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吧 关注:415,477贴子:876,315
  • 1回复贴,共1

面对新冠肺炎“海啸式”冲击应该保持信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昨天,据国家卫健委消息,从即日起,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将由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相关疫情信息,供参考和研究使用。12月2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关于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信息的说明》: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疾控局授权,从即日起,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网站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重症、危重症和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信息以及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等相关信息,供公众了解和相关科研机构研究使用。
一叶知秋,这种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因为形势的变化。而形势的变化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新增感染人数的海啸式增加。根据相关模型统计显示,自从放开之后,中国已经有将近3亿人感染。现在每天的新增的感染人数,基本是达到3000万人的规模。
令人不安的是,这种规模还是在不断的增加,原先设想的错峰的努力,现在看起来是无能为力的。从当前的形势判断,中国今冬疫情会经历“一峰三波”:从12月中旬到1月中旬将是第一波疫情,以城市为主,会慢慢上升;第二波是1月下旬到2月中旬,是春节前的人员流动造成的第二波疫情上升;第三波是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返岗返工。根据前述数据专家的模型预测,也就是说,2023年春节前后,全国疫情会形成一个“真正高峰”。而根据冯子健先生的预判,大概80%~90%的人都会被感染。
在这种高峰冲击之下,我们确实看到不少地方的医疗资源高度紧张,供给和需求之间出现了紧平衡的状态。一些老年人,确实成为了这次冲击潮下的软肋。各种各样的信息报道出来之后,令社会越来越不安,有的人甚至感到恐慌。
对于这种情绪,我们是理解的。置身其中,我们也是感同身受。但是,越是在这个时刻,越是要看到光明,越是要保持一份可贵的信心。要记住罗斯福当年的那句名言,“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只有恐惧本身,一种莫名其妙的、丧失理智的、毫无依据的恐惧,它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具体来说,我们要看到这样一些基本事实:
第一,我们要看到,新冠病毒新变种出现的总趋势是传播力和免疫逃逸性增强而致病性减弱。目前全球疫情的软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年龄较大的老人和年龄较小的孩子。这两部分人本身免疫力较弱,加之很多人因为身体原因未打疫苗,所以病毒很有可能从这两部分人突破,造成较大面积的感染。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奥密克戎的出现就是以致病性大大减弱为代价实现免疫逃逸,致病性弱是其与生俱来的特性。退一万步讲,即使将来出现的新变种,大概率跳脱不了这个框架。只要脱离不了这个框架,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第二,我们要看到,新冠病毒突变率其实比流感病毒、SARS病毒的变异率低多了。根据金冬雁教授的说法,它大约只是艾滋病病毒变异率的1/4。不少专业人士的预判,只要不出现免疫性超强或致病性超高的新变种,全球新冠疫情正在走向终结。全球都能走向终结,中国没有理由总是陷在其中。
第三,我们要看到,不少地方的经验显示,风雨过后就是彩虹。在今年(2022年)2月,香港疫情出现大暴发趋势,整个2月~4月香港的疫情都较为严重,但是大暴发结束后,一直到现在,香港都处在比较平稳的阶段。原因就是自然感染后免疫保护发挥了作用,以及香港大部分人都接种了疫苗。我们国内的疫苗接种已经超过了90%,现在加上大规模感染之后的自然免疫,在经过剧烈的阵痛之后,形势大概率会趋于缓和,不会是一些悲观人士所设想的情形。
第四,我们要看到,国家层面正在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应对当前风急浪高的形势。北京的情况看,国家已经引入了辉瑞的特效药,直接投放到了医院和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的层面。同时,大量的药企已经大规模进行生产,少药的情况已经在一些大城市出现实质性的缓解。随着大城市感染的规模下降,大城市反哺农村也是大概率的事情。此外,缺医的情况,不少地方已经停止了医务工作者的休假工作,不少地方的医护人员是直接带病上岗,有的退休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冲回了岗位,有的实习医生直接在实战中接受锤炼。如此种种,都让人看到一种可贵的韧性。在这种韧性之下,我们没有必要过于悲观。
第五,我们要看到,个人有许多可以做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是举手之劳,也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戴口罩,这是最低成本的防感染方式之一;其次尽可能接种疫苗,如果是灭活疫苗,尽量完成三针至四针的接种;此外,家里和公共场所保持通风换气,维持一米线或者两米线的社交距离。诸如此类,都是有用的。


IP属地:北京1楼2022-12-26 18:10回复
    经典风雨过后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12-28 09: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