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话的人生魅力
——看电视片《黄昏的忏悔》
《黄昏的忏悔》选自巴金老人的《随想录》中三个说真话的小故事———《小狗包弟》、《怀念胡风》、《小端端》, 这部片长15分钟的片子,采用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表现了巴老对生命、对朋友、对亲人的真诚告白,和勇于忏悔的高洁人格,令人震动、沉思和回味。
巴金老人是中国乃至世界顶尖级作家。早年,他写下了《家》、《春》、《秋》,用真诚的激情鼓舞着一代代人投身火热的生活,勇往向前进取,晚年,他又以极大的勇气写下了《随想录》。 讲真话是他最为耀眼的品格。坚持讲真话,从不欺骗自己,更不欺骗别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铁骨铮铮,大气凛然,成为他永远追求的目标,这在电视片《黄昏的忏悔》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电视片《黄昏的忏悔》的编导正是从这里切入,精心选择几段朴素动人的文字和凝重简洁的画面,配以朗诵和音响,深入展现巴金老人纯洁的心灵和高尚的品格。代表他对生命、对朋友的忏悔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部片子,从巴金老人三篇讲真话的文章中选择几个片段组成。一是小狗“包弟”。说的是巴老养的一条小狗,名叫“包弟”,善解人意,十分可爱。但是,在那被扭曲的年代,这被视为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尤其是经红卫兵四处抄家,横扫“四旧”,大声叱骂,摔破坛坛罐罐,怎不令人生畏。于是,这条小狗就成为他心头的一个大“包袱”。他总是睡不着觉,只好把它送给医院,给科研人员做实验用。接着出现了一段沉重的、令人深思的巴金老人声音:“我开始以为,送掉了‘包弟’这个‘包袱’,会轻松起来,没想到心里面,却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不能保全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不能原谅自己!”二是怀念胡风。那是在1955年反胡风运动期间,迫于形势和压力,为了过关,巴老违心地写过三篇批判文字,这就使他终身不安,他说:“像火印似地打在我心上,好像有声音经常在我耳边说‘不许你忘记’!”三是小端端。说的是外孙女小端端,在那大话空话流行的年代,这些在大人身上存在的现象,在孩子身上也折射了出来。小端端一次逃学说假话被揭穿后,学着大人腔写检讨,引得全家人发笑。巴老联想到自己在文革期间被审查折磨的漫长时间里“我真想做一个逃学的‘小学生’,说老实话……我们吃尽了套话、大话的苦头,我唯一的希望:悲剧别在孩子们身上上演,让下一代生活得更幸福。”
把三个小故事串起来,冠名《黄昏的忏悔》,真是点睛之笔。表现伟人,不一定要写那些高大全的东西;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在于他敢于解剖自己,勇于认错,诚于忏悔。
《黄昏的忏悔》在制作上运用道具、灯光等多种手段,加强画面的美感和视觉冲击力,客观再现巴老的精神气质。很多场景还作了柔光和虚化处理,使全片色调统一、弥漫着一种散文化的美学韵味。
《黄昏的忏悔》选题独到,颇为大胆,更接近巴金老人真实的情感和内心,也更客观、动人。在历史的今天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
——看电视片《黄昏的忏悔》
《黄昏的忏悔》选自巴金老人的《随想录》中三个说真话的小故事———《小狗包弟》、《怀念胡风》、《小端端》, 这部片长15分钟的片子,采用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表现了巴老对生命、对朋友、对亲人的真诚告白,和勇于忏悔的高洁人格,令人震动、沉思和回味。
巴金老人是中国乃至世界顶尖级作家。早年,他写下了《家》、《春》、《秋》,用真诚的激情鼓舞着一代代人投身火热的生活,勇往向前进取,晚年,他又以极大的勇气写下了《随想录》。 讲真话是他最为耀眼的品格。坚持讲真话,从不欺骗自己,更不欺骗别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铁骨铮铮,大气凛然,成为他永远追求的目标,这在电视片《黄昏的忏悔》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电视片《黄昏的忏悔》的编导正是从这里切入,精心选择几段朴素动人的文字和凝重简洁的画面,配以朗诵和音响,深入展现巴金老人纯洁的心灵和高尚的品格。代表他对生命、对朋友的忏悔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部片子,从巴金老人三篇讲真话的文章中选择几个片段组成。一是小狗“包弟”。说的是巴老养的一条小狗,名叫“包弟”,善解人意,十分可爱。但是,在那被扭曲的年代,这被视为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尤其是经红卫兵四处抄家,横扫“四旧”,大声叱骂,摔破坛坛罐罐,怎不令人生畏。于是,这条小狗就成为他心头的一个大“包袱”。他总是睡不着觉,只好把它送给医院,给科研人员做实验用。接着出现了一段沉重的、令人深思的巴金老人声音:“我开始以为,送掉了‘包弟’这个‘包袱’,会轻松起来,没想到心里面,却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不能保全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不能原谅自己!”二是怀念胡风。那是在1955年反胡风运动期间,迫于形势和压力,为了过关,巴老违心地写过三篇批判文字,这就使他终身不安,他说:“像火印似地打在我心上,好像有声音经常在我耳边说‘不许你忘记’!”三是小端端。说的是外孙女小端端,在那大话空话流行的年代,这些在大人身上存在的现象,在孩子身上也折射了出来。小端端一次逃学说假话被揭穿后,学着大人腔写检讨,引得全家人发笑。巴老联想到自己在文革期间被审查折磨的漫长时间里“我真想做一个逃学的‘小学生’,说老实话……我们吃尽了套话、大话的苦头,我唯一的希望:悲剧别在孩子们身上上演,让下一代生活得更幸福。”
把三个小故事串起来,冠名《黄昏的忏悔》,真是点睛之笔。表现伟人,不一定要写那些高大全的东西;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在于他敢于解剖自己,勇于认错,诚于忏悔。
《黄昏的忏悔》在制作上运用道具、灯光等多种手段,加强画面的美感和视觉冲击力,客观再现巴老的精神气质。很多场景还作了柔光和虚化处理,使全片色调统一、弥漫着一种散文化的美学韵味。
《黄昏的忏悔》选题独到,颇为大胆,更接近巴金老人真实的情感和内心,也更客观、动人。在历史的今天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