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读中庸20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文章在这里继续讲“位”与“行”,位有上下高低,在上(高)位时不欺压(陵作欺压解)在下(低)位的人,处于下(低)位的人不巴结(援,牵附,攀附,巴结)在上(高)位的人,端正(按中和的要求)自己而不苛求(或求助于)别人,这样就不会引起抱怨了。(遇到不顺心的事),向上不会怨恨天地自然,向下不会归咎寻找他人的过失(尤,责备,怪罪)。所以君子安居于平坦之地(易,容易,平坦与险峻,艰难相对),并等候(俟,等候)天命(命,天命,这里是顺应天命的意思)的安排,而普通人(小人)常常甘冒风险(行险)贪求意外(缴通侥,贪求不止之意)的侥幸,幸运(幸,吉,幸运,侥幸)。孔子说:“君子行事有如射箭(独自一人处事),没有射中(失)箭靶(正鹄,古时用来做箭靶用),就反省寻找(反求)自身的不足。”
这两段的核心词句就是“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不为位的制约,坚持按中和的要求处事,使自己处于平坦安全之地,自己做事自己负责,不把责任推向外部。对于“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缴幸”的理解,我看儒家的基本思想仍是积极向上,并非消极地等候命运安排,不管在哪个位上,都是积极生活,这在“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已经表述得很清楚。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文章在这里继续讲“位”与“行”,位有上下高低,在上(高)位时不欺压(陵作欺压解)在下(低)位的人,处于下(低)位的人不巴结(援,牵附,攀附,巴结)在上(高)位的人,端正(按中和的要求)自己而不苛求(或求助于)别人,这样就不会引起抱怨了。(遇到不顺心的事),向上不会怨恨天地自然,向下不会归咎寻找他人的过失(尤,责备,怪罪)。所以君子安居于平坦之地(易,容易,平坦与险峻,艰难相对),并等候(俟,等候)天命(命,天命,这里是顺应天命的意思)的安排,而普通人(小人)常常甘冒风险(行险)贪求意外(缴通侥,贪求不止之意)的侥幸,幸运(幸,吉,幸运,侥幸)。孔子说:“君子行事有如射箭(独自一人处事),没有射中(失)箭靶(正鹄,古时用来做箭靶用),就反省寻找(反求)自身的不足。”
这两段的核心词句就是“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不为位的制约,坚持按中和的要求处事,使自己处于平坦安全之地,自己做事自己负责,不把责任推向外部。对于“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缴幸”的理解,我看儒家的基本思想仍是积极向上,并非消极地等候命运安排,不管在哪个位上,都是积极生活,这在“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已经表述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