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后妃的选纳仅限于良家童女。据刘增贵先生考证,东汉良家不同于西汉的良家。西汉出良家者,仅指其身份清白,其家未必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汉书·地理志》云:“ 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 此处“ 良家子” 如淳注曰:“ 医、商贾、百工不得豫也。”李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周寿昌以为从军不在七科滴以内者,谓之良家子。七科滴,是指吏有罪者、亡命、赘婿、贾人、故有市籍、父母有市籍、大父母有市籍等七项。此虽言从军,而良家之意可见,乃指其身家清白,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家,非必豪富替缨之家也。如文帝窦皇后,赵国清河观津人,吕后时以良家子选入宫,然以家贫,其弟少君且为人所掠卖,是贫贱寒微犹得称良家。而东汉的良家除了家世清白之外,而且还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东汉的士家大族。东汉后妃的选纳范围之所以仅限于豪族,是为了保证帝室婚姻达到笼络豪族,巩固皇权的政治效应。
根据史料记载,东汉后妃中,除桓帝田贵人卑微,灵帝何皇后家是屠户外,其余二十多人的家庭均属社会上层。如东汉光武帝郭皇后,出身于河北真定的名门显姓,阴皇后是南阳“ 比于邦君” 的大宗族,马氏、窦氏、梁氏、邓氏家族更为显赫。马皇后之父是赫赫有名的“ 伏波将军”;窦氏兴于窦融,本是西北望族;邓皇后的祖父邓禹,官至太尉,列于“ 云台二十八将” 之首;梁氏也是西北大族。这四大家族出了众多的皇后与贵妃,这正是由于婚姻的政治性,导致势力强大的豪族大姓世婚帝室绵延数代。据《后汉书· 皇后纪》可知,后汉共二十七位皇后,七位出自马、窦、邓、梁四家,而窦氏、邓氏、梁氏各占二人,而贵人就难以统计了。由于这些女子都出身于名门望族,因而大多数形色端庄,并具备良好的儒学素养,自然也不会存在西汉时期的贞操问题。
东汉帝室这种与世家大族累世通婚的现象无疑是婚姻政治化的一种表现。正是由于帝室与世家大族以婚姻关系为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了门阀世族.的兴起。这一趋势在东汉已经开始,到了中期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