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璐:不为别的,只为歌唱(组图)
2010-07-26 01:15:00 来源: 江西日报(南昌) 手机看新闻
7月23日,中国红歌会十强选手们在江西电视台演播厅拍摄宣传片。为了达到最佳效果,选手们配合导演一遍一遍地重复做表情,摆动作,一个镜头甚至要拍半个多小时。直到下午4点多,拍摄才暂告一段落。一天的拍摄让郑璐倍感疲倦,但见到记者,她不停地说:“真的不好意思,让你等这么久。”谈到之前屡获大奖,为何还要参加红歌会的话题时,她表示,我只想唱以前没有唱过的歌,想唱给更多的人听。
参加红歌会:喜欢这个舞台
比赛对郑璐来说并不陌生。2008年,她就曾获得第八届全国声乐大赛江西选拔赛金奖,同年又获得第八届全国声乐大赛文华声乐节目表演优秀奖;2009年,郑璐更是荣获了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大奖。演出和比赛经验都很丰富的郑璐仍然选择参加红歌会比赛,和其他参赛选手一样,比了一场又一场,最终进入全国十强,走到了“红歌突围战”。
郑璐说,“红歌会跟我之前参加的比赛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舞台上,我可以唱以前没有唱过的歌,可以有机会唱歌给更多的人听。而且红歌会主题很鲜明,‘红色文化’使我振奋”,郑璐坚定地说:“我很喜欢这个不一样的舞台。”
她告诉记者,很多人都问过她同一个问题:想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名次?“我真的没有想过一定要得到什么名次,如果总是抱着这种心态参加比赛,唱歌时的感情不可能真切,比赛也不可能发挥得好。”
成为红歌会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之后,面对各种议论,郑璐也很坦然:“在我看来这些都很正常。这说明我被关注度高,无论大家说我好还是不好,我都很感谢他们!”郑璐认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享受每一次比赛的过程;“舞台上的每一分钟我都会全心投入。”
拜师学艺路:辛苦并快乐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放在郑璐这个80后女孩身上一点都不为过。谈起十多年的拜师学艺路,郑璐有叙不尽的“苦”,也有说不完的“甜”。
郑璐从8岁开始学习声乐,高二时,年仅16岁的她就独自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去北京拜师学艺。“那时候,每个星期我都要一个人背着重重的大书包去北京上声乐课,就这样坚持了2年。后来到南昌读大学也是如此,只不过上声乐课的地点换成了上海。”
说起学艺路上的艰辛,郑璐的眼眶还是禁不住有些湿润。郑璐说,自己家里并不富裕,高中时去北京拜师,为了省钱,每次都坐硬座,迷糊了十几个小时后到了北京还得打起精神去上课,通常是当天去当天回,因为留宿北京又要花钱。“在北京,吃得最多的就是5块钱一碗的焖肉面,”郑璐回忆道:“那时候年纪小,在北京不会坐地铁,有一次我上完课乘公交车去赶火车,结果车在路上堵了3小时。到现在我都清楚记得火车的发车时间是18点05分,我下了公交车以后已经快18点了,于是我拼了命地跑,最后18点03分上了火车,当时腿软得差点跪在了地上。”
忆苦思甜,对郑璐来说,甜的就是学习上的每一次进步和提高。“如果不是真的喜欢,我坚持不了这么久。每一次去北京、上海上课,虽然课时只有短短一小时,但我能从老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一次比上一次唱得更好,我就会特别开心和满足,吃过的苦也就不觉得有多苦了。”
浓浓江西情:人生最重要的地方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郑璐总是不忘把“江西”挂在嘴边,甚至都快让记者忽略了她其实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江西人。郑璐2002年从山东来到南昌读大学,后来又留校任教,至今快10年了。
“很多人会把读大学的地方称为‘第二故乡’,可是对我来说,我觉得‘第二故乡’都不足以表达我对江西的感情”,郑璐说:“来江西多年,江西人的质朴、热情感染着我,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地方。”在郑璐心中,老家给了她童年和少年的懵懂回忆,而江西却是她懂事、成长的地方。“这里有太多我的故事,我的‘亲人’”。郑璐说,她对目前的状况很满意,她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更喜欢江西这块土地:“如果有机会‘走出去’,这里也是我的家,为江西争光添彩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里。”
见习记者 许卓 (本文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