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吧 关注:2,158贴子:21,196
  • 4回复贴,共1

我是谁,不一定有答案,却是指向答案的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人生的哲思,也是自我修行的道路。
一条溯回的路。
今日今刻的我,
刚刚的我,
昨日的我,
去年的我,
刚出生时的我,
未出生的我??
又在哪里?
无中生有么?
科学家都会反对。
但回答不了。
佛家有云:未生我时我是谁,生我之后谁是我?
找寻,即是修行。
找寻就是了。


1楼2022-06-02 23:45回复
    有些答案,
    有,但不能说,
    答案是自己的答案,
    你听到的是别人的答案,别人的东西不是你的,别人的经历是别人的。
    你有的只是听说,却不是你的答案,也不是你的经历,
    自己的答案只能自己找,自己去经历。


    2楼2022-06-02 23:49
    回复
      有些话,不能说。
      如常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为什么不可言传?
      有些“知识”是超越语言,文字的,(语言,文字不足以表达这些知识,千百年也不能)
      故,古代有很多指代,借代的语句,比喻的,打比方的修辞。
      不能直说,只能转弯抹角的借用你能理会的话,让你去体会。


      3楼2022-06-02 23:54
      回复
        《道德经》经里,老子多次用到不知道怎么说,怎么称呼,就用某某称呼它吧。
        庄子也曾表示,书表言,言表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
        佛教传衣钵,佛祖仅拈花一笑,没有语言。


        4楼2022-06-03 00:05
        回复
          这些都指向了一个结果:没有语言,不可言传。
          古人为了方便传授知识,各种打比方,各种举例子讲故事。
          就是希望后人能通过简单的去体会这里面的真意。
          外面的寓言故事很多。
          佛经里的比喻也是随处可见。
          通过举例,比喻,让我们去体会那一点点的真实与不能说。
          哪怕是,感同身受,或与我心有戚戚焉。
          它们属于形而上,超越了视觉语言。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无形与有形,相对而相依。


          5楼2022-06-03 00: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