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之基,在于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当自农村始也”,以农业技术、农业知识“灌注农民”,以农技分子“深入农村,则农村复兴,指顾可待,农校设立之旨趣,其在斯乎”。“群策群力,运用其所学,以复兴我生产落后的农村,以挽救我垂危的民族”(安事农校长1937年6月《省立淮阴农业学校九届毕业纪念册》序)。
1935年秋,安事农(生于1899年,号芸旱,安徽无为县人,官费日本帝国大学森林系北海道帝国大学,曾参加农民党、农林部官员、宜兴高级农业科职业学校校长、成都农业学校校长安徽省科学研究所农业生物研究室、安徽省新马桥五七干校林业队,编著《中国森林法》,华通书局1933年版;《森林害虫要览》,华通书局,安事农,1933年版)接任校长,改农科为农艺科,改蚕科为蚕桑科,改畜牧科为畜牧兽医科,于1936年恢复女蚕桑职业班,并在全校实行半工半读制度。
《省立淮阴农业学校九届毕业纪念册》
《省立淮阴农业学校九届毕业纪念册》,1937年6月出版,有陈果夫题词“淮阴农业学校校训 勤俭公诚”、校园、校长、教员、农蚕两科毕业生的照片、校歌、淮农学生军军歌,教职员和学生名单等内容。(本册现存校史馆,还有一相同的残册。捐赠者泗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书记李前昭)。
卜秀儒的回忆信件
亲爱的母校:
接到到寄来的信函,使我感到无限的喜悦,又重温五十年前的学校生活。当时我就是二十岁的青年,而现在已是古稀之龄了。抚今忆昔,感叹不已。岁月蹉跎,人生虚度,而现在的母校,随着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发出高度的光热,为国家培养出最好的科技力量,在现代的农业上,大放光芒,可喜可贺。
受到战乱的灾难,母校亦受到巨大的创伤,师生离散,多少生命死于战祸啊!原来的学校怎么样了?新建的学校一切,当然是新的设备、规模更大,分为几科,师生多少?我是母校的一个老学生。新的发展情况,尚请见告,是为感盼!
因为离开久了,当时母校的情况,回忆不清,定有出入差错不免。今述于后,以作参考。
校名:江苏省立淮阴农业学校(1935-1937年)
校长安事农,安徽人,日本留学生。夫人安初芝,日本人,教日语。教导主任朱亦愚,安徽人,日本留学生,夫人日本人。训育主任葛xx,夫人管理女蚕班。军训教官苏钧,字志宏,四川南充县人,黄埔六期生。教师有蒋渊,福建人,日本留学生。国文教师吴铁秋。英语教师夏苏如,江西人。体育教师袁勉儒。教师单菊亭,教病虫害。戴学诚教化学。戚老师,东北人,意大利留学生。保管黄钦荣。军乐队刘xx。会计虞xx。
校内设有一个小型罐头厂、一个小型发电厂食堂原先是用兽力车到旧黄河拉水,以后抽引地下水。
农校分为三科,农科、桑蚕科、畜科。农蚕科各设三个班,畜科一个班,另外有一个蚕桑班(女生),各班约40人左右。那时候的教学,照本宣科、囫囵吞枣,不求实践,没有实用价值。军训管理很是严肃,教官苏钧,每天起床集合跑步,沿学校外围跑一个大圈,约有几华里,选修课程有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要务令等,并有土创步枪数十支,以供训练之用。
另外,有一段时间的集训由当时驻军26路总指挥孙连仲负责训练,教官及班长由军官队充任。分两个大队,我是二大队,大队长苏醒臣,军校生,班长李金山。该军辖三个师一个独立旅(27师30师31师独立44旅),大规模演习时,我们同去观看,教育长金典戎,东北人。苏钧绰号苏大爷,同学都畏之,认真负责,集合点名时不要点名簿,能叫出学生姓名。起床时内务(被子)按规定叠得整整齐齐,不得马虎。有一个暑假期间,率领我们到镇江南京参观。
1937年冬,我与同班同学安啸岩随同苏钧乘轮船到徐州,以后经安徽阜阳到武汉。经过宿迁时遇到同学陈耀,在阜阳看到老师戴学炽及另外一位老师(姓名不清)。在武汉时遇见同学沈垚、芮国桢, 他们当时在军校受训。苏钧到武汉后去江西。我与安啸岩入军用电讯班受训,从此参加国民党反动阵营,作了反动派的帮凶,成了罪人。安啸岩,46年在南京国防部第二所工作,解放前夕定然撤逃台湾。又46年我曾到重庆。那时安事农在重庆某单位工作。我曾到他的家里,他没有回来,遇见安初芝。我又拜访了夏苏如,他在九中学任教。
我能记得的同学,有下列几位,袁辉,阜宁人,48年在汉口物资委员会工作。张开萱,沛县。苏汉涛、马海涛,宿迁。孙哲光、顾宝材,阜宁。涟水的同学,吴导生了解得清楚,不作介绍。
解放后,我由罪人经过宽大教育,又重做了新人,参加劳动生产,自食其力,以得温饱。你们是国家的栋梁、农业科学化的标兵,祖国的大地靠你们去开拓,把科学的种子撒遍全国,在那里开花结果。
敬祝
母校辉煌腾达永远前进!
老学生卜秀儒上
86年12月12日于扬州
1937年,日寇敌机袭扰淮阴。1938年春,淮阴,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江苏省立淮阴农业学校停办。
江苏省立淮阴农业学校,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又一次期盼和平、发展、美好的到来,期盼战火之后的再一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