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吧 关注:415,477贴子:876,369
  • 0回复贴,共1

共享充电宝的“坑”要靠监管来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共享充电宝的“坑”要靠监管来填
共享充电宝是在“共享”风口上出现的全新细分行业。2014年8月,来电科技成立,随后,才有了接二连三的入局者。所谓的共享充电宝,是指企业提供的充电租赁设备。这个基本的使用模式就是,用户使用移动设备扫描设备屏幕上的二维码交付押金,即可租借一个充电宝,充电宝成功归还后,押金可随时提现并退回账户。
2017年以来,随着共享经济概念的火爆,共享充电宝也被资本推上风口。2017年12月13日,共享充电宝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自从兴起以后,一直保持着十分强旺的发展势头。2021年4月,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在线共享充电宝设备量已超过440万,用户规模超过2亿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趋势还在猛然增加之中。根据相关统计显示,中国共享充电宝使用人数预计将由2017年的0.92亿人提升至2025年的7.55亿人。一开始,年增长率高达104.9%和56.3%。即便现在一降再降,现在的年均增速仍为16.93%。如此高的增速,在近年来都是十分罕见的领域。
但是,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领域,却存在不少槽点。一个快速扩大的市场,却未能赢得更高的市场满意度。
第一个槽点,就是消费者特别敏感的价格问题。2021年3月,商圈和医院等场所每小时充个电要3-4元,酒吧夜店等则高达10元/小时。除此之外,每24小时封顶价24元到40元。共享充电宝的使用费自2017年以来,蹭蹭蹭往上涨,引发外界热议。陕西一位网友就表示,自己前不久租用小电充电宝一小时左右,一周后却被扣款99元。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机器未识别到已归还。但是,出现这种低级错误,我们认为是不应该的。除去这些极端情况以外,部分共享充电宝充电速度极为缓慢,一小时仅给手机充了15%左右的电。部分充电宝实际输出电流低于标注输出电流,这意味着同样的需求之下,用户充电的时间变得更长,它对应的是更多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如此缓慢的背后,增加的是成本。
第二个槽点,分布和使用的不科学问题。通过吐槽的内容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各家充电宝企业铺设了很多共享充电宝租借点位,但确实存在有的点位不准确,有的商超早早关门,去了无法归还等问题,有时还会遇到机器还满、断电断网、归还系统出故障等问题。
第三个槽点,消费者的权益保障问题。2017年10月11日,共享充电宝的乐电官方微信宣布停止运营 ,回收所有共享设备。但是虽然该公司已回收所有充电宝设备,并提醒用户将未提现的押金提现,提现后余额会在1至2个工作日退回。但是,并没有及时退还客户的押金,该公司的客服电话一直处于占线或者无人接听的状态。
第四个槽点,专利权保障的纠纷问题。2016年7月22日,来电科技以侵犯其3件实用新型专利权为由将云充吧告上法庭,要求云充吧立即停止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等侵犯来电科技专利权的行为,并赔偿。随后,来电科技后来又相继起诉街电、友电等侵权。这种争执,动不动就搞的一地鸡毛,令人不忍直视。
第五个槽点,相关隐私安全的问题。这个不是危言耸听,公安部门确实进行提示过的。2020年12月,公安部网安局官方微信发布了一则重要提醒:共享充电宝可能被植入木马程序,一旦插入手机,可能会盗取你的个人信息。
这些槽点的出现,核心反映了一个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别的,就是共享充电宝在野蛮发展的过程中,确实留下了不少坑人的坑。这些坑的存在,既是对消费者权益的直接伤害,也是对这个行业本身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伤害。
总而言之,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说,于情于理,都应该在完善监管上下功夫。其中的核心是建立相关的管理规范,包括但是不限于以下建议:规范移动共享充电宝设点和租借归还;同企业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应保障相同制式,避免新旧制式不同导致无法在归还时进箱入柜;无人值守的共享充电宝租借点,要按3:1比例就近设置空余箱柜,供租户扫码放置充电宝。


IP属地:北京1楼2022-11-03 16:1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