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内容之一,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生命力最旺、凝聚力最强、感召力最大的人文情结。
沿着姓氏起源、姓氏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姓氏和姓氏文化的社会功能,使我们从中认识到姓氏文化研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寻根问祖、落叶归根、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祖根就是至高神圣的土地,寻根问祖充分表现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国人的寻根意识和对自身归属感的强烈需求,推动着海内外华人对中国这个“家”和“根”的眷恋和认同。千千万万的游子身在异乡,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姓氏谱系不是简单的文化符号,是他们与同宗族人的血脉见证,是他们心的归属。
中国的姓氏诞生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历史之悠久在世界文化史上极为罕见。姓氏延续至今,早在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人们热心修谱是源于宗族观念根深蒂固。祭祀祖宗、不断香火,被认为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社会的修谱联宗,其目的和重心已不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主要是为了寻找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归属感,从而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
谱牒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谱牒文化是民族基因文化。中华民族是由一个个姓氏家庭组成的,离开了一个个姓氏家庭就无所谓中华民族,离开了一个个姓氏家庭的文化也就无所谓中华民族文化。族谱既是姓氏家庭的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
谱牒是多学科的民间志书,内容涉及到历史、社会、经济等多个学科。正史、地方志书、谱牒是史学研究的三大版块,正史、地方志书中没有记载的,往往会出现在谱牒中,所以谱牒研究可以发现很多未知内容,可以作为地方志的拾遗补缺,或者成为资料记载的佐证。当然,谱牒也有其不足之处,穿凿附会并非个别。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是当今谱牒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盛世修谱。近十余年来,中华大地掀起一阵修谱高潮,宗族文化的研究亦有如云涌。既有专家学者引领,也有草根百姓参入其中。拥有约1200万人口的梁氏当不例外,而占梁氏人口最多的广东更是不落人后,网上《梁氏文化馆》亦应运而生。
《梁氏文化馆》为各地宗亲进行宗族文化研究,为寻根、问祖、修谱,修祠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很受宗族文化爱好者的欢迎。为弥补网上文章不便保存,以及部分年长宗亲不惯上网的缺点,文化馆主编梁柘成宗贤特编纂《梁氏文化馆文丛》一辑,使过往发表过的部分文章付梓成册,也许对读者在研究宗族文化的理念和方法有所启示。
文丛辑入的文章除大部分是文化馆发表过外,还有部分是在《梁吧》刊发过的。其中梁伯从《梁氏来源材料辑录稿》例举了大量的梁氏起源文献依据,是难得的大篇,对研究梁氏起源应有裨益。又梁家养《略谈全梁氏世系字辈无须统一之浅见》与某些希望“统一字辈”的宗亲想象不同,类似这类观点有争议性的文章,读者可以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讨论。
《梁氏文化馆文丛》梁柘成编 粤港澳梁氏文化研究会、塘头梁氏文化研究小组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