房与石头旧居交相辉映,新修的路桥,仿佛让石梯人的胳膊腿变成了翅膀,他们规划着美好的蓝图,起飞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蜜桃种植园、山楂产业园区、芍药黄精等中药材种植及其附属的农家乐,富了自己,也给外界带来实惠和兴奋;八岔戏、皮影戏、流动图书馆等等,从精神上支持了石梯人的文明进步。
故去的人创造了美妙的儿歌和过目难忘的民居,用浪漫和勤劳书写了令人起敬的历史,而今天的进步等待着更多的人去创造去体验去鉴赏去描画,你是否愿意携笔前往?
精神抖擞的石梯人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3b9f7030c90f60304b09c4f0912b370/573c708b4710b91251c78dcc85fdfc03924522af.jpg?tbpicau=2025-02-18-05_d4cf632baa9627abab59c79e60aac5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