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吧 关注:209贴子:4,781
  • 0回复贴,共1

蜕变:现接受世界,再被世界接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蜕变:先接受世界,再被世界接受。做一个“好学生”和做一个“我想成为的人”之间始终存在张力。在以成绩为首要下,常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青春爱恋等与“好学生”形象不兼容而感到烦恼。极少有人认清了不是“读书的料”,同时获得了来自课余喜爱认证,能够自洽。更多仍会为平庸的成绩而落寞。
以学习为中心的家庭分工:长辈为生计奔波、提供经济支持,子女则忙于学习、回馈长辈的教育期待。这一目标成为家庭生活的主旋律,侵占着亲密关系。家长漂泊务工的恐惧与心酸、对子女或许不切实际却发自内心的殷切期许,孩子挑灯苦读的辛劳、身心的疲倦、友情及其背叛、爱恋与痛楚、晦暗不清的未来……多数时候,这些实实在在的感受和境遇不被看见、也不被理解,甚至成为代际冲突的根源。“你要是好好学习的话,也没有现在这么多麻烦事”的指责,就能瞬间便筑起两个世界之间的藩篱。放不下高期待的龙凤观,又担心孩子身心出问题,这些矛盾深深嵌套,但也别无可选。所谓“脱不下的长衫、小镇做题家”等傲慢宰制,是被污名化的个体难以承受的。孩子的闪光有时以一己之力承受着更多的辛劳,不仅要顶住观念的压力、在应试中保持一定的水准,还要以各种显性或隐性的方式保留自己的爱好与习惯,他们也有更多的“偏好”,也有潜能通过阅读和反思从应试中“突围”,追求生命的卓越,对寒门而言观念的力量甚至超过物质的限制,“社会观感”阻碍着他们去看更大的世界,“读书改变命运”话语的单向表达,“人穷志不短”越发显得奢侈。经济压力、偏见、追求稳定而惧怕风险…禁锢着他们指向全面发展的可能性也从始就遭到了多方围猎。
读书的意义,在于增长见闻,修炼心性,更在于超越平庸,拓宽格局,镌刻进有价值的生命,成就一个更好的诗与远方。殊不知,平凡才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底色,有月白风清,山河浩荡,其实“避开雨淋,还有檐水”!面对万千事,接纳享受平淡,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这个世界的勇气,不求扬名立万,但求无愧吾心,“美德即知识”,长不成参天大树,矮成一棵小草参拜山川大地,慢慢沉淀成一杯茶水让自己细嚼品味,去有风雨的地方,岂无佳色,留待伊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7-20 13:5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