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解】
你们众百姓可晓得为何上谕第一条把人伦说起?只为人生天地间,父子、兄弟、君臣、夫妇、朋友是个五伦,人人有的,所以叫做“人伦”。虽然人人各有五伦,然自少至长,未有君臣、未有夫妇、未有朋友之时,先有父子、先有兄弟,那父子、兄弟实为人伦之始,所以皇上先说出“孝弟”两字来叫你们知道。
你道如何叫做“孝”?人人有个父母,父母是生我的人,自从十月怀胎、三年乳哺,不知父母费下几许心血,受下许多辛苦,自从我有此身,父母的心便无一刻不放在我身上,见我笑,父母喜,见我啼,父母忧,未冷怕我寒,未饿怕我饥,那一刻不照管,那一刻不疼惜?直至成人娶妻、分家授产,父母的心还不肯断。这样恩德,世上再有何人还胜似父母的?这样恩德,可是报答得尽的么?古来圣人、当今皇帝谆谆教人行孝,那孝道不止一端,尽孝的道理不止一样,大抵你百姓们与在上的地位不同、事势各别,只要养得父母一日便是报得父母一日,替得父母一事便是报得父母一事,使父母身体安逸、心志快悦,这方才是孝。假如父母在家,着实尊敬,不去冲撞他,言语听信,不要违拗他,这便是孝。父母老了刻刻扶持他,寒暑时候频频照管他,有病不离左右伏侍他,这便是孝。有酒食恭恭敬敬与他吃,有衣服欢欢喜喜与他穿,有钱财爽爽快快与他用,这便是孝。不听妻子谗间疏远父母,不信僮仆搬弄仇怨父母,这便是孝。至如父母死了,衣衾棺椁件件尽心,哭泣衰麻事事尽礼,这便是孝。父母灵柩,遵照礼制三月而葬,不为风水所惑弃置停阁,这便是孝。若有一件与上边言语相反,这便是不孝了。
你道为何叫做“弟”?就如人家弟兄,虽然是两个,却是一个人生出来的,只为各人有了妻子家室,就忘却本来,认做两个,不知原是没分别的。虽然弟兄是一样,然毕竟先生的为兄,后生的为弟,父母生下来就有个分别,敬父母之下即当敬兄,节节件件都有个逊让,这方才是弟。假如坐在那里,见兄长来就起立,路上行走,有兄长在便退后,兄长的言语唯唯遵从,兄长的举动不敢争拗,家私不去占夺,挑唆不肯听信,出言谨慎不敢冲犯,气质谦和全无粗戇,这总谓之“弟”。若有一件与上边言语相背,这便是不弟了。
那不孝不弟两字,就是三岁孩子,说了他也是不喜的,偏是成人长大,翻肯丧心灭理,只为你们不去自思,若是犯了不孝不弟的罪孽,就是处处烧香、日日拜佛,也是忏悔不来的。如今你们做子弟的时节,把父母、兄长不孝不弟,全不怪异,后来子弟长大,你们做父兄的时节,他们不孝不弟,你们心上甘也不甘?况且自己做下不孝不弟的榜样与子弟辈看惯了,他们也就照样不孝不弟起来,说当先传下的规矩,你们却如何答付他?我如今对你们百姓把“孝弟”二字说出根源,教你们去做好人,不可看得父母、兄长轻了,将自己应竭力处却不竭力,自己应尽分处却不尽分,妄想世上称做好人,这断然不能的了。你们自思,世上何人恩最深、情最切?不过是父母、兄长了。若把父母、兄长最亲切的尚不去敦厚,那里还肯把远一层的尽心竭力亲爱起来?每见世上的人犯上作乱,都为一点不孝不弟的念头起了,将各样歹事无所不做,自己去受官府的刑辱,也不念是父母的遗体,自己去受远近的唾骂,也不顾是父兄的门风,自己去犯弥天造孽的事,并不顾念父兄的性命,总不曾把根源一思,自家提醒。所以“孝弟”两字是从来极重的,试看古人二十四孝,几千百年还说他许多好,就是如今出了一个孝子,朝廷如何旌奖,官府如何敬重,里党如何赞美,别府别省传扬出去,也不知受许多称羡;人家把兄长尊敬,便人人说他存古风、行厚道,不失圣贤的礼,所以上谕第一条先教你“敦孝弟”。你们百姓听讲回去,细思爷娘是你的爷娘、兄长是你的兄长,与别人有甚相干?皇上大公无我,要你们做好人、行好事,先须从你自家骨肉极亲极切上做起,那一点圣心你们就该感念,难道还不听从上谕么?
读律
你们百姓须晓得孝弟是为人之本,若能孝弟便是世间第一等好人,如不孝不弟之人,试读律上:凡骂祖父母、父母及妻妾骂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并绞,若骂期亲同胞兄嫂者杖一百。又凡弟妹殴兄姊者杖九十、徒二年半,伤者杖一百、徒三年,折伤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刃伤及折肢若瞎其一目者绞,死者皆斩。凡卑幼殴期亲尊长执有刀刃赶杀情状凶恶者虽未伤依律问罪,发边卫充军。凡子孙殴祖父母、父母及妻妾殴夫之祖父母、父母者皆斩,杀者皆凌迟处死,过失杀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伤者杖一百、徒三年。又凡子孙威逼祖父母父母、妻妾威逼夫之祖父母父母致死者俱比依斗者〔殴〕律斩。凡谋杀祖父母、父母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之祖父母,已行者皆斩,已杀者皆凌迟处死。再,如违犯教令奉养有缺便满杖之罪。读此律文便当时时提省、时时恐惧,切莫不孝不弟,自干国法。
律例
一、凡子孙殴祖父母、父母及妻妾殴夫之祖父母、父母者皆斩。
一、凡子孙骂祖父母、父母以及妻妾骂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并绞。
一、凡子孙违犯祖父母、父母教令及奉养有缺者杖一百。
一、凡祖父母、父母在,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一百,若居父母丧而兄弟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八十。
一、凡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不许分财异居,其父母许令分析者听。
一、凡居父母丧而身自主婚嫁者杖一
你们众百姓可晓得为何上谕第一条把人伦说起?只为人生天地间,父子、兄弟、君臣、夫妇、朋友是个五伦,人人有的,所以叫做“人伦”。虽然人人各有五伦,然自少至长,未有君臣、未有夫妇、未有朋友之时,先有父子、先有兄弟,那父子、兄弟实为人伦之始,所以皇上先说出“孝弟”两字来叫你们知道。
你道如何叫做“孝”?人人有个父母,父母是生我的人,自从十月怀胎、三年乳哺,不知父母费下几许心血,受下许多辛苦,自从我有此身,父母的心便无一刻不放在我身上,见我笑,父母喜,见我啼,父母忧,未冷怕我寒,未饿怕我饥,那一刻不照管,那一刻不疼惜?直至成人娶妻、分家授产,父母的心还不肯断。这样恩德,世上再有何人还胜似父母的?这样恩德,可是报答得尽的么?古来圣人、当今皇帝谆谆教人行孝,那孝道不止一端,尽孝的道理不止一样,大抵你百姓们与在上的地位不同、事势各别,只要养得父母一日便是报得父母一日,替得父母一事便是报得父母一事,使父母身体安逸、心志快悦,这方才是孝。假如父母在家,着实尊敬,不去冲撞他,言语听信,不要违拗他,这便是孝。父母老了刻刻扶持他,寒暑时候频频照管他,有病不离左右伏侍他,这便是孝。有酒食恭恭敬敬与他吃,有衣服欢欢喜喜与他穿,有钱财爽爽快快与他用,这便是孝。不听妻子谗间疏远父母,不信僮仆搬弄仇怨父母,这便是孝。至如父母死了,衣衾棺椁件件尽心,哭泣衰麻事事尽礼,这便是孝。父母灵柩,遵照礼制三月而葬,不为风水所惑弃置停阁,这便是孝。若有一件与上边言语相反,这便是不孝了。
你道为何叫做“弟”?就如人家弟兄,虽然是两个,却是一个人生出来的,只为各人有了妻子家室,就忘却本来,认做两个,不知原是没分别的。虽然弟兄是一样,然毕竟先生的为兄,后生的为弟,父母生下来就有个分别,敬父母之下即当敬兄,节节件件都有个逊让,这方才是弟。假如坐在那里,见兄长来就起立,路上行走,有兄长在便退后,兄长的言语唯唯遵从,兄长的举动不敢争拗,家私不去占夺,挑唆不肯听信,出言谨慎不敢冲犯,气质谦和全无粗戇,这总谓之“弟”。若有一件与上边言语相背,这便是不弟了。
那不孝不弟两字,就是三岁孩子,说了他也是不喜的,偏是成人长大,翻肯丧心灭理,只为你们不去自思,若是犯了不孝不弟的罪孽,就是处处烧香、日日拜佛,也是忏悔不来的。如今你们做子弟的时节,把父母、兄长不孝不弟,全不怪异,后来子弟长大,你们做父兄的时节,他们不孝不弟,你们心上甘也不甘?况且自己做下不孝不弟的榜样与子弟辈看惯了,他们也就照样不孝不弟起来,说当先传下的规矩,你们却如何答付他?我如今对你们百姓把“孝弟”二字说出根源,教你们去做好人,不可看得父母、兄长轻了,将自己应竭力处却不竭力,自己应尽分处却不尽分,妄想世上称做好人,这断然不能的了。你们自思,世上何人恩最深、情最切?不过是父母、兄长了。若把父母、兄长最亲切的尚不去敦厚,那里还肯把远一层的尽心竭力亲爱起来?每见世上的人犯上作乱,都为一点不孝不弟的念头起了,将各样歹事无所不做,自己去受官府的刑辱,也不念是父母的遗体,自己去受远近的唾骂,也不顾是父兄的门风,自己去犯弥天造孽的事,并不顾念父兄的性命,总不曾把根源一思,自家提醒。所以“孝弟”两字是从来极重的,试看古人二十四孝,几千百年还说他许多好,就是如今出了一个孝子,朝廷如何旌奖,官府如何敬重,里党如何赞美,别府别省传扬出去,也不知受许多称羡;人家把兄长尊敬,便人人说他存古风、行厚道,不失圣贤的礼,所以上谕第一条先教你“敦孝弟”。你们百姓听讲回去,细思爷娘是你的爷娘、兄长是你的兄长,与别人有甚相干?皇上大公无我,要你们做好人、行好事,先须从你自家骨肉极亲极切上做起,那一点圣心你们就该感念,难道还不听从上谕么?
读律
你们百姓须晓得孝弟是为人之本,若能孝弟便是世间第一等好人,如不孝不弟之人,试读律上:凡骂祖父母、父母及妻妾骂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并绞,若骂期亲同胞兄嫂者杖一百。又凡弟妹殴兄姊者杖九十、徒二年半,伤者杖一百、徒三年,折伤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刃伤及折肢若瞎其一目者绞,死者皆斩。凡卑幼殴期亲尊长执有刀刃赶杀情状凶恶者虽未伤依律问罪,发边卫充军。凡子孙殴祖父母、父母及妻妾殴夫之祖父母、父母者皆斩,杀者皆凌迟处死,过失杀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伤者杖一百、徒三年。又凡子孙威逼祖父母父母、妻妾威逼夫之祖父母父母致死者俱比依斗者〔殴〕律斩。凡谋杀祖父母、父母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之祖父母,已行者皆斩,已杀者皆凌迟处死。再,如违犯教令奉养有缺便满杖之罪。读此律文便当时时提省、时时恐惧,切莫不孝不弟,自干国法。
律例
一、凡子孙殴祖父母、父母及妻妾殴夫之祖父母、父母者皆斩。
一、凡子孙骂祖父母、父母以及妻妾骂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并绞。
一、凡子孙违犯祖父母、父母教令及奉养有缺者杖一百。
一、凡祖父母、父母在,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一百,若居父母丧而兄弟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八十。
一、凡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不许分财异居,其父母许令分析者听。
一、凡居父母丧而身自主婚嫁者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