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03,840贴子:9,594,949
  • 31回复贴,共1

聊聊炙甘草汤中的生地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伤寒杂病论中的炙甘草汤,生地黄用一斤。东汉时期的一斤,约等于现代的250克重量。
汉代人说的生地黄,不是我们现在的生地黄。汉代的生地黄,是指的新鲜的刚采挖出来的鲜地黄。而我们当代说的生地黄,是鲜地黄晒干或烘干以后的地黄。而一般情况下,5斤鲜地黄可以出一斤生(干)地黄。我们现在用炙甘草汤,很少能找到鲜地黄来用,一般都是用的晒干后的生地黄,那用生地黄的话,炙甘草汤中的生地黄,用量大约在50克左右。考虑到市场上的生地黄晒的不一定那么干,有的3斤鲜的,就晒一斤生地黄,那我们炙甘草汤中生地黄的用量可以用到50到80克左右。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2-18 13:05回复
    不能那样算,每个朝代的计量单位都不一样
    再一个还要根据社会环境来看
    那个时代,人的营养都不充足,哪像现代人人脂肪都超标了
    再说时代不同,病因病机不同,当代病因病机比古代人复杂的多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黑龙江2楼2023-02-18 13:36
    收起回复
      我是在单纯探讨,这个方子原方中生地黄这一名称在古今的不同和用量。
      另外,2楼您说的病因病机只是诱发因素,方子针对的是这些诱发因素造成的结果。
      既然聊到这些了,请问您是否理解炙甘草汤这个方子,是针对什么病因病机而立方的。
      要说古人和现代人的体质有差异。
      但我们辨证,辨的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脏腑经络,古人也好,今人也罢,患病后的表现,都能从六经八纲脏腑经络中体现出来,所现病症,古人今人,同样都是一个阴阳失调的问题。
      所以病因病机和表现出来的疾病症状,只要是在炙甘草汤的立方方意囊括的范围之内,就能用这个方子这个用量。
      我在平时临床治病中体会到,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2-19 10:49
      回复
        拘古人之法不拘古人之方,灵活运用才是中医。虽说量是不传之秘,但方要以人为本,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可能一概而论吗,同样是虚劳心悸,个人体质、地域气候、脾气爱好、年岁胖瘦都不相同,用药的量就得灵活运用才行,比如年岁70以上,虚劳心悸,脉结代,舌淡苔厚腻,便干纳差,炙甘草汤的量你怎么调整,还可以生地50g吗,再比如补阳还五汤,四两黄芪人人都适用吗,加减运用在其中才是上策,古人的方要多方面考虑在运用。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黑龙江4楼2023-02-19 11:56
        收起回复
          我现在发这个贴,讨论的是炙甘草汤,(前提是需要用到这个原方时),炙甘草汤这个方子里面生地黄这味药物的古今不同,以及用量差异。这是一篇纯学术性的考证贴,不是医理贴。
          你出来和我讲什么古今不同,体质不同。说你这是我说地来你说天。
          我问你炙甘草汤的立方,针对的是什么病因病机证状,你也没回复我。
          圆机活法加减化裁这些医理讨论,本来不在我开这个帖讨论的范围之内。
          看到你的二楼回复,我才回复你的第二贴,回复的目的,是想把你拉回到需要用到炙甘草汤原方这个病因病机的讨论范畴里面,在这个需要用到炙甘草汤原方应用范畴里面,炙甘草汤中,生地黄的用量范围这个话题。
          我再和你说一次,辨证病人的病因病机,(辨证确实需要用到炙甘草汤时),-明白我这句话的意思吗?依照原方用量效果很好。
          你能看明白我的意思吗?如果还看不明白,那我就不再回复你了。
          老人用生地黄,如果超过50克你就觉得有问题了吗?中医治病的原则是辨证施治。地域、年龄、身高、体重这些只是参考范围,一切要以实际辨证为准则,如果不以病人实际证状为准,而把年龄、地域这些因素对遣方用药药量的影响,都固化认同起来,认为低龄高龄的,中药不能用量大了,北方的不能用寒药,南方的不能用热药,形成这样一种思维的话,这恰恰是一种不懂灵活变通的固化思维。
          我再和你讲一遍,我要讨论的是,在辨证范畴内,病人的病因、病机、所现病证,通过辨证已经需要用到炙甘草汤了,炙甘草汤原方原量中的生地黄,可以用到50克以上。这是一篇对炙甘草汤原方中生地黄这一味中药的古今异同,以及用量的考证。
          至于你回复我的拘古人之法而不拘古人之方,治病要灵活运用才是中医。
          这些正确的废话,和我这个帖子要讲的东西,是一件事吗?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2-19 12:58
          回复
            还有人是活的,病也是活的,书上写的是作为参考,而不是作为规矩,就好比六味地黄汤,原是治疗小儿五迟五软的,你按古人量给小儿吃点试试,几个脑袋都不够赔的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黑龙江6楼2023-02-19 13:54
            回复
              汉朝的一斤你不能真的按照古代的一斤来算,


              IP属地:四川7楼2023-02-19 14:06
              回复
                或许炙甘草汤用于脉结代,要用大量生地,巨体多少我没掌握。但炙甘草汤用于补血,生地我只用半量,即120克。而全方也折半用药,即生地50-60克。药材看上去并不多,因生地是黏手的,很重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2-19 15:34
                收起回复
                  这段回复6楼:不再回复你了,你也别再评论了,本帖一再声明,发这个帖,是基于炙甘草汤原方中生地黄这一味药古今叫法的不同,以及根据鲜地黄晒成干地黄的比例,来计算出炙甘草汤原方中干地黄在现代的用量范围。你跑过来一再和我杠一些这个讨帖子论范围之外的话题。
                  感觉咱俩是一再的鸡同鸭讲。
                  炙甘草汤的立方,针对的是心的气阴两虚-其中心阴虚的程度要更甚于心气虚的程度,它根据这样的一种病因病机所引起的心动悸脉结代而立的方,所以方中养阴生津的生地黄的用量最大。
                  生地黄性味甘寒,是神农本草经中列出的可以久服常服的上品滋补类药材。炙甘草汤的煎服法中,是要用几乎一半的酒来做煎剂,这样煎就是即取地黄之甘来滋阴,又防地黄之寒而伤阳,酒又能助药力直达心宫。
                  看你上面举的你假设的这个七十岁老人的脉证舌证的例子(如果假设真有这样一个病号,根据你描述的症状以及舌脉,治疗他的心动悸脉结代,便秘,根本就用不到炙甘草汤),再看你说的几岁小孩治疗五迟,如果按照古代用量重用六味地黄丸,医生几个脑袋也不够赔的话,我就想笑了。你既然知道六味地黄丸就是宋代钱乙创出来治疗小儿五迟的方子,居然还能说出来这种话来。在你眼中,古代小儿和现代小儿的体质差别,已经差到如此巨大的地步了吗?我估计你没给人看过病,对用药,也还都停留在自己想当然的臆测之中。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2-19 15:39
                  回复
                    现代的人参我打赌也不是古代的人参!性燥而烈,大部分大夫现在用黄芪不用人参,好多经方现代人都把人参去了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2-19 15:41
                    回复
                      炙甘草汤中的主药是甘草、地黄、人参?
                      炙甘草汤用于心衰伴有房颤或频发早搏就是个死,不能用!


                      IP属地:河南12楼2023-02-19 15:47
                      收起回复
                        支持楼主


                        IP属地:吉林13楼2023-12-30 22:36
                        回复
                          楼主,炙甘草汤的比例到底是怎么换算的,炙甘草到底是多少g啊,还有别的,一两等于15g,还是3g啊,求指导,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01-02 19:33
                          收起回复
                            我来说一句,不怕被喷,大家都学伤寒,我感觉都学成啥了, 我也自己组方,但是感觉组来组去, 真不如伤寒方,有人说还要怎么怎么加减, 说实话吧,你掌握不了那个度,什么度,你加减完了,煮药的时间怎么说。你别以为煮到你感觉对的程度,不好意思。有些药你煮到剩余水量时,它浓缩液才会有那种感觉。 个人认为,生地就用鲜地黄,最好一个字都别改,改来改去,越来越垃圾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6-14 03:2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