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吧 关注:35,765贴子:481,770
  • 2回复贴,共1

本人键盘科学家想到一个看秦始皇墓的方案,大家来说说看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最近看了对于秦始皇的墓介绍后,真的太好奇了,但鉴于种种技术问题,这辈子开挖无望,真的是一个大遗憾。但想到一个不成熟的办法能尽可能不破坏墓的本身也能一探究竟的方案,大家看看可行性如何。
假设秦始皇的墓是一个密闭不透气的空间,用探测仪器尽可能模拟出地下空间尺寸,空间坐标,然后从结构损坏最少且无任何壁画(有无壁画只能靠考古学家根据传统来判断了)的地方打一条密闭真空管进去,管直径尽可能小,最大不超过半米,主要通无线遥控机器人。管道设计原理大概类似空间站出入口,先抽真空,外面的污染进不去,放带摄像头机器人进去,这样就可以一一睹秦始皇墓真容,可能光线会对文物造成影响,那就用夜视仪或者其他更高级不影响文物的探测仪。机器人把画面扫描下来,在回到管道出来,提取内部视频资料或者激光扫描三维图。
这个方案的优点是,首先第一点,对墓的本身破坏很少很少。第二,我们不挖掘,不做任何改动,所以不用考虑如何保护文物,所以考古成本很少,第三,由于能知晓里面的情况,所以对后续任何方案,能做尽可能多的详细资料和准备。第四,这种方案对墓内的密封情况不会起到多大破坏,如果这种方案也能破坏密封,那里面密封环境经过这么多年其实也好不到哪里。
个人猜测的技术难点:1、如何准确的找出墓室内适合打管道,对墓室影响最少的点。2、管道如何做到尽可能小,且具备抽气,放气,收集,密封或其他额外功能。3、如何遥控机器人,经过这么多层夯实的泥土说实话已经没有任何信号可言。这三个虽然是技术难点,但也比慢慢开挖保存文物的科研难度降低很多了,是这辈子能实现的技术,能满足人们对其好奇心。
我个人键盘侠科学家,没多少真材实料,可能涉及其他技术问题我也不清楚,但大家不妨说说这个方案的看法,随便说说自己的看法,至于看别人的墓,道不道德先不谈。


IP属地:广西1楼2022-08-01 03:14回复
    steam锁国区的我可以送


    IP属地:贵州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10-08 01:30
    回复
      人鱼糕?据说吃人鱼肉可以长生不死,所以秦始皇果然没死


      IP属地:辽宁3楼2024-05-23 21: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