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4月26日
漏签
0
天
国砖吧
关注:
146,278
贴子:
1,224,732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游戏
1
2
下一页
尾页
36
回复贴,共
2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国砖吧
>0< 加载中...
T5三代+DT900ProX+R70X=齐活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吟游
诗人
万元台放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播放器为QA361+小林Tap1(带线电)
主要聊聊在网上饱受争议的T5三代 再简单聊聊900 r70x距离发挥实力还有很大空间 就不说太多了
单端遗老
小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前
武汉市慧康网络科技
肝不好的人怎么养肝护肝呢,身体问题不忽视,专业自测来把关.35道检测题,快速解析症状成因,健康管理新选择。
2025-04-26 01:17
广告
立即查看
吟游
诗人
万元台放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不难看出,我手里的两款主力都是近几年发布的低阻高敏大耳,只有R70X是发布时间较早的传统高阻大耳,这与我未来三年的使用场景有直接关系——研究生。虽然还没开学,但作为一名理工科研究生, 要做好从早到晚泡在实验室的心理准备,在寝室的时间大概率不会太多,台式系统+大耳的组合的使用率是个大问题,且实验室-图书馆-寝室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必然对便携还有一定需求。所以在近来的摸索中,选择了QA361+大力便携耳放的组合,QA361推低阻高敏大耳能搭建起较为完整的声音框架,在频繁移动的过程中,又可以用便携耳放(电池模式)提高声音水准,用封闭大耳t53聆听音乐,而在有220V电源的情况下,又可以用耳放的台机模式进一步提高声音体验。这组前端驱动900和t53毫无问题,而台机模式高增益下又可以将R70X声音打开。这套组合不禁可以说是完美契合我各个场景下的使用要求,结合便携性与声音水准。
吟游
诗人
万元台放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先聊聊T53
其实在购入T53之前,我一直苦苦寻找声音完成度高且二手价格合理(对我个人而言3K以内)的入耳式耳机,IE600我比较满意,但又有许多烧友推荐1697ti,于是二手购入的1697,但自从耳放回到身边(加了线性电源)后,坐在家中就只听大耳了,塞子几乎不再聆听,而且就播放器直推而言,1697确实无法打动我,又因为其极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阻抗,在耳放上的表现欠佳,就一度搁置了(虽然在361上表现还行)。这里差句题外话,在耳放驱驱动下,97的声音完成度是被IE600远远甩开的,在我有限的设备上,我没有听到97出彩的地方,而只要给600足够的驱动力和控制力,它能迸发相当惊人的能量(毫不夸张地说,IE600在耳放下,有种听小大耳的错觉)。
为什么购入T53呢,这事儿也是个玄学。这一周多以前和一位烧友聊到IE600和1697,不经意间说到大耳,他提了一嘴T53,建议我试下,而我转头一想,我何必纠结于塞子呢,封闭大耳不也是个很好的选择?在深夜深(冲)思(动)熟(消)虑(费)后(bushi),决定冲一只国行全新的T53,体验下拜亚旗舰大耳的风采,当然,代价是要出掉一两只大耳。于是决定把森海HD400Pro出掉,果然我还是和拜亚更有缘分。
吟游
诗人
万元台放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扯远了,说回T53。
T53刚拿到手时,说实话我是有些失望的,耳机头梁下拉的手感太紧,没有900ProX手感好,侧面连接耳机外壳的部分还是老拜亚那样子,900就干练专业多了,佩戴上耳罩也有点小,怎么都会碰到耳廓。不过这也没办法,毕竟是19年发布的产品,而900则是21年发布的,只能说T13和T53这波旗舰没来得及赶上新时代产品的进步。
T53阻抗32欧姆。灵敏度换算一下应该是98db/mv,比900低2db,阻抗倒是也小于900,从驱动要求上看,两者差别不算大,所以开声我就直接用361和kann直推了。
上面说的那些倒还是小问题,都可以克服,最让我难受的,莫过于开声的平平无奇了,哦不,也不能说平平无奇,过量且淤积的低频、中正甚至稍稍偏暗的高频,都让我印象深刻,甚至怀疑这是拜亚调的耳机?再听,嗯...这个声音挺厚的,密度确实比900明显要高,声音更扎实,还算可以接受吧,煲煲看,应该有改善,毕竟网上大佬也说煲机200h会有很大变化。所以如果有烧友拿到全新的T53听起来是这样的,那你不要惊讶,恭喜你买到正品了,开始狠狠煲机吧。
还有个小插曲,那几天在威海玩,正好遇到阴天下雨,潮湿的不行,湿度接近100%,戴个一分钟就全是汗,一度给我搞到崩溃,思来想去拍了副T1一代耳罩,结果声音完全没法听,中频低频全没了,高频刺耳。其实开了空调或者温度湿度正常(温度25°及以下,湿度80%以下)的时候,皮耳罩还是很舒服的,最多微微出汗,戴起来也不会觉得闷(而DT700PROX戴起来就有明显的耳压,声音不闷,但闷耳朵)。
接下来就是夜以继日地煲机,15~20h时,声音感觉放开一些了,低频没有开声那么多而淤积,再煲。到30h时,就明显感觉声音舒展开了,低频的量进一步减少,不会太淤积在一起,高频的“拜亚味儿”出来一些,干净明快,让我感到熟悉,声音顺畅,人声也稍远了谢,不会像开声那样厚而近的“适合流行人声”。到这时候我就不再高强度长时间地煲机了,一边听一边感受声音的变化,想起来了就煲一下,不再那么快赶路了。
吟游
诗人
万元台放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T53到现在的使用时间大约有50h了,和开声相比,虽没到两副耳机那么大的差别,但也有着明显的HIFI向变化。
低频的听感更为和谐,具体表现为收敛的量感,更自然而非强调的下潜,能量不再像开声那样停滞、淤积,而是更为自然的扩散,力量感也不像开声那般强硬了,形体更为凝聚,有所“瘦身”,总的来说更为和谐。
中频人声距离感觉是更远了些,当然这和我一开始都是前置佩戴有关,佩戴后续再说下。人声并非贴耳,有一定距离,不然调音水准确实对不起旗舰定位,至少在拜亚的旗舰耳机里是很奇怪的。厚度有所降低,密度感也有所下降,不像开声那般因为厚而富有颗粒感而更适合男声,现在的表现更加中性,没有偏向男声或女声的染色,信息量略有增加,更多的是尾音细节处理更为细腻自然,结像的形体边缘刻画还不是太清晰,目前还是呈团状,需要继续煲。
高频亮度有所回升,线条更加清晰明快,细节、泛音更明晰,延伸更自然,那股子熟悉的拜亚味儿有所展现了,但现在这个小时数下,高频没有达到880的那种的明显偏冷甚至略有点刺的高频,算不上暗,但也不是靓丽的,可以说是准确而略偏保守的高频,但绝不拖后腿。
声场上,拿900作对比,同前端下T53是要更大的,无论横向纵向还是立体感,碾压是必然的。如果盲听情况下不告诉烧友这是个封闭式耳机,有很大可能会以为这是开放式,因为完全没有封闭式的桶音和边界感,也没太有封闭式佩戴带来的那种闷耳感,所以T53这个外壳设计,也是达到了以封闭式做开放式耳机听感的目的,我是很佩服的。
解析啊层次感等素质指标,就不多说了,我没怎么听过高端系统下的旗舰开放耳机,至少现在T53的素质表现是和900拉开层级的,可以让我安心欣赏音乐。
夜看星宿
初烧无敌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bdbd
l
m
j
更换前端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下面呢?
太监拉?
合肥合正文化传播
测一下肝脏不好怎样养肝护肝,3分钟35题,在线测一测您的健康程度,〔国际标准版通用测试〕,肝脏不好怎样养肝护肝,马上进入自测健康程度,健康自测量表,测一下吧。
2025-04-26 01:17
广告
立即查看
吟游
诗人
万元台放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T53-50h阶段性总结在50h后,T53已然能够显示一定实力,其风格借用本坛一位大佬的比喻——宛如一杯热茶,我认为形容的十分准确。一杯热红茶一般,有水的触感,又有着红茶的醇厚味道,有拜亚严谨准确的底蕴,又有着监听以外那股子独到的音乐味儿。T53乍一听是偏向低频且明显偏暖的,在调音风格上给人的音响与拜亚传统的高冷范儿可谓两极而坐,但经过煲机和多首曲目的聆听后,还是能感受到骨子里的那股拜亚劲儿,线条扎实明快,虽然偏暖但染色并不多,如果900ProX是真水无香,那T53就是真水泡的热红茶,并不是牛奶或者咖啡那般相对浓烈的味道。声场不夸张,在这套前端上听流行是足够摆放各个信息的,而面对大场面古典大编制,还需要进一步煲机、进一步提高前端水准,但这也是我至今为止拥有的器材中听古典最好的一套。这里还要再提一句,T53在同前端下,横纵向声场以及声音立体感都要比半开放式的900更为出色,听古典乐的基本素质是更高水平的。我看到许多朋友说T53是流行人声向耳机,我恐怕不太赞同。T53的人声距离不近,具有舞台感,声音立体感不错,稍稍偏暖,目前的使用时间下,人声既不是结像边界和细节表现非常明晰抓耳类型,也不是或妖娆或深沉的浓重染色类型,我认为T53的人声是在保留拜亚无染的基础上增加温度的调校,使得人声不像之前的耳机那般纤细明亮,而是暖厚了一些,染色仍然是极少的、所以,T53很可能并不严格符合流行人声向耳机的特点,也不应该因为其相较前代耳机更为丰满的低频就将其简单地归类为流行人声向耳机。所以我的结论是,T53是一款暖底子的杂食耳机,是结合了拜亚传统调音与新音乐感悟的一款新时代旗舰封闭耳机。某些朋友对拜亚这一代旗舰产品给出了所谓“拜亚Beats”、“低阻水平不足,就是为了妥协市场”甚至“拜亚庸俗化”的评价,结合我自己对T53的聆听体验,我并不能认可这样的评价。首先HIFI是个小圈子,专业线再怎么有市场需求,其产品在世界上有多么高的民众/专业认可度和赞誉,也不能改变拜亚其实也不是多大的公司,不是个多大的厂子的事实。再者要知道,虽然Beats这个调侃是形容耳机低频过量的,但拜亚的低频层次感我们是要有信心的,并非Beats那般浑浊且影响中高频乃至整个听感。而就低频多少这个问题,向来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我也曾经一度潜意识地认为或者在明面上委婉表示过低频过多是种“不好的喜好”,但经过耳放驱动IE600以及这段时间的大耳聆听体验与思考,让我有两个维度的新感受,一是听感方面:一定范围内的量感多少从来都不是问题,更多的是如何保证质量,也就是量多的低频如何保证能量的及时散去而不堆积,如何让形体真实而不夸张,如何让低频整体在量偏多却又自然耐听,这大概很抽象很难理解,如果您有条件,不放试试IE600上个大推力、控制力足且低频不夸张的耳放或台机,就大概能懂我的意思了,而对于量少的低频,则要在保证低频凝聚的同时具有足够的能量感、力度和扎实的形体,到位的下潜和探不下去时不过分要求自己,否则就会造成低频硬的情况,再加上自然的扩散,也是个不错的低频。低频量多量少必然会影响到整个调音,所以这就谈到第二个维度,也就是个人喜好,难道喜欢低频少的就比喜欢低频多的更高一等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应该以此划分团体而制造矛盾或者对立,而是要尽可能广泛聆听各种类型的声音,不断感受之前不从感受过的不同美感,增加自己的阅历,并在过程中不断思考,理清各种类型声音的优点缺点,擅长音乐类型,最重要的是,在尊重他人喜好的同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声音,这便是最好。音乐也好,设备也好,是在忙碌生活中带给人快乐的,不要让其成为了自己的苦恼,成为了给他人制造苦恼的工具。
阿噗噜派嘟嘟嘟
小有见识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坐等大佬听感
盖梁支座
吧主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前排
Ig35xh6
初烧无敌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前排,大佬
是但求其爱☊
小有见识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便携播放器推得动T53吗,比如dx300
0
云发烧
线材烧友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bd
合肥合正文化传播
测一下测试,3分钟35题,在线测一测您的健康程度,〔国际标准版通用测试〕,测试,马上进入自测健康程度,健康自测量表,测一下吧。
2025-04-26 01:17
广告
立即查看
0
云发烧
线材烧友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bd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