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符构字:
四符构字两层含义:一是指用4个声调符号扩展简体字,使其由某个音节的一个字符变为5个形体有别同音而不同调字,其中4个新增字可以赋予新的义项,或者兼职新形声字的表音符号;二是指构成合音方字的4个要素:义符,调符,声符,韵符。
1.义符62个,大致是两百多个部首的精简归类。
2.调符4个,区分同音节5种音型,使用频率高的第四声字不标调,减少千篇一律。
3.声符分一二共56个,表示28个基础音节。第一声符以简体汉字注音字母为主,第二声符以大写拼音字母为主,二者相互对照同音导读,有利内外交流学习,有利丰富文字形体区分同音字,对于pP. cC .sS.lI等容易混淆字符取大写舍小写。
4. 韵符33个,一律单字符直表音有利直输双拼。
采用字符大多都是人们熟悉的汉字和拼音字母,义调声韵构字部件共150多个,这意味着记忆数量教学成本极大节约。可以轻松组合3000以上不同音节声调字,在不加义符的情况下,第一声符字可表示抽象动词,第二声符字可表示抽象名词。
五法表义:
1.调符必要,分化同音(四个声调可区分5个同音字);
2.第一声符,抽象动词(动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
第二声符,抽象名词(名词量词代词副词形容词);
3.义符点睛,不论一二(无论第一第二声符字,如果添加义符,均依该义符表意为准)
4.义调音同,音符区分(义调音同,指形旁声调和读音三者相同字;音符——形声字声旁,或者合音方字声韵各符直音或双拼音);
5. 数词不变,两种照写(即使完全合音方字书写,汉字与阿拉伯数目词均不变)。
六项义务:
1.消除多音多调字,减少读写困扰字; 2.替代繁难生僻字,减少提笔易忘字;
3.规范形声混乱字,减少干扰视听字; 4.提供多样选择字,减少义项过度字;
5.填补有语无文字,减少翻译尴尬字; 6.方便内外交流字,减少死记硬背字。
七点说明:
1.可为汉字基础的简体字600左右,相当字根或者兼职表音字,由此而形成作为汉字主体的规范形声字3200多个,两者需要继承保留。
2.通过四符定五调扩展560简体字(大部分与600基础字相关),使其增加4倍变为2000多带声调字,既可按需要赋予新的义项,又作为兼职表音字符置换那些表音混乱形声字4400左右。同时累计淘汰繁杂多音多调声旁2100多种,等于清除了汉字队伍中一大批坑蒙拐骗分子,从而人们可以无顾虑的认读千万新老形声字。
3.作为辅助匹配融合汉字队伍的合音方字基本式(不含义符),因为双重声符(声母)有3000以上,若和60来个义符相结合数量可达十万以上,不仅补充覆盖整个汉字队伍而且能超越普通话范围音译意译方言族语外语外文。
4.从直接表音的汉字和间接表音的合音方字两个系统看,415个普通话音节中汉字占389音节并且保留原有汉字3800个,由简体声调扩展字作音符(声旁)的新形声字4400左右。真正由合音方字代替的音节26个,涉及字数仅200左右。直接表音无论是音节数还是字数都在94%以上,合音方字均在6%以下。两个系统比翼双飞,孰优孰劣各占比例多少,有待大众选择社会实践决定。
5.从静态如新华字典看,基本保留原面貌字为600+3200=3800占45%,替换音符由简体扩展字及合音方字代替字为4400+200=4600占55%,替换音符字和代替字过半数,似乎面目全非。人们学习负担是否加重?不会的。一是因为原来形声混乱良莠互扰几乎需要死记硬背的八千字,现在只要掌握560个最基本又兼职表音的扩展字作向导,就能轻松认读整个汉字;二是合音方字调符声符韵符一共93个,两个体系共享的义符60来个,加起来150来个。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掌握总共700来个字符就可以四两拨千斤独立学习全部字,对于已有文化的人来说只要掌握组成合音方字的93个字符拼读就可以认读整个汉字了。也就是说识字教学不再需要划分常用与非常用,通用与非通用,一级还是二级,普通或者专业之分了。
6.从动态即反映视觉语言文字应用的文章看,融合于其中的新面孔字通常不超过三分之一,也就是说熟悉而常用字在七成以上,等于七八个熟悉字夹杂两三个生面孔,但是却好学好用多了。为什么?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通常使用的字绝大多数都是常用字,而常用字大部分都继承保留下来了,另一方面是原来的非常用字对于一般人来说,因为不常用始终是陌生字,而现在由声调扩展字或者合音方字替代了音符(声旁),原来似是而非生僻字已经变为,只要掌握几百个基础字又会拼音就能认读和书写的方便字了。
7.在389直接表音音节中包含9个新简化字,尽管如此仍然有26个音节不能找到合适简体字,只好由合音方字替代。新的简化字也许不宜过多,因为许多需要简化和不得不由合音方字替代音节的汉字,往往正是繁难生僻多音多调难记易忘之字,以合音方字代替等同自带注音,似乎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