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亮与六便士
20世纪英国小说家毛姆的一部小说,在中国也相当流行。小说取材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主人公人到中年后服从心灵的召唤而舍弃一切,开始作画。最终来到南太平洋群岛以取得灵感,创作出伟大的艺术作品。黑之契对于这部小说的借鉴是多方面的。
《月亮与六便士》的大致剧情是:主角思特里克兰德是伦敦的一个普通的小证券经纪人,有个妻子喜爱结交文人名流,他们的两个孩子都已经接近成人。在外人眼里,家庭也算美满幸福。
突然有一天,他给妻子留下一张字条,就跑到巴黎画画去了。他的举措一时成为坊间邻里的热门话题,人们都认为他是跟某位伦敦的年轻小姐私奔了。
前往巴黎后,他的生活质量一落千丈,后来又得了重病,靠着几位欣赏者的帮助才好转过来。后来思特里克兰德辗转来到了南太平洋群岛。在塔希提岛,他和一个土著女人住在远离市镇的种植园,专注绘画,几年也不出丛林,最终患了麻风病,双眼失明病痛而死,临死前还嘱咐他的女人将他最后的一部画作烧掉。
黑之契对《月亮与六便士》的借鉴包括几个方面:
(1)故事精神的借鉴。《月亮与六便士》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抗争”。这部小说也可以理解为思特里克兰德从庸俗的世俗生活中脱身出来,不断反抗外来的阻挠,突破现实的经济利益、道德伦理,从而走上艺术之路的历程。这种“抗争”的精神与《黑之契》的主题有些类似。
这一定是世间无数对夫妻的故事。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茸茸的牧场,与郁郁的树荫交相掩映,直到最后泻入烟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却总是那么平静,总是沉默无言、声色不动,你会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也许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怪想法(就是在那些日子这种想法也常在我心头作祟),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一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月亮与六便士·第七节)
(2)剧情结构的借鉴。《黑之契》背景故事中的校长先生具有《月亮与六便士》主角思特里克兰德的一些特质,而思特里克兰德是以历史上的法国画家高更为原型的。
l 校长先生也有一个重视物质利益的妻子,她注重现实,瞧不起不会过日子的阿佚叔叔。这点与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相同。
l 校长同样抚养有两个孩子(汐和小琬)。思特里克兰德同样养育有两个孩子,且在他们将近成人时离家出走。
l 在阿佚死后,校长也跟着失踪了,被怀疑是私奔。思特里克兰德同样离家出走时被怀疑与某位伦敦姑娘私奔。
l 校长后来也辗转来到了南太平洋群岛,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绘制了伟大的画作。思特里克兰德同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绘制了伟大的画作。


而校长先生的弟弟阿佚,在赫姆林的散文《赫伯特叔叔》的基础上,可能也借鉴了梵高的生平,阿佚与校长的关系有些类似梵高兄弟的关系。大画家文森特·梵高也有位弟弟,名字叫提奥·梵高,是荷兰的小商贩,他给予了文森特·梵高了巨大的的经济支持与精神支持。在文森特·梵高自杀后不久,提奥·梵高也去世了。
阿佚与梵高一样经济拮据,最终自杀而死,而阿佚的知己校长先生不久后也随之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