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从中央大街回家,太阳明晃晃地照着地面,马路上车流滚滚,天气特别热。回到这边的时候,路旁的大杨树浓荫密布,走到树下就感觉阴凉多了。东北气候严寒,植物种类不多,耐寒的白杨就成了城区里主要的树种。哈尔滨的老城区的小巷子里很多大杨树,夏天的时候硕大的树冠能洒下很多阴凉,很多老人在树荫下下棋,小孩子也喜欢在树荫下玩。有些小街道比较窄,街道两侧的大杨树树冠把整个街道遮起来,竟然也能增添几分幽深之意。有些老式居民楼前面种着杨树,夏天的时候也能增加些色彩。古代诗词里面的白杨多和肃杀之气联系起来,因为古代中国的中心位置偏南,北京都是边地,自然白杨遍布的地方都是苦寒之地。我记得小时候住的楼前有两棵大杨树,每年秋冬季节的时候,眼看着树叶一层层脱落,树冠变得光秃秃,透过树冠看着灰蓝的天,确实有种白杨多悲风的感觉。王士祯的浣溪沙里面有一句绿杨城郭是扬州,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里面也写道绿杨阴里白沙堤,果然白杨到了江南就不再肃杀了,难道白杨生于江南也可以换一副风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