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我的看法:形声字是以代表语言的声音为主。
举个例子,是我们的语言里先有第一人称“我”这个概念,然后造字的时候,发现“我”这种武器,读音和第一人称“我”相近,于是用武器之“我”来表示第一人称之“我”,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谐音梗。
大多数时候,形声字还有一个表意的偏旁。但是表意成分是辅助作用,主要是与本字区分。
前述之武器“我”,因为时代进步,不再使用,导致本字也没人使用了,于是被第一人称之“我”鸠占鹊巢了。更常见的是“鸭”这样的字,因为甲这个本字还在使用,所以必须加上“鸟”这个偏旁,才能和甲区分开来。
所以,形声字不是表意文字,最少也是从声为主的文字
如果形声字不是表意文字,那汉字还是表意文字吗?
汉代《说文解字》共收字9353个,其中形声字7679个,约占总数80%;宋代《通志·六书略》共收字24235个,其中形声字21343个,约占总数的88%;清代《康熙字典》共收字47035个,其中形声字42300个,约占总数的90%。在现代通用的新简化字中,形声字也占绝对多数。
呵呵了。。![](http://static.tieba.baidu.com/tb/editor/images/client/image_emoticon22.png)
举个例子,是我们的语言里先有第一人称“我”这个概念,然后造字的时候,发现“我”这种武器,读音和第一人称“我”相近,于是用武器之“我”来表示第一人称之“我”,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谐音梗。
大多数时候,形声字还有一个表意的偏旁。但是表意成分是辅助作用,主要是与本字区分。
前述之武器“我”,因为时代进步,不再使用,导致本字也没人使用了,于是被第一人称之“我”鸠占鹊巢了。更常见的是“鸭”这样的字,因为甲这个本字还在使用,所以必须加上“鸟”这个偏旁,才能和甲区分开来。
所以,形声字不是表意文字,最少也是从声为主的文字
如果形声字不是表意文字,那汉字还是表意文字吗?
汉代《说文解字》共收字9353个,其中形声字7679个,约占总数80%;宋代《通志·六书略》共收字24235个,其中形声字21343个,约占总数的88%;清代《康熙字典》共收字47035个,其中形声字42300个,约占总数的90%。在现代通用的新简化字中,形声字也占绝对多数。
呵呵了。。
![](http://static.tieba.baidu.com/tb/editor/images/client/image_emoticon2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