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德麦肯纳吧 关注:1,411贴子:21,823
  • 15回复贴,共1

辅助自体解析课程【天性觉醒】——亲身完成觉醒之旅的分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是青野,我通过深入思考和生活修行走完了这趟觉醒之旅,也就是杰德说的第一步。
我的动机和意愿简单而强烈。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听到书上有人说——
外在的一切都是虚幻的,而真实的那个,我本来就拥有,甚至正是我的本质。
这怎么可能??这个世界到底怎么回事?我怎么会连我自己是谁都不知道?
就因为这么一个理论,我一头栽进禅Fo灵修长达十年。
也走进过一些误区,原地转圈自我感觉良好,也曾尝试去过正常的生活,但终究无法安心,直到遇见杰德的三部曲,一下子被点燃了。后面几年才真正踏上征途,左右脚往同一个方向前进。
只要是真实的,没有什么是我不能接受的,哪怕S,我也要试一试。我无法忍受连我自己是谁都不知道的虚构世界,这样的人生我活不下去。
这就是我简单而强烈的动力和意愿。
踏上征程期间,我没有看任何一本灵性书籍,也没有固定的修行技巧和形式。
几年来我一直处于一个简单的环境中,基本不去操心生活,每天长时间专注地做手工活,也同时专注于思考。
我用思考解构了物质世界和自我的基础,破除了客观世界和梦境的假相,显露了无限的空,以及再无别处可去的当下。
另外,在与人类交往的冲突中,接纳所有的逆境,陪伴所有的情绪。
我也经常把这思考和情绪写下来,倒回去审察、总结,最后放下、前进。
基本上就是这样。
我成功了,我完成了这趟觉醒之旅,在一脚踏破宇宙坠入真相时,我的最后也是最大的求真者身份瓦解了,就像走出暴雨后脱下了外衣。长期专注于思考的觉知,从专注于一点渐渐开始松开,全然反观照见自己,并成为无处不在的觉知。
除了当下,我无处可去了,也从未离开过这里。


IP属地:广东1楼2023-08-02 13:49回复
    真正的灵性修行,从理念来讲,只有两个面向。
    修行就好比走路的过程,而这两个面向就如同左右脚,
    其实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两只脚最终去到的是同一个地方。
    左——即排除不是;
    •把什么不是真的和不是我的,排除掉;
    •成长,剥除身份破人性,消除自我和分裂;
    •去掉的是本来就不属于你的。
    右——即找出所是;
    •把什么是真实的和我之所是,找出来;
    •觉知,明心见性显天性,回归自性和合一;
    •得到的是本来你就拥有的。
    例如:接纳情绪、臣服逆境、戒掉贪欲、看清自我的造作等,这些都属于左向。
    再例如:任何形式的觉知当下如打坐冥想、诵经念咒或行住坐卧,还有追问我是什么、谁在体验这一切等,都属于右向。
    任何形式的修行,如果不是从这两个面向着手,那就是——
    假修行,
    梦中戏,
    灵性空转,
    自我泡影。
    例如:自我进化、提高灵性、意识扬升、
    变得更加有爱和美好与宁静、自利的积德行善、
    去往实际的天堂、神通超能力、预言算命等
    均不能纳入真正的修行。
    这些可以是梦中很好的体验,但与修行和觉醒无关。
    自我就是人性,
    自性就是天性。
    为了让大众更易于理解和着手,
    我在这本书本课程里更多的是讲天性,
    这是自我和自性中间的过渡,
    以此避免大家一直以来对自性的无所适从。
    也是辅助灵性自体解析,
    帮助看过杰德麦肯纳
    和有意愿破除自我幻相的朋友,
    真正踏上旅程。
    自性为天性的本,天性为自性的用。
    自性是道,天性是德。
    本课程一以贯之的理念就是——
    首先解析人性剥除自我,
    然后彰显天性做真实的自己,
    最后发明心地回归本来自性。


    IP属地:广东3楼2023-08-02 13:55
    回复
      共十课。
      第一课
      《扭曲的人性就是虚假的自我》
      先谈谈我厌恨人性的由来。
      人性就是扭曲的自我。
      先举一个极端一点的例子,改编以下希特勒的故事。
      希特勒上学时特别喜欢绘画,可家长老师都说他不务正业,以此嫌弃他,同学们也嘲讽他画画的理想。希特勒觉得自己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没有人重视他认可他,最爱的最尊敬的人也嫌弃他,这个真的喜欢画画的他(早期比较纯净的自我)。
      所以,他开始压抑天性,想法变得扭曲:为什么你们都不喜欢这样的我?我做错了?我这么活着不对?否则你们为何嘲讽我?你们喜欢有出息的大人物是吧,那样你们才看得起我。
      然后他妥协了,他放弃了画画的理想,也放弃了道德良知的底线,他要为了博得大众的认可和尊重而不择手段。
      最终他投入军政,发动战争,残害百万生灵,通过权力和武力征服,来让人们认可他。
      但不再是认可他的艺术,而是认可他的法西斯。
      这时候希特勒的自我发展出了什么特质?偏执、果敢、顽强、残忍、自私、傲慢……
      这是一堆固化特质的人格,因为含有残忍自私这些负面表现的特质,导致整体人格看上去就呈现负面。
      那具有正面特质的正面自我呢?
      坚强
      小男孩摔倒在地哭了,他妈妈上前严厉教育:不要哭,你是男子汉,男子汉怎么能随便流泪?自己爬起来,要坚强,要勇敢。结果,男孩长大后就会养成坚强的性格吗?这会是一种扭曲的坚强、勇敢。
      当他遇到困难时,他总会感到无助,因为他总是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没人帮助他。他感到很难过却不会哭,他失去了哭的能力。潜意识里总提醒他:不许哭,哭了就不是男子汉,哪有男人掉眼泪的,被别人看见真是丢脸死了。
      他根本不懂得哭!因为最重要的母亲不喜欢他这样,所以他便恐惧这样。
      眼泪也是爱与感动的表达方式之一,而不会哭的人,往往也不会真正的笑。坚强不一定不会流泪,不会流泪的坚强一定是扭曲的。不敢不坚强。那就只是假装坚强罢了。
      善良
      一个佛教徒的孩子,从小接受“做善事,积阴德”这类教育。
      有一次他在海边看到许多海鸟狐狸等正在捕食刚刚孵出壳的小海龟。
      这个上过生物课的孩子明明清楚海龟需要经过一轮大自然残酷的筛选,最终爬到海里的海龟才能在大海中存活下去。但他“良心”作祟,害怕“见死不救会下地狱”,所以他把捕食者都赶走了,还把海龟都运到海中。结果一大批海鸟狐狸们饿死了,大部分海龟因为太脆弱而活不了几天。善乎?伪善吧。
      伪善跟行为与结果无关,可能他的行为和导致的结果是好的,但他的动机是伪善的,由恐惧唆使而非真心想做。保护海龟的“善良”并不是第一动机,逃避下地狱的这件令人害怕的事情才是。
      这是较为极端的伪善的例子,社会上这类事情遍地都是。
      社会如果崇尚“智慧”“善良”“高尚”“孝廉”等精神,就会有人模仿扮演这些精神以博得众彩谋取名利。而其他人会因为害怕成为别人眼中不善良的异类,而违心地去做“善”事。
      这是《道德经》中著名的辩证思想之一,谓之“智慧出,有大伪。”
      许多家长对孩子犯了错不打不骂,而只是说:“你这样怎么对得起我?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这种腔调(语言软暴力)就会使孩子形成惭愧内疚的人格,因觉得亏欠而做善事或孝顺。
      以爱之名
      吴起,战国名将。出征前,他手下的一个士兵回到家开心地跟他娘说:“吴将军真乃爱兵如子的好将军呐,我在军中脚生疮,他竟然亲自为我吸脓。”他娘听完近乎哭倒:“完了,傻孩子,当年你爹就是受了吴将军这种'关爱’,结果你爹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以死报恩,现在轮到你了……”这是纯粹的以“爱”欺骗。
      家长望子成龙,说:“爸妈是爱你,为你好才这样,从今往后二十年你只管学习就好了,几十个培训班学费多贵,我们容易嘛,还不是为了你的未来。”
      还有妻子因担心丈夫出轨而严密监视百般控制,这些都是渗透了恐惧的爱。
      再说一个普遍的状况。
      一个人从小因贫困而遭受他人嘲讽欺辱,同时家长总是教育他要有出息,所以他从来不敢接触热爱的事物,而是早早投入赚钱事业,过上光鲜的生活,到处招摇显摆,用虚荣来掩盖自卑,用高高在上的傲慢来回报屈辱,总之要证明他并不比别人差。
      显而易见,恐惧总伴随着虚假的想法、观点。
      特质的强化同时也会强化对虚假信念的执迷,成为或显或隐的执念。
      人性所有问题的根源就是对恐惧等情绪的压抑和对虚假信念的执迷。两者相伴相生相辅相成。
      那么天性又是什么表现呢?
      下一课《成熟的天性》。


      IP属地:广东4楼2023-08-02 22:21
      回复
        第二课
        《成熟的天性》
        所以何谓扭曲?
        因逃避恐惧而压抑天性,从而产生违背本心的行为和信念。
        扭曲人性简单说就是因为抗拒害怕等负面情绪而接受了某种虚假信念,并做了本不情愿的违心事,
        长期强化这个模式就会形成固定的明显的性格特质,成为人性的一部分。
        这其实是自保机制使然,一个人并不是每个阶段都能面对人生经历的种种恐惧。
        天性与人性其实是用一个东西,只不过后天渗透了恐惧、被恐惧暗中主宰的那部分特质集合,我们称之为人性、自我,它总是压抑着天性。
        “人之初,性本善”并不是儒家唯一的观点,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恶,而告子言性如水,最为恰当。
        正如水的性质是湿的、流动的、透明的等等,天性除了天赋本能外,还具有爱、好奇、满足、鲜活等自然之“性”,而非特异之“性”。
        心中有爱,自然会救苦助人,不需要谁来教他善良;
        孩子爱父母,自然会对父母好,不需要谁来教他孝顺;
        夫妻相爱,又何须婚姻束缚监视控制呢?
        天性如水生命如海,人性(自我)却在其中圈地为王,用信念之墙把一汪水围成固化的样子,使整个海洋失去流动的活性,自我却自以为是大海。就像出于自保派出的军队,暂时保住安全后自立为王。
        自我(人性)是天性的叛徒、毒瘤,它所有的特质都是无意识中对天性的模仿、伪装。天性正常发展后就会展现这些特质真正的样子。
        成熟的天性所表现出这种浑然一体的气质,老子称之为“德”。这种气质不会是固化僵硬明显的,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是潜移默化不言而教的。这叫“上德不德”。看见另一个生命正在受苦而援手相助对他来说是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没什么德不德的概念。
        佛家和道家旨在去除自我之虚假以达无我,纠正人性之扭曲以达天性,返璞归真,复归自然。
        自我本自虚假,人性本自扭曲,所以佛说众生乃颠倒众生。如果把已经颠倒的众生再颠正,负负以得正,就会显得负面、反人类、反人性,其实恰恰是正人性。这句话可能有点狂妄,但有必要一说:站在天性和真理的角度看,几乎全人类都活错了。
        这是一场对人性的反叛、革命,旨在破茧成蝶、脱胎换骨、向死而生、重新做“人”。
        人生本无对错,但明明过着不是真心想过的生活,还冠以正当的理由来自欺欺人,那就可以说错的荒唐。
        借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一句话:
        让我感到厌恶的,不是这个世界的丑陋,而是戴在其上的漂亮面具。
        自问自答
        问:每个人都是人性扭曲的吗?小孩子的呢?
        答:绝大多数是,只有程度不同而已,社会上各行业的精英往往比一个清洁工扭曲更严重、更自我。
        不扭曲就是天性,谁会说小孩子有人性?
        问:什么特质是人类最普遍具有的?
        答:虚荣,几乎是所有人类的人性底色。你必须得有一些拿得出手的东西,别人没有的你得有,别人有的你得比人强,以此吸引他人的关注,博得存在感、认同感、优越感。
        问:所以你是恨人类反社会吗?
        答:不是,我恨人类的人性,它使我活成了另一个样子,而非我自己,它使我浪费了好多年,而没有去做真正想做的事。但我爱人类的天性。
        问:你说天性自然有爱,那你的恨从何而来?
        答:正从爱而来。这种爱并非恨的对立面,而是感恩。这种恨也并非仇恨,是自我在感应到天性后反过来对自我的挣脱,是那汪水对围墙的突破之力。
        正如哭不一定是软弱的,恨也不一定是负面的,恨有生机勃勃的、鲜活的、理智的恨(称为义愤比较合适),而非扭曲僵化的、条件反射式的恨。
        人性(自我)即牢笼,恐惧便是锁,束缚、禁锢、麻木而没有生机活力热情,是我天性之所厌。
        问:对治办法何在?
        答:重新审视你的人生,时时观照你得言行思想,看清以恐惧为主的负面情绪发生的源头及背后的虚假信念,对于人生什么是真的必须一问到底。
        所有情绪都要面对、接纳、体验、融入,然后放下它。
        问:你才多大就在这大谈人性?你凭啥大言不惭?
        答:嘿嘿嘿。
        下一章:《我凭什么大谈人性?》


        IP属地:广东5楼2023-08-02 22:24
        收起回复
          当你开始讲课了,说明你还没有做好讲课的准备。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8-03 00:59
          收起回复
            第三课《我凭什么大谈人性?》
            凭我是人。
            我生而为人,也三十年了。
            我是人性的直接构建者、体验者、亲历者,
            我从事这项活动已经三十年了,
            谁会比我更有资格研究自我谈论人性?
            又有什么能比自己的人性更迫切更值得去了解探究的?
            我还没有麻木到漠视自己的本性。
            你多少年了?
            凭什么你不曾思考它了解它交流它?
            凭什么你能忽视它几十年?
            凭什么你对它一无所知?
            只有一个原因——你是假的。
            你是傀儡,是冒牌货,你是被构建者、被塑造者,一个影子而已。
            你无意识地用一个虚伪的自我去过了一个虚假的人生。
            从小到大你听了某某某说的什么话,看了某某某做的什么事,
            继而盲目地拼凑出模仿出一种人生,你不过是社会人性流水线上,千千万万个雷同的产品中的一个而已,只是一个肤浅的人设。
            假如你马上就要结束这段人生旅途,你将百分百不满意这样的人生,它充满了遗憾,这不是你想要的一场生命体验,它不该是这个荒唐的样子。如果还有一点时间,你会想去做什么?
            你只有你眼中的那点欲望和执念,那是你仅剩的动力和热情了。
            可那并不是你最想要或真正想要的,什么才是能让你临走前圆满无憾的?
            你就像梦游者一样循着重复的模式,
            没有觉知地惯性过活,
            对自己到底是谁以及自身处境浑然不知,
            只活在自我编织的自欺欺人的谎言之中,
            不知道也无所谓最终到达哪里,
            你早已被恐惧用信念之绳绑架了。
            醒醒吧,你的人生只有一次。
            死神就站在前方,随时随地地恭候着你。
            别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你活着不是为了取悦谁讨好谁;
            更别活在与他人的攀比中,宇宙中没什么比做真实的自己更牛的了。
            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吧,活着的每一天每一秒可都是你自己的。
            生活里遇到的好与不好的境况,都是你体验中的一部分,也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
            只要你发自内心的快乐与自由,别人的眼光说法根本就不重要。
            一切都会随时间改变,最终都被死神带走,你唯一拥有的,只有你自己。
            不热爱生命的人,就是自己的罪人。


            IP属地:广东7楼2023-08-03 09:29
            回复
              第四课《虚假信念——我们都活在谎言中》
              前言——
              本课程第四五六课,都是思维上的实修,是斩杀一切虚假的征程。
              如果你有探究真相的意愿,就可以全身心地跟随我的问题导向,用专注的思考,一步一步问到宇宙和知识的尽头。
              不要轻易接受任何人包括我提供的答案,要对每一个问题绝对诚实。
              你要允许自己进入未知,勇敢面对恐惧。
              一种灯泡的使用寿命次数大概是八千次,现在你买了一个并安装了一个,当你开到一万次的时候,它还是亮的,没有坏,那么当你再开一次,第一万零一次的时候,你能保住它还亮吗?
              那假如前面第十万次都亮,你能保住第十万零一次还亮吗?不能。你甚至连前面的任何一次都不能保证,刚买回来第一次都不一定亮。
              你能确定接下来什么事情是绝对会发生的?只有一件事情,这是关于全世界全人类最伟大的预言。它是每个人都必然会发生的,只是不知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发生而已,但它一定迟早会发生。这件事就是——你会死。
              除此之外,你的世界下一秒开始,其他任何事都不一定、不是绝对会发生。在这个大终结的基础上,你认为理所当然会照常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虚假的信念。
              这些信念并不是虚假在它会不会发生,而是你在无法确定它会发生的情况下,无意识地不知觉地相信了它。虚假的并非念,而是信,还是盲目无意识地信。
              关于健康的人在还没来得及闭眼就丧生的事例在此就不举了
              上面讲的是未来会发生的事,而已知的知识呢?纵观人类所有看待世界与万物的认知,包括种种科学知识,都充满谬误。
              科学也不过是各种假设堆砌的理论集合而已。前沿的量子力学颠覆了以牛顿为主的传统物理学,人们才发现在微观世界中的规律,完全不适用于我们宏观的日常世界。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我们知道的一切都是假的,无法证实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谎言体系之中。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二手的,是从小到大外界灌输给我们的。
              笛卡尔提出怀疑一切的主张,认为一切事物都值得怀疑探究。庄周梦蝶的故事为国人熟知,但多数人都以为只是文学幻想,其实不然,我梦蝶还是蝶梦我,其实真的无从判定。那么一起来怀疑人生。
              以前的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地球在一个大鸡蛋里。而与西方人一样,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等星星围绕地球转。
              这些主流世界观在当时是被大众毫不质疑地相信的。而到中世纪布鲁诺宣扬日心说(太阳是中心)却被教皇烧死了。后来日心说被证实(相对于地心说)是对的,地球才围绕太阳转。
              然而日心说对于太阳系是对的,在宇宙中却不适用。
              现代人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大圆球上,大球和其他几个星球围绕太阳转,所有星球都漂浮在无垠的太空中。因为几乎所有人都不会觉得有问题,所以我们也不会去质疑它。可除了几个上过天的人,还有谁亲眼看到了?照片视频就绝对可靠吗?
              当你看到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视频时,
              并不证明你活在一个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世界,
              而只能说你活在一个播放着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视频的世界。
              传言、文字、照片等等都一样,你直接经验到的只有这个视频,你并没有经验到地球围绕太阳转。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在公共世界中,每个人所经历的那部分经验才直接构成他的世界,也就是俗称的生活,那才是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其他的都是未经证实的信息。
              让我们进一步剔除虚假不实的部分,让更真实简洁的世界显露出来。生活的经验分两种,一种是经历过的体验,属于记忆,已经过去,这部分是无法证实的。
              你昨天去过游乐园,是真的去过吗?今天它还在?你上一秒看过月亮,是真的看到了吗?下一秒就还在那儿?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很荒谬是吧,但是你仔细回忆一下,过去发生的事情在脑海中只以一个个画面或一个个片段构成的,而且记忆越久远越模糊。如果就按这种方式播放给别人看,那么其中大部分的事情别人都理解不了,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脉络。你知道这些事情,是因为回忆里,故事伴随对它的认知一并储存在你脑神经系统中,甚至不断加工修改这些故事,更新或加强对它的认知。回忆跟梦境非常相似,只不过更有延续性和逻辑性,其真实性是同样无从分辨。
              所谓未来,也不过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利用过去的经验而投射出的设想。不管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等它发生的时候,已经是现在了。所以你生命中的万事都只在当下发生。
              活在当下,不仅仅是让你的觉知、你的心安住在此时此刻,
              它更是提醒你这个无法更改的客观事实——
              除了当下,你还能活在哪里?你只能活在当下。
              那就剩另外一种,正在经历的体验,即时的、当下的经验。
              你当下感觉经验到的事物才构成你的世界。当你坐在这个房子里的时候,你的世界就只有这个房子里被你感受到的东西,房子之外的一切当下都不存在。
              当你躺在床上睡觉前,你闭上眼,黑暗、宁静、身体与身体对床的触感、脑子里浮起的念头,这些就是你当时的全世界。当你专注地看电视入神时,电视剧情就是你的全世界。
              王阳明说过一句经典开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也就是说,当你全神贯注看一朵花时,这朵花便是你的世界。
              这就是“一花一世界”的真义。
              而就这些直接感觉也并非我们一直以为的那样丰富。
              眼耳鼻舌身意。
              比如人的有效视觉其实只有视线聚焦的那一小圈范围而已,这一小圈之外,都是模糊的,不被你注意到的。身体的感觉也是,日常状态中我们能感觉到的身体区域部分其实非常少,耳舌鼻所感就更单一了。意,我们的思维,尽管思维产生的念头像泉涌成溪一样,但当下只有一念。
              所以就此时此刻的当下,所有的感觉加起来都是个非常简单的世界。
              那么,直接感觉经验到的东西,就是真的吗?当我们盯着一朵花看的时候,这朵花真的存在吗?一个事物,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无常空性。
              到底什么是无常空性呢?


              IP属地:广东8楼2023-08-03 09:30
              回复
                第五课
                《因缘和合,空性无常》
                这是佛教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实也是非常简单的。
                让我们先从一个“特修斯悖论”这个著名的哲学命题讲起。
                有一艘由一百块刻着标志的部件组成的船,名为特修斯之船。
                当部件损坏了,更换的是其它没有标志的部件。
                请问,什么时候开始这船就不是特修斯了?
                是换掉第一块部件之后,
                还是换了一半之后,
                或者是更换了核心部件(如马达、发动机、船舵等)之后呢?
                换个说法:
                由一百块A标志部件构成的A船,
                损坏部件由B标志部件替换,
                那么什么时候这艘船改名为B合适?
                特修斯之船的诞生,有许多因缘,
                所有的因缘和合才有了特修斯。
                物流贸易,订单等有无数的缘,而造船工厂的组装是主要而直接的缘。
                抛开外缘,只看因。
                一百块部件是主因,特修斯是由这一百个部件构成的,并没有一个独立的实体叫特修斯。
                而这一百个部件还可以再细分,它们也是由许多个零件构成。零件又可以再细分,,一直无限分下去。
                无限可分的东西,意味着什么?
                无限就意味着不存在,这个物质实体不存在。
                物质小到无限,空间大到无限,时间也是无限的,三个无限面向,就揭示了客观宇宙并不存在。
                每个部件都是各种因缘和合而成的,其中找不到一个独立的主体或实体,
                用《金刚经》的话讲,就是:
                说特修斯,即非特修斯,是名特修斯。
                那你呢?你是由什么构成的?
                由四肢头脑五脏六腑构成的身体,以及记忆、思想、情感、道德等结合而成。换了其中哪一个部分,你就不是你了?
                特修斯只是一个人造的概念,“我”也只是一个概念。
                当这些部件组成一起,我们就叫它特修斯,作为一个指代。当这些东西组成一起,我们就给它取名为“张三”。
                从一个受精卵到一个胚胎,再到胎儿婴儿,直到儿童、少年、青年,成了现在的你。
                什么部分没变?一切都变了。
                我们必须每天依靠粮食氧气等等来更新这个身体,记忆思想等也时时在变。
                这其中并不存在一个独立的主体可以代表“张三”。
                反而,“张三”仅仅是指代着这一堆始终在变化的东西而已。
                物质没有主体或说实体,也就等于没有物质,这就是空性,也是无我。
                没有任何事物是永恒不变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所有的因都在随缘结合离散,是无常。
                无常说明万事万物都处于一直在变化的流动状态,不会有某样东西处于固定的状态中,一刻也不会。
                看似有生有灭,实际上找不到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灭,即无生无灭。
                名相只是一个概念,是我们把这个事物处于某段看上去比较稳定的状态将其命名,贴上标签,形成固定的印象。
                如名言所说:“你无法进入同一条河流两次。”
                因为河的本质是水,水一直在流动变化,所以说没有任何有主体的东西处于某个状态中。
                你真的看到了花吗?
                我们看到听到摸到什么,都得经过神经传导,然后在头脑中形成“相”,并与经验中的认知对比来确定它是什么。
                所以我们并未直接经验到事物,而是经验到对事物的感知。
                当我们看一朵花时,我们实际上只看到头脑中的花的“相”,固化的形象。
                触觉听觉等也都是头脑中的神经放电活动。
                这是科学揭示的事实,说明我们直接感觉到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真的,本来的。
                终极问题是,不管经验感知到了什么,是真是假还是幻相,总归有什么存在吧?
                反正不是什么都没有,那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真实存在的?


                IP属地:广东9楼2023-08-04 19:31
                回复
                  第六课
                  《真实世界——相由心生,三界唯心造》
                  那么存在的到底是什么?
                  所谓万物存在的本质,即是它们唯一的共同性质。
                  既然基本粒子不存在,那么什么才是这一切东西的共性?
                  是什么充满着这个世界并把一切东西结合为一体,构成一个整体世界?
                  只要证明什么事物是绝对存在的,那么它就是万物和世界的本质。
                  活在当下,静下心来好好感受一下你这个纯净的世界。
                  你观察到这个世界,你观察着身处于此的自己。
                  色声香味触法(法即概念认知)构成你所感受到的世界,色受想行识构成了你,这其中找不到一个能作为你的主体核心,所以这并不是真实的你。
                  你能观察到它,你能观察到这个身体以及身体所感觉到的东西,
                  你是这个世界的观察者,身体不过是这些感觉的载体、通道。
                  整个世界的一切,唯一可以直接认证的只有——我活着。
                  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怎么来的,但我知道我活着,我存在,我意识到了此时此刻。
                  不论这个世界出现什么,都被你观察到、觉知到。
                  如果你看到感受到一个地球,那地球就在你的觉知里,地球诞生于你的觉知中。
                  如果你看到感受到一个宇宙,那宇宙就在你的觉知里,宇宙诞生于你的觉知中。
                  一切都在你的觉知中,世界就在你的觉知中。不是你在世界里,而是世界在你里面。
                  这个世界是你的觉知、你的心的呈现,真实的你就是这个心、这份觉知意识、这个世界本身。
                  佛家语:万相由心所生,三界为心所造。
                  我觉知到了这一切,或者说这一切被我觉知到了,就是一切万物的共性。
                  所以觉知(意识、心)就是万物存在的本质、共性。
                  你(真我)、万物、世界都是觉知,它还有其它名称:意识、心、佛性、道、上帝、神、真理、永恒。
                  所以世界最简洁的模型是:
                  觉知在觉知着觉知。
                  觉知者(主体)——觉性(佛性)——被觉知者(客体)
                  这便是耶稣基督说的圣父——圣灵——圣子三位一体。
                  (注:由于在汉语中觉知的词性偏向于动词,而意识偏向于名词,所以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会交替使用这两个词,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个。)
                  意识在意识着意识。
                  意识是真的,意识到的内容却不是,即被觉知者是意识的幻化,意识的变异态。
                  人们忽略了前两个意识,
                  执迷于后一个客体意识(被觉知者),
                  把被觉知到的客体意识中的身体当作了自己,
                  把其它部分的事物当作外在的、非我的。
                  其实这两者既是主也是客。
                  人的头脑把整体世界割裂成我与其它(非我),
                  世界因而分裂,“我”因而不完整。
                  我在看一朵花,完整版应是我觉知到我在看一朵花。
                  前一个我是觉知之真我,后一个我是思想之自我,身体之小我,人性之我。
                  当然,三者其实都是同一个。
                  这个世界,是上帝自己孤独的游戏。
                  上帝沉迷于自己创造的游戏中不能自拔,对游戏之外的真身毫无觉察,却把游戏中的角色当成了自己。
                  玩过VR游戏吗?戴上VR眼镜或头盔,一个虚拟却逼真的游戏世界呈现在你面前。
                  你操控者角色满“世界”乱跑,与其他“人”进行各种行为活动。
                  时光的流转、万物的变迁、剧情的进展、角色的生死其实都是光电作用而生成的影音体验。
                  实际上,真实的你哪儿也没去。
                  大众世界观,是游戏之内的世界观,虚妄地认为游戏角色是真实的自己,并处于一个生灭变化的物质宇宙中。
                  杰德麦肯纳称这种世界观为“宇宙主导论”你是宇宙中的一点,是为“你在世界之内”。
                  而从游戏中出离,物质宇宙在你意识之内,实为意识变异的幻相,即为变异的意识。杰德麦肯纳称之为“意识主导论”,宇宙和这一点都是意识,都是你。是为“世界在你之内”。
                  需格外注意的一点是,自我是虚假的,意识的觉醒必然消除自我感,而不是将自我扩大到容纳世界的地步。自我又想冒充意识真我,这是须警觉的,谨防心生自大我慢(傲慢)。


                  IP属地:广东10楼2023-08-05 15:09
                  回复
                    第八课
                    活在当下——重点在于停止逃避当下
                    有人拜问禅师如何修行?
                    禅师回答:
                    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那人疑惑道:
                    那还不简单,普通人不都会吃饭睡觉吗?
                    禅师回答:
                    普通人,吃饭不好好吃饭,千般计较;睡觉不好好睡觉,万般思量。
                    被压抑的恐惧,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变相的负面情绪(轻恐惧)时时折磨着你,让你一生空虚不安,
                    于是你不断利用各种欲望行为去试图掩盖它逃避它。
                    ●平常无事时人们也处于轻微的恐惧中:紧张、躁动、无聊、烦乱、空虚、不安、迫切、慌张、疑虑等。(简称为轻恐惧)
                    稍微安静下来,你的头脑妄念纷飞,
                    要么回忆过去发生的事,要么通过过去投射幻想未来,
                    想着去做下一件事,来摆脱枯燥不安的当下。
                    你总在计算着得失,纠结着过往,憧憬着未来。
                    你就像偶蹄动物(牛羊马)那样反刍,咀嚼回忆,反复回味,
                    都是因为你当时没有好好体验它,你从没有专注投入地做一件事。
                    你是在恐惧威吓摆布下做的这些事,怎么可能用心专注呢?
                    你无法安心地做,也无法安心地什么也不做,
                    你就是不能纯粹地活在当下。
                    这个状态就是佛陀所说的“人生八苦”中的最后一苦——五阴炽盛,五阴即色受想行识五蕴,组合成一个人,而时时处于烈火烹油的不安抓取之中。
                    安静,是无我的声音,它震耳欲聋令你害怕,
                    你不敢向内看自己,不敢和自己独处,不敢听见内心的声音。
                    你总得忙,忙于工作,忙于事务,忙于玩乐,忙于交际。
                    你借口说珍惜时间,其实你是在抹杀时间。
                    因为你害怕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因为你害怕时间的终点越来越近,你离死越来越近,到时你这个自我信念及建立其上的所有信念都将被死亡击毁,所以你不敢面对现实,你只能向外抓取,转移注意力,一头沉迷在欲望意义等事情中,不去觉知,这样就不用理会时间了。
                    然而一旦你不得不从无意识的沉迷中出来,
                    你会发现时间跳跃式的一下子走到了现在,
                    你反而感到不甘,感到空虚,感到无所适从。
                    这一段沉迷的时间被跳过去了,被你杀了,你正在抹杀自己的生命!
                    时间感就是自我感。时间就是自我的牢。
                    恐惧在后面推,欲望在前面拉,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有多么身不由己,不由自主,条件反射式的惯性!
                    执迷于虚假信念,你就必将耗费一生从别人身上获取关注、认同和证明,需要通过他人的眼光和认同来证明你以及你的信念,以此增强信念的真实感和你的存在感。
                    你无法脱离他人而独立地安静地活下去。
                    活在当下,
                    不仅仅是让你的觉知、你的心安住在此时此刻,
                    它更是提醒你,
                    除了当下,你还能活在哪里?
                    你只能活在当下。
                    这是一个没有人能改变和选择的事实。
                    无论你做什么事,就算你是陷入回忆和幻想未来,那也是在当下进行的。
                    在当下痛苦着过去的噩梦回忆,
                    在当下向往着无垠的蓝色大海,
                    在当下感受着死亡来临的恐慌,
                    在当下愤怒着在世为人的荒唐。
                    意识到你当下发生的一切感受体验。
                    唯有当下存在,当下是超越时空而永恒的。
                    根本就不存在不是当下的事物,
                    当下是你绝对无法逃避的事物,
                    你能做的,只是停止继续试图逃避它。
                    当下所发生的一切,就是你仅有的。
                    当下即你之所在,你之所是。
                    根本就不存在不是当下的事物,
                    当下是你绝对无法逃避的事物,
                    你能做的,只是停止继续试图逃避它。


                    IP属地:广东12楼2023-08-05 15:23
                    回复
                      第九课
                      《存在感恩——活着如此珍贵,存在便已感恩》
                      正如无我恐惧是负面情绪的源头和本体,
                      存在感恩是正面情绪的源头和本体。
                      恐惧与感恩构成人的情感的阴阳太极,两者都是从心(意识)涌出的能量,是生命之泉。
                      正负情绪常常融合在一起,交汇在我们心中,只不过大多数人是负面情绪占比多得多,这是由恐惧主导的沉重的情绪基调。
                      少数人则是以感恩为情感基调,它会常常表现出爱、感动、喜悦、宁静、自信、满足、热情、新奇等,我们也可称之为轻感恩。
                      一开始,它的潺潺清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万物生机蓬勃。然而后来自我用信念围湖,压抑的湖水开始激荡犯浑,性质变成了恐惧,清流变成了浊浪,轻易引发了洪涝。
                      可是你加大力度用信念构筑湖堤和河堤,使天然的湖河成了人工湖和人工河。
                      然而你越是围堵(压抑),湖水就越是汹涌满溢。而这些信念之堤本就建立在空洞不实的地基之上,总是危危欲坠。
                      所以一旦现实与部分信念发生冲突,不如你所愿与所料时,湖水就会冲溃堤坝,负面情绪从缺口冲激出来,你的心田泛滥成灾,于是你苦不堪言。
                      你只能又拿其他信念来修补缺口,暂时抑制住了水患,然后等着下一次灾难的到来。
                      用新的信念修补上一个信念用新的谎言去圆上一个谎言。
                      压抑恐惧等负面情绪,也就等于压抑感恩,压抑生命。
                      感恩是创造性能量,而压抑的恐惧最终将不可控制地宣泄释放,成为破坏性能量。试着主动去破除信念,还有深刻体验情绪,这样就相当于排涝泄洪了,慢慢减轻对信念之堤的依赖,最后让你的感恩来重新引领你,滋养你。
                      所谓存在感恩,是没有特定对象的感恩,是生命对存在本身的感恩。
                      无我和存在其实是一回事,都指的是心(意识),只不过无我是对于自我而言的,所以生恐惧;存在则是对于生命而言的,所以生感恩。
                      认识到自己的真实存在,是真正的光荣,而非虚荣,是生命的恩典与祝福。
                      仅仅存在,仅仅活着,就足以感恩。
                      生命本就如此可贵,活着本就如此难得。
                      我觉知到自己,觉知到你,也觉知到世界和万物,所以,自己、你、世界及万物都是觉知(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为一个整体。且从无常空性因缘互依上看,万物都由各种因素随缘和合而成,相互依存,时时变化,没有一个独立不变的主体。人的身体也全都来自外界,所以人与万物一直都是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不停流转合散。
                      存在即一。
                      爱就从同一性中诞生。
                      人们因为拥有同一种兴趣爱好,同一套观念主义,同一段经历体验,同一个理想志向而相爱,但这些相同特质不是恒久的,会随时间而变化,所以这份同一性也不是恒久的,相爱也不可能恒久。
                      而基于对生命的同一本质而相爱,是永恒的爱,是两个生命对存在本身的感恩。
                      在世界这个意识海洋,每个众生个体都是海洋上的一朵浪花,其它万物都是泡沫,每朵浪花泡沫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它们的本质都是水(意识)。
                      如前所说,任何一种人生都无对错,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认真选择和对待,我在这里从头到尾都不反对你做任何一件事情,我只质疑你做事的初衷(动机)和心态,其中逃避恐惧和真心热爱这两者的成分占比有多少。
                      我希望你每一件事都是出于生命的热情,真心想做,用心去做。做的过程中鲜活从容清醒自知,做完之后满足充实了无遗憾。
                      我希望你是基于感恩而不是基于恐惧,是主动而不是被迫,是投入而不是沉溺,是鲜活而不是麻木,是珍惜而不是抓取。


                      IP属地:广东13楼2023-08-05 15:25
                      回复
                        第十课
                        临终教育——认识死,是为了更好地活
                        我所谈及的死亡,并不是消极的或不吉利的,更不是传播负能量,令人们恐惧。
                        我是想要人们清醒起来,正视死亡,面对恐惧,
                        而不是一直活在死亡恐惧的阴影之下,受其暗中控制,盲目机械地昏睡过活。
                        只有坦然接受“人之将死”这个绝对的事实,
                        我们才能真正地敬畏生命、尊重他人、珍惜时间、清醒地活。
                        所以,当我谈论死亡时,我谈论的是生命。
                        我希望激发你对生命的热爱与感恩,让你体会到活着,
                        哪怕仅仅只是活着就可以十分美好。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家庄子对死亡的精辟见解,两千多年来一直令人振聋发聩。
                        然而奇怪的是,死亡与性也一直是中国人的两大言论禁忌。
                        人类是如此惧怕死亡,所以跟性教育同样缺失的是死亡教育,或称之为临终教育。
                        临终可不是将死老人的专利。每个人都迟早会死,而且随时随地,我们其实已经临终了。
                        只是这个期限有人早一点,有人晚一点。
                        而且,一个人花多长时间也不一定能从生命这个学校完美毕业,
                        所以不必非等到无法追悔的濒死绝地才想到该如何面对与世长辞。
                        越早做好面对及处理辞世的准备与心态,
                        我们就能越早享受勇敢无惧、坦然真诚、清醒从容、洒脱自在的人生。
                        越早认识死亡,就越早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本质。
                        所以,思考认识死亡,不止是为了如何好好地死,更是为了好好地活。
                        生与死是一体两面,有生有死才是完整的生命,死亡和出生一样自然而然,只有消极的人看待死亡才是消极的。
                        人之所以内心会痛苦,是因为有矛盾在内心冲突,矛盾就在于对事物极端的、不完整的偏执看法(信念)与现实不符。
                        喜新厌旧、喜生厌死、喜有厌无、喜多厌少、喜美厌丑、喜富厌穷等,
                        人就这么分裂着,所以永远不能圆满。
                        因此,我们必须得尝试去理解和接纳人间万事的另一面。
                        真正成熟的人,由两部分组成,一半是对美好的追求,另一半是对残缺的包容。
                        庄子的老婆死了,他情不自禁地哭了一阵后,拿起脸盆一边敲一边唱歌。他明白,人死不过是回归自然,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从天地借来的身体,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还给自然。
                        他仍会哭,仍会为失去爱人而心痛,仍然珍惜生命,但终究能接受死亡无法避免的事实,对失亲之痛欣然释怀。
                        这不是轻生,这叫达生;
                        这不是乐观,这叫达观。
                        死亡是人类最伟大的老师。
                        一切都随时间而变化,最终都被死亡带走。我们所在乎的执着的都会消亡。
                        每每想到我终将死去,终将永远离开生命中这些人这些事,
                        我总会更加珍惜与之相处的时光,并为之深深感激。
                        正因为一切都是短暂的,才变得弥足珍贵,连再微不足道的事物都闪闪发光。
                        人生的意义,只有死亡才能彰显。
                        一切事物的价值,只因它终将完结而成立。
                        是死亡让生命有了意义,也往往能经由观照死亡来确定自己一生真正想要的。
                        名言说:不要给生命以时间,而要给时间以生命。
                        我自始至终都一无所有,只有一场生命的体验。
                        我只想好好地、认真地活着,
                        不辜负这场生命以及间接赐予我生命的父母。
                        我一直与死亡同行,并学着与恐惧相处,与此同时我真实地做我自己,做热爱的事情。
                        我希望在老来临死时,我是欣慰的坦然的从容的,对这一生心满意足无憾无惧的。
                        如果连死亡的恐惧都能面对,人生还有什么苦难不能从容面对呢?
                        别因为害怕死亡,就逃避去在意关于死亡的危险,
                        这导致人们极度缺乏医疗急救常识和突发灾难求生技能,以及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
                        所以培养应对死亡困境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功课,
                        不至于让自己在生命有虞的危险前手足无措、坐以待毙。
                        现在政府在全国范围开展推广使用“心脏复苏除颤仪”,是非常好的事情。
                        人们意识到其实心脏猝死的人并不少,但通过除颤仪急救脱离危险的病患也不少。
                        这就是正视死亡的随机性(无常)以保全生命的防控举措。
                        我们随时都会死,这是绝对的事实。
                        只有处理好这件心头大事,做好应对准备,我们才能安心地去做其他事情,享受自在人生。
                        临终教育主要有五大功课:
                        1、认识死亡,重新树立死亡观;
                        2、学会接纳恐惧和失去,做好临终准备;
                        3、学会应对危机,掌握急救常识;
                        4、关怀临终老人、病人。
                        5、热爱生命、真实过活、珍惜时间、感恩所有。
                        (完结)


                        IP属地:广东14楼2023-08-05 15:28
                        回复
                          你没有走上第一步,你就没有开始。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4-03-21 15:34
                          回复
                            把这个人和杰德一起让出去!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4-03-21 15: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