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故事吧 关注:2贴子:16
  • 6回复贴,共1

【来谈谈】~石晶兰的嗓音经济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8-31 22:51回复
    【来谈谈】~石晶兰的嗓音经济学~
    石晶兰指出:(女性嗓音)【越是低沉粗哑,经济越发达:譬如广东香港。越是高吭尖锐,经济越落后:譬如西边的藏区。】。
    第一,符合当代刻板印象,某个发展中经济体,以人民群众讲话大声闻名,关于这点不多说,这里也没有什么褒贬。

    第二,古人刻板印象,
    关于苏轼 和 柳永的词作,最适合的演唱者,古人有这样经典说法:【苏东坡的词就得是关西大汉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柳永的词就得是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一想到豪放词,就是关西大汉,一想到婉约词,就是江南。
    江南士人间盛行的昆曲,有称【低唱按红牙XXXXX】,红牙板可以视为江南这种风格的周边符号,配低唱,虽然不符合粗哑,但符合低沉。
    江南经济好于关西。

    清《李氏学乐录》:【北声亦有柔缓,而多忼慨奋厉;南声亦有悲奋,而多啴缓柔亸。】。(啴缓=舒缓,柔亸=飘柔),这里的南声舒缓飘柔,仍然没有石晶兰所说的粗哑,那个偏离了江南,更接近于某些华南地区。
    忼慨奋厉,则明显附带石晶兰所说的高吭尖锐特色。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8-31 22:59
    回复

      第三,明清言情小说有很多在外地行贾的故事,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8-31 23:08
      回复

        第三,明清言情小说有很多在外地行贾的故事,
        《八段锦》第五段,主角鲁生设定为徽州府休宁县人,活动范围设定在【到北京货卖。】,他的姘头北方人邬大姑也是在北京活动的人物。作者借助他们的对话来显示当时的南北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8-31 23:11
        回复

          第三,明清言情小说有很多在外地行贾的故事,
          《八段锦》第五段,主角鲁生设定为徽州府休宁县人,活动范围设定在【到北京货卖。】,他的姘头北方人邬大姑也是在北京活动的人物。作者借助他们的对话来显示当时的南北差异:【摆了几日酒完,未免又动起色来。二人上床,这番交欢,非比前日,不觉两下俱丢。一次,鲁生问道:“你如何干事,就要叫起来?”大姑道:“我们这边乡风是这样,不像你们南边人,不出声不出气,入死牝的一般,有什情趣。”】。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8-31 23:15
          回复
            大意是,近古时代南方的女人,比起北方,略逊风骚。但北京经济并不会比徽州差,所以这里可以泛化处理。总体上南方发展更繁荣一些,毕竟两熟两稅和水网密布,在生产和流通上有明显优势。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8-31 23:17
            回复
              我个人感觉,徽州(皖南)商人的崛起,跟他们身处明清,闭关锁囯偏重内需、科举大发展,以及地缘上靠近江南这样一个当时很好的市场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关。
              一旦对外开放,徽商就没有那么厉害了。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商业氛围浓厚的一些地方,宗法也会发达,家族企业活跃,家族企业需要继承人,需要宗法制,而宗法制多少会压抑女权的成长。
              这可以成为对声带开发使用限制的成因之一。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8-31 23: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