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吧 关注:131,840贴子:1,853,204

知乎看到的运十情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81年2月11日,三机部正式向中央财经小组请示,要求国家在1985年前为运十投资1.7亿元,拨流动资金1.6亿元,同时表示如果资金到位,运十飞机到1990年可交付16架,要求民航接收使用。上报仍然没有回音。
而运10到停止总共花费是国家总投资5.377亿元,其中研制费3.34亿元,基本建设费1.747亿元,上海市提供流动资金0.29亿元。根据三机部提出的还需要1.7亿完成运10研发的计划,那么也就是运10完成总金额7.2亿,当然这个是不包括运10后期发展型的费用。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8-02 00:01回复
    设计所提出的让运10完成研发的1.7亿人民币的资金并不多,而且分配到多年,其实并不算什么大不了,因为同期搞了1亿美元的北京电子对撞机,以及在运10随后的40亿美元的麦道项目。当时1亿美元按汇率相当于3亿人民币,而40亿美元的麦道项目从85年到2003年,跨越了汇率的1:3,1:5,1:8的时代,就是按照最低的1:3也是相当于40倍的运10研发费。但是麦道项目并没有获取核心技术,仅仅沦为麦道公司的廉价组装厂,而且还亏损巨大。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8-02 00:01
    收起回复
      完完全全的zz原因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8-02 07:44
      回复
        运十是吧主主导研发的,
        可惜竟然成了zzdz的陪葬品,
        唉,这地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8-02 08:30
        收起回复
          那时候甚至说上海可以承担很大一部分资金,也不给做


          IP属地:广东7楼2023-08-02 09:37
          回复
            宜粗不宜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8-02 10:08
            回复
              开发团队解散,大佬技术资料流失。民航飞机领域几十年原地踏步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8-02 10:08
              收起回复
                不为邹紫派辩护,只是想说,运10本来就是基于波音707设计的,80年首飞的时候为了赶工还从进口的707直接拆零件用,技术方面真差挺远,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运10的设计初衷也不是为了搞民航,是拿来当leader专机的,设计思路也和现在所谓民航飞机的发展方向不一样
                最后,运十下马有zz原因,运十上马就没有了吗,轰-8下马,还有二炮几十个项目都为了运-10下马,甚至上海的飞机工业都是西北和西南的航空工业支持援建的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8-02 11:45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8-02 12:04
                  回复
                    大飞机对当时的我们来说不是刚需,属于高端奢侈品,这个项目就算搞成了也不会扩大推广的。
                    当时的重要任务是发展恢复民间手工业和轻、化工业,把更多的闲置劳动力和低效劳动力利用起来,改善生活。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8-02 12:35
                    收起回复
                      看来还是不少人认可⑥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呢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8-02 14:05
                      收起回复
                        脱离掉运十项目和其项目本身的指标及目的有关,脱离可以理解,但是在这个脱离过程中出现了较大损失,这是GK前期较常发生,类似于外资的一些行径的问题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8-02 14:10
                        回复
                          复制了一个说得不错的
                          这是我在其他运十视频下边的留言
                          运10下马真不是什么忽悠的。
                          …总体设计方案出来后,运10飞机就进入了一个痛苦的建造过程中。运10飞机在设计上广泛参考了引进的波音707、“三叉戟”机型,但在材料、制造工艺、装 配等方面全面遇到问题,设计能力被迫向制造能力妥协。在运10飞机全机的14个大系统共435项成品和附件中,有305项必须进行全新研发,其中难度最大 的是研发适合大型飞机的发动机。为争取时间,提高可靠性,决定在测绘波音707所用的“JT-3D”发动机,仿制“涡扇8”发动机的同时,把引进波音 707飞机时同时引进的4台备用“JT-3D”发动机直接装上运10飞机使用,另外还选用了关键的58项进口成品,这使运10飞机的主要性能有了支撑。
                          关键设备可以采用引进的办法解决,在材料加工、装配工艺上的差距却无法靠引进来改善。“运10”作为按欧美规范设计的新产品,整体结构多,大锻件、机加大 蒙皮和大型材多。而当时的中国没有相应的基础工业和科技支撑,缺乏机体龙骨所用的5万吨级以上的巨型水压机,没有高强度的爆破焊接技术,复合材料的生产加 工不过关,也缺乏适用的导航和雷达系统。面对这些情况,只能采取因陋就简的办法解决。当时国内没有制造大型飞机合金蒙皮的设备,就采用较小型的军用飞机蒙 皮拼接,没有加工大型机体龙骨所用的巨型水压机,就用小型设备分段锻造,在没有条件满足设计要求的整体构件加工时,就采取组合拼装,小件焊接的办法解决。 “运10”的机翼大梁、长桁和水平尾翼大梁等60余项大的机械加工件,由于尺寸大、外形复杂、精度要求高,需用大型桁材靠模铣床加工。由三机部安排到西安 飞机制造厂协作加工、成形。后由于在运回上海的途中受潮,全部晶界腐蚀报废,最后由上飞厂自己土法成形后交付使用。
                          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运10”空重大幅度超标,将机体长度减少了几米后,空重仍然比“波音707”重,而且还使整个飞机的结构强度降低,隐患重重,根本无法保证安全。
                          此外在其他航材方面也缺乏大型飞机适用的航材,只有选择当时现成的军用飞机航材代用。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3-08-02 23:56
                          回复
                            运10本身就是一个严重脱离实际的航空项目。说句不好听的话,当时把指标提高的人是完全不尊重国内实际的科研、生产情况。
                            早期提出的轰6基础上改进一款公务机满足国内需求明显更合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08-03 00:27
                            回复
                              在80年代的经济水平下,民航总局等单位实际上很支持运10项目了
                              民航调拨了707供WS-8试飞,
                              民航调拨了JT3D供运十装机,试飞;
                              民航调拨了相当一批航电,设备,在国产设备没研制成功前供运十试飞,使用;
                              为了支持运-10的试飞,民航总局专门调拨了一架波音707客机到上海,供研究试飞相关问题
                              试飞的机组,地勤也都是民航总局调拨支持的
                              运十的注册号,B-0001和B-0002,也体现了对运十地位的认可
                              民航支持了运十在81年到85年试飞的费用,航材。
                              但同样的,运10要想作为货机,必须适航标准的要求,才能被采购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3-08-03 0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