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因这部剧而认识刘烨的,后来在烨色上看到好多有关这部剧的评论,写得真不错。今天才知道有这个吧,所以贴几篇让大家共享。
钟跃民,胸中自有沟壑 (作者:lingeringnit )
青春祭
——玉蝴蝶
望断雪舞冰封,弱冠年少,单刀独驻。
血色江湖,满目穷兵黩武。
壮行色、驿路人远,追旅思、霜星累树。
别南浦。
伊人会,断岗秸冢。
休也。竹杖芒鞋,日与秦腔,夜伴黄土。
戎马倥偬,横刀纵剑伟丈夫。
惊回首、心事难凭,索离怀、闲愁最苦。
肠断处。
残梦初冷,韶华都暮。
钟跃民个性分明,真诚坦率,时而飞扬跋扈,时而静若处子。他貌似张扬,却在不经意间透露出眼角眉梢的忧愁,看似单纯顽皮,胸中沟壑万千。这个被矛盾挤压几欲扭曲,尚完好无损的人物形象,久久在眼前徘徊,徘徊……
——题记
一、历史背景——十年,史诗中的断章
十年,是一个断章,没有开始,没有结尾,就那样孤零零地突兀在历史的长河中,即不能承上也不能启下。因为历史已被抹杀,未来也成为空想。编造的历史愚弄了懵懂少年。知性的历史学家除了沆瀣一气,也只能闭嘴了事。盲从与背叛俯拾即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人们看不到未来,看不到明天,精神处于极度空虚、不安、恐惧的状态。而所谓的理想不过是些口号似的宣言。
校圆军歌嘹亮,街道小儿横行。称他们为“小儿”,因为他们实在不够资格称流氓,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氓,不过是时事造就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而他们也似胸怀朝阳。革命形势如火如荼,人人都在开会闹革命,手忙脚乱,无暇它顾。所以,钟跃民们是最闲散、最自由的一群,当然也成了社会的死角。革命没份,当兵没份,进工厂没份。好在毛主席一句话,“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加上当时最响亮的口号“扎根农村闹革命”。从此,便与农民兄弟姐妹结缘。记得几年前流行的一首歌曲“小芳”,就是当年知青扎根农村的浪漫爱情故事,酸楚中夹杂着无奈,前途和爱情不可得兼,叹凄凉的命运无法改变。
当人类摒弃了文化,摒弃了科学,摒弃了历史,摒弃了真诚和真情,那么我们还剩下什么?除了斗争,就是政治。斗争是政治的斗争,政治是斗争的政治。当大脑被抽成真空,当灵魂被重新输入相同的程式,便注定了人类社会的安之若素,却聪明不足,而愚蠢有余。
生在哪个时代不可以选择。选择是有条件的。相对于无所事事,钟跃民选择了下乡,怀着出门远游的心态踏上了征程。这段经历才是其人生的真正开端。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追求和理想来得简单而直接——媳妇和白面馍。“食色性也”普通人的基本需求,却成了他们的最高理想。这让钟跃民震惊,也令他思考。虽然通篇都没有给出他的理性思考,但他的内心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既有理性也有感性的气象万千的世界。
命运使然,不幸中的万幸,他终于离开了贫瘠不堪的落拓土地,来到革命的大熔炉,尽得空前的冶炼。冥顽不灵的他,在战斗里成长为钢铁战士。
十年浩劫终于草草收场,人生的断篇残酷地提醒人们——蹉跎岁月中韶华已逝,身无一技之长的他们竟无法担当维持生计之己任。命运之舟再一次将他们抛到生活的谷底,连呼救的呐喊也显得无声无息。不论是奎勇还是宁伟,凄惨的命运还是让人不胜唏嘘。
社会的变革总是伴着经济的腾飞。钟跃民依然是时代的幸运儿。人到中年的他,不仅工作体面,爱情也是接踵而至。这不仅仅源于他有个好父亲,自身的人格魅力也让众多女性无法抵御。可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并不是他人生的终极理想。即使没有宁伟的变故,他也不会把他的后半生都消磨在不比战场逊色的商场上。那种毫无意义的虚伪应酬不会对他产生如此的魅惑。
他走了,真的走了,出世——才是他人生的终极。
二、入世与出世——钟跃民的诗人、哲人气质
一直以来,想在头脑中勾画一个钟跃民的特定气质。可是,总是飘忽不定,难以捉摸。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钟跃民坎坷半生,却落个逍遥自在。难道真的是他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对什么都真的无所谓?每想到此,总是心有不甘。按他的语气,他就是一个不甘寂寞,游戏人生的人。可是,如果真的拿人生当儿戏,还能担当报效祖国的大任吗?大敌当前,运筹帷幄,气定神闲,大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势。试问,纭纭众生竟有几人能把人生游戏到如此这般?
钟跃民,胸中自有沟壑 (作者:lingeringnit )
青春祭
——玉蝴蝶
望断雪舞冰封,弱冠年少,单刀独驻。
血色江湖,满目穷兵黩武。
壮行色、驿路人远,追旅思、霜星累树。
别南浦。
伊人会,断岗秸冢。
休也。竹杖芒鞋,日与秦腔,夜伴黄土。
戎马倥偬,横刀纵剑伟丈夫。
惊回首、心事难凭,索离怀、闲愁最苦。
肠断处。
残梦初冷,韶华都暮。
钟跃民个性分明,真诚坦率,时而飞扬跋扈,时而静若处子。他貌似张扬,却在不经意间透露出眼角眉梢的忧愁,看似单纯顽皮,胸中沟壑万千。这个被矛盾挤压几欲扭曲,尚完好无损的人物形象,久久在眼前徘徊,徘徊……
——题记
一、历史背景——十年,史诗中的断章
十年,是一个断章,没有开始,没有结尾,就那样孤零零地突兀在历史的长河中,即不能承上也不能启下。因为历史已被抹杀,未来也成为空想。编造的历史愚弄了懵懂少年。知性的历史学家除了沆瀣一气,也只能闭嘴了事。盲从与背叛俯拾即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人们看不到未来,看不到明天,精神处于极度空虚、不安、恐惧的状态。而所谓的理想不过是些口号似的宣言。
校圆军歌嘹亮,街道小儿横行。称他们为“小儿”,因为他们实在不够资格称流氓,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氓,不过是时事造就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而他们也似胸怀朝阳。革命形势如火如荼,人人都在开会闹革命,手忙脚乱,无暇它顾。所以,钟跃民们是最闲散、最自由的一群,当然也成了社会的死角。革命没份,当兵没份,进工厂没份。好在毛主席一句话,“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加上当时最响亮的口号“扎根农村闹革命”。从此,便与农民兄弟姐妹结缘。记得几年前流行的一首歌曲“小芳”,就是当年知青扎根农村的浪漫爱情故事,酸楚中夹杂着无奈,前途和爱情不可得兼,叹凄凉的命运无法改变。
当人类摒弃了文化,摒弃了科学,摒弃了历史,摒弃了真诚和真情,那么我们还剩下什么?除了斗争,就是政治。斗争是政治的斗争,政治是斗争的政治。当大脑被抽成真空,当灵魂被重新输入相同的程式,便注定了人类社会的安之若素,却聪明不足,而愚蠢有余。
生在哪个时代不可以选择。选择是有条件的。相对于无所事事,钟跃民选择了下乡,怀着出门远游的心态踏上了征程。这段经历才是其人生的真正开端。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追求和理想来得简单而直接——媳妇和白面馍。“食色性也”普通人的基本需求,却成了他们的最高理想。这让钟跃民震惊,也令他思考。虽然通篇都没有给出他的理性思考,但他的内心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既有理性也有感性的气象万千的世界。
命运使然,不幸中的万幸,他终于离开了贫瘠不堪的落拓土地,来到革命的大熔炉,尽得空前的冶炼。冥顽不灵的他,在战斗里成长为钢铁战士。
十年浩劫终于草草收场,人生的断篇残酷地提醒人们——蹉跎岁月中韶华已逝,身无一技之长的他们竟无法担当维持生计之己任。命运之舟再一次将他们抛到生活的谷底,连呼救的呐喊也显得无声无息。不论是奎勇还是宁伟,凄惨的命运还是让人不胜唏嘘。
社会的变革总是伴着经济的腾飞。钟跃民依然是时代的幸运儿。人到中年的他,不仅工作体面,爱情也是接踵而至。这不仅仅源于他有个好父亲,自身的人格魅力也让众多女性无法抵御。可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并不是他人生的终极理想。即使没有宁伟的变故,他也不会把他的后半生都消磨在不比战场逊色的商场上。那种毫无意义的虚伪应酬不会对他产生如此的魅惑。
他走了,真的走了,出世——才是他人生的终极。
二、入世与出世——钟跃民的诗人、哲人气质
一直以来,想在头脑中勾画一个钟跃民的特定气质。可是,总是飘忽不定,难以捉摸。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钟跃民坎坷半生,却落个逍遥自在。难道真的是他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对什么都真的无所谓?每想到此,总是心有不甘。按他的语气,他就是一个不甘寂寞,游戏人生的人。可是,如果真的拿人生当儿戏,还能担当报效祖国的大任吗?大敌当前,运筹帷幄,气定神闲,大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势。试问,纭纭众生竟有几人能把人生游戏到如此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