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301贴子:2,988,214
  • 0回复贴,共1

读书笔记:《道德经》第七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语句理解】人畜有生死,草木有枯荣,天地是长久不变的。天地因为不生才能不死。
生是要占据资源的,人畜要吃喝,草木也要从土壤里汲取水分和养料,天地无生,不需要占据资源。
【原文】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语句理解】所以圣人执政或为人处世,把为自己谋利益放在后面反而赢得爱戴;不为自己谋利益而获得拥护。这不就是因为不自私,才成就了自己么?
【词语理解】
长生:长久。永久生存。
生:本义是草木破土萌发。后引申为从无到有,出现。又引申为产育、活着等。
后:古字形用“幺”表示绳,“止”表示脚,合起来表示用绳子栓住脚,表现落后。引申指时间较晚的或次序上靠近末尾的。又引申指在反面的。帛书是退,通后。本义:向后走,后退。
身:本义为怀孕,引申人或动物的躯体。又引申为生命,一生,身分,功名事业。宋叶适《陈秀伯墓志铭》:“君之言不用而身无成,亦岂其命也欤!”
先:古字形从止从人,人举足则前进,表示在前面的意思。
私:本义是私人拥有的“禾”,后引申出自己、独自、私人、渺小、隐私等。假借为“厶”,私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汉贾谊《论积贮疏》“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读书笔记】
《道德经》这本书应该是作者的心得笔记,各章之间看似没有什么联系,独立成章,思想上是相互呼应的。
作者用形而上的视角记录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解,他不是简单的记录科学现象,而是从现象总结出来规律。我把“道”解释成规律规则而不解释成科学也是这个原因。讲规律是《道德经》的魅力所在,也是它经久不衰的原因,也是后世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理论来解释它还能解释通的原因。比如本章,有天地、有长生、有成其私,农耕时代的读书人只能用当时的认识去解释。同样,将来开飞船去火星就像去邻村走亲戚一样的未来人看我们,也会认为我们的解释狭隘。科技会过时但规律规则是不会过时的,这才是《道德经》的本意。
这次重读这本书,就是想从作者所处社会状态和科技水平来推他到底想的什么。可惜我没有作者形而上的本事,很多心得想法无法用语言记下来。不记下来又会产生新的记忆错乱。
本章讲的是执政规律和为人处事的规则,与前边第二章、第三章相照应。执政者行政的目的是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还是为了小团体的利益;为人处事是遵循自然,还是为了私利采取非“守中”手段,造成的结果会大相径庭。


IP属地:河南1楼2023-04-01 11:4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