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自2019年连连出台政策,规范高校自主招生:2019年春夏,高校自主招生人数将近减半,获得自招资格的学生,高考加分优惠大幅度缩减,一般不超过20分;报名门槛大幅提高,相关大学不得简单以论文、专利、中介机构举办的竞赛(活动)等作为报考条件和初审通过依据。
我们从教育部门、高校招办和高中老师处获悉:这次36所试点高校,预计可能会通过强基计划招生6000人,其中高考成绩占85%,达到这个门槛后才有资格参与强基计划。
新模式中,高考成绩占85%,高校测试占15%。入围资格依据两个:高考成绩达到录取分数线;数、理、化、生物、信息学等五大奥赛国一国二(金银牌),可作为初选资格入围,但不能直接签约。
据了解,“强基计划”(强化基础学科计划)报考专业范围不再受限,将开放高校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其中重点面向以下方向:服务国家战略领域(芯片、软件、网络安全、先进制造、材料、能源),学校本身的优势专业,基础学科领域(数理化生),文史哲领域,数据软件统计领域等。
强基计划政策发布,自主招生的终结,新高考改革进入加速时期。未来新高考趋势如何?家长和考生需要如何来应对和准备?我们基于多方渠道获悉的信息,就未来新高考形势及备考给予以下几点建议:
1、强基计划建议参加,是进入顶尖高校的重要途径
原有自主招生的主要焦点在于高校招生环节,招生与培养脱节。而强基计划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两个阶段。
显然,强基计划改革更先进,更优化、更落地。另外,参与的高校全部都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每年高考关注度最高的一批院校。
在现有高考区分度降低的趋势下,强基计划这类特殊招生必定是顶尖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建议有条件的考生一定要参与。
2、竞赛和综合成绩需平衡,缺一不可
在强基计划录取方案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低于85%。为此,很多家长和考生纠结,到底要不要只攻综合,放弃竞赛。
我们建议,竞赛和综合成绩需平衡,两者缺一不可。虽然综合成绩是入门条件,但在高校考核中,为选拔出高校意向的基础学科拔尖考生,选拔测试通常会加大难度,偏向竞赛风格和方向,没有良好的竞赛基础很难在考试中胜出,如:每年北大、清华、中科大、上交大等名校自主招生,考试试题都以竞赛试题为主,且大部分难度都达到了竞赛复赛水平。
3、对2020届家长和考生建议
①建议能报名参加的一定报名参加,新兴的选拔形式,也是多一次进入名校的机会。在高考成绩优异的情况下,强基计划无疑是锦上添花。
②保持综合成绩优秀,强化学科素养能力拓展。综合成绩是高考的基础,但学科素质能力则是参加强基计划的核心优势,在高考文化课学有余力的前提下需要做好竞赛素养的拓展。
4、对2021届家长和考生建议
①提前学习研究政策刻不容缓。近几年,高校招生政策一直处在改革调整状态,如提前不做关注和研究,很容易出现临时抱佛脚,仓促准备的情况。一旦准备不足,都跟考生的报考带来直接影响,所以,提前学习研究政策必不可少。
②竞赛、综合成绩仍须双管齐下。不管政策怎么调整,选拔的核心不会变。自主选拔在线团队提醒,不管是以前的自主招生还是现有的强基计划,优秀考生的路径永远是综合、竞赛两条路径,这一点永远不会变。
③提前进行生涯和学业规划更加重要。在现有政策及新高考实施趋势下,考生需提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提前了解和关注意向高校、专业及选拔路径要求,因此生涯规划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刻不容缓!
我们从教育部门、高校招办和高中老师处获悉:这次36所试点高校,预计可能会通过强基计划招生6000人,其中高考成绩占85%,达到这个门槛后才有资格参与强基计划。
新模式中,高考成绩占85%,高校测试占15%。入围资格依据两个:高考成绩达到录取分数线;数、理、化、生物、信息学等五大奥赛国一国二(金银牌),可作为初选资格入围,但不能直接签约。
据了解,“强基计划”(强化基础学科计划)报考专业范围不再受限,将开放高校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其中重点面向以下方向:服务国家战略领域(芯片、软件、网络安全、先进制造、材料、能源),学校本身的优势专业,基础学科领域(数理化生),文史哲领域,数据软件统计领域等。
强基计划政策发布,自主招生的终结,新高考改革进入加速时期。未来新高考趋势如何?家长和考生需要如何来应对和准备?我们基于多方渠道获悉的信息,就未来新高考形势及备考给予以下几点建议:
1、强基计划建议参加,是进入顶尖高校的重要途径
原有自主招生的主要焦点在于高校招生环节,招生与培养脱节。而强基计划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两个阶段。
显然,强基计划改革更先进,更优化、更落地。另外,参与的高校全部都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每年高考关注度最高的一批院校。
在现有高考区分度降低的趋势下,强基计划这类特殊招生必定是顶尖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建议有条件的考生一定要参与。
2、竞赛和综合成绩需平衡,缺一不可
在强基计划录取方案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低于85%。为此,很多家长和考生纠结,到底要不要只攻综合,放弃竞赛。
我们建议,竞赛和综合成绩需平衡,两者缺一不可。虽然综合成绩是入门条件,但在高校考核中,为选拔出高校意向的基础学科拔尖考生,选拔测试通常会加大难度,偏向竞赛风格和方向,没有良好的竞赛基础很难在考试中胜出,如:每年北大、清华、中科大、上交大等名校自主招生,考试试题都以竞赛试题为主,且大部分难度都达到了竞赛复赛水平。
3、对2020届家长和考生建议
①建议能报名参加的一定报名参加,新兴的选拔形式,也是多一次进入名校的机会。在高考成绩优异的情况下,强基计划无疑是锦上添花。
②保持综合成绩优秀,强化学科素养能力拓展。综合成绩是高考的基础,但学科素质能力则是参加强基计划的核心优势,在高考文化课学有余力的前提下需要做好竞赛素养的拓展。
4、对2021届家长和考生建议
①提前学习研究政策刻不容缓。近几年,高校招生政策一直处在改革调整状态,如提前不做关注和研究,很容易出现临时抱佛脚,仓促准备的情况。一旦准备不足,都跟考生的报考带来直接影响,所以,提前学习研究政策必不可少。
②竞赛、综合成绩仍须双管齐下。不管政策怎么调整,选拔的核心不会变。自主选拔在线团队提醒,不管是以前的自主招生还是现有的强基计划,优秀考生的路径永远是综合、竞赛两条路径,这一点永远不会变。
③提前进行生涯和学业规划更加重要。在现有政策及新高考实施趋势下,考生需提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提前了解和关注意向高校、专业及选拔路径要求,因此生涯规划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