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恽是个人才,他轻财好义、廉洁无私,喜欢结交儒生,是朝中的“网红”,也因敢说话得罪了不少权贵。《太史公书》重见天日也有杨恽的功劳,正是他将外祖父的这部巨著公开,我们现在才能看到《史记》。另外,杨恽参与过告发霍氏谋反,可说是宣帝的亲信。
杨恽和他的外祖父一样敢于言事,是根硬骨头,写有与《报任安书》齐名的《报孙会宗书》。这是他写给友人孙会宗的信,文中充满对朝廷的讽刺,其中有一首诗:“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人生还是及时行乐吧,要等到享受富贵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正是这几句诗要了杨恽的命。
后来有人告发杨恽招致日食。宣帝本就最重视灾异,再派人一查,发现了这篇《报孙会宗书》,满篇尽是放荡不羁的嬉笑怒骂,尤其是这首诗被人理解为讥讽朝政混乱。现在是太平盛世,就你在这儿传播负能量。汉宣帝大怒,以诽谤朝廷的大逆不道之罪将杨恽腰斩,其妻儿流放,他的朋友孙会宗也因此被罢官

吕思勉先生认为,杨恽之死是一桩冤案:“此乃莫须有之辞,凡刚直者固易被此诬。”
如果说汉宣帝年幼时活在汉武帝的阴影之下,那在铲除这些忤逆之臣时,他就像是汉武帝的影子。这些人都是皇权的牺牲者,宋代司马光词条在评价他们的结局时,用了两个字——“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