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吧 关注:1,681贴子:8,421
  • 0回复贴,共1

近思錄詳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思錄
道體(一)
濂溪先生曰:無極而太極。(朱子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而實造化之樞紐,品彙之根柢也。故曰無極而太極,非太極之外復有無極也。)
〖朱子之言非常明白,不知為何後來還有種種爭議。太極即終極存在,此為一切存在的根基與歸宿,亦為一切人類信仰的核心或目標。此最根本的存在,自然非人之尋常知覺與思維能企及,因為尋常必有限,而根本乃無限,故所謂無極,即終極者非任何尋常存在與途徑能及而已。終極存在自理念或邏輯而言在陰陽與萬物之先,以順序或時間而言又在陰陽與萬物之內,因此可以說是既超越又內在的“無形而有理”的“極致”存在。〗
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朱子曰:太極之有動靜,是天命之流行也。)
〖太極之說是存在本體論,朱子謂之“本然之妙”,亦可說是理;陰陽之說是宇宙發生論,朱子謂之“所乘之跡”,亦可說是氣。本體存在經過“氣化”流行為宇宙萬物,宇宙萬物亦即為存在之不斷流行,可以說一切都是“存在的流行”或“流行的存在”。太極是渾然一體的流行,動靜則是流行中的不同狀態,此不同狀態又造成了不同的事物形態與性質。動為命之流行,即陽;靜為性之凝定,即陰,流行至極必凝定,凝定之極亦必復流行,兩者回環往復,就造成了我們這個宇宙,此非大智者不能識,不能道,故程子曰:“動靜無端,陰陽無始,非知道者,孰能識之?”對存在之根本認識最不可拘執,動靜不分先後,陰陽亦非為二物,此皆為人對渾然存在性狀之識別而已。〗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
〖此下數節為世界創生或構成論。陰陽變化交合為不同原質,根據其不同成分可分為水火木金土五種,這五種並非我們常說的物質,而是構成物質的原質,也可以說是所含陰陽成分不同的氣,具體物質中都不可能只有一種原質,實際上物質正是根據原質成分與分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相狀與性質的。原質或氣之流行分布又構成了我們世界的大環境:氣象,其中四時對人而言又是最典型和最重要的。〗
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此又推本五行,明示其皆源於陰陽,歸乎無形無相之太極,而五行之中,又各有太極之一體以成其性。宇宙之大全與萬類之各異及兩者之間奇妙關係皆於此可知。〗
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而變化無窮焉。
〖此段為生命生成與進化論,更可見宇宙造化之神秘奇妙。太極生陰陽,陰陽生五行,此數者各有其神妙性質與作用,又互相渾容,終於有了既有生生之體又有生生之性的生命。生命體的特點是陰陽二氣落實為男女(就生物而言為雄雌公母)二性,如此才能著實地生生不已。所謂“天地絪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者是也。〗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
〖此為人論。生命界最後終於進化出了人,人是最能體現太極之真,陰陽五行之精者,但有正必有反,也因此而有善惡之別,其善過於其它生命,其惡亦然。而且由於人的不確定性,從理想的角度看,純善者極少,而眾惡者則頗多,朱子所謂“欲動情勝,利害相攻”也,所以人最需要自覺地規範自己與學習純善的聖人。〗
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此為聖人論。聖人的特點是能主靜而立體,所以能制群動而合仁義中(禮)正(智)之道。人常多動而少靜,能動而不能靜,故心靈不安定,思維不明澈,自然難合合大中至正之道,但聖人卻能做到靜定而純全,得其圜中以應無窮,無時無處不宜,無時無處不利,因此也成為眾人的最好榜樣,所以,效法聖人以及學習聖人的教誨是一個民族精神道德的核心內容,而每一個比較成熟的民族也都有自己的聖人。
此處之靜,並非尋常的能夠安靜的靜,而是靜定,如同佛教的止觀之止,定慧之定,是超越了動亦超越了動靜之靜。〗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此為人生論。聖人既得天地大道,為人制定了合乎道德的規則,人就應該遵守,警慎而遵守者為君子,恣肆而不遵守者為小人。聖人體會、踐行和揭示的大道並非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完全符合天地萬物之理的,如同天有陰陽,地有柔剛,人有仁義,可見這個道理、道德不是可有可無的,是符合宇宙規律的人生大法則,所以,人生的大道也就是天地的大道,其極致即是天人合一,這個道理易經闡述得最為明白。〗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7-06 15:3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