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玩过贴吧,从昨天到今天,连续发帖三次发不出来,显示为“未开放浏览”,这次我分段发试一试!
首先,这个“月支且赏且兰月”的征联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毕竟“百万”的噱头还是挺有号召力的,不过结果却着实令人失望,一句“未获心仪下联”敷衍收场!
我就在想,买某票付出两元,在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尚且有人“侥幸”能中,而这个扛着“百万征联”大旗的唐老先生,却在惊动“全球”联友的情况下“一毛不拔”,难道那么多投稿者和拟投稿者耗费无数脑细胞的付出还不如一注两元的某票吗?还不足以积累出一个“百万”级的奖项吗?这等作风真是让人深为叹服。
当然,这只是表象,不能以此来说明什么。因为一句话即可反驳:“谁叫你们这些人没水平,投不出让本人心仪的下联呐?”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从赏金设置来看。
那些奖金在一千、两千、三千、五千的征联尚且有人能够获奖,可一旦上万,目前还真没见过谁能最终获奖的。
之前的十万征联都能够激起大家的兴趣,就算要扩大范围,大可弄个“20万”、“30万”了不起了嘛,同样能够达到目的,为什么一次性提升十倍,张口就来个“百万征联”呐?我看只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我不喜欢钱,钱对我来说就是一串数字”,在这种神豪眼里,别说一百万,就是给你一个小目标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广大网友们认为老先生属于此类吗?第二种是,“钱,不存在的,放心,我心仪的标准很高的,你问我有多高?我自己都不知道,能告诉你?”,换句话说就是,反正是一句空话,何不大气点,本来想弄个百亿的,怕把你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家伙吓倒,姑且弄个百万调戏一下你们。第三种是,我是真诚的,我也有这个实力和魄力,我要为活跃联坛、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这种情况理论上是有的,我一直坚信,因此我也屁颠屁颠的跑来投稿了,事实证明,快40的我还是太年轻了。因为这种情况真的很不容易,比如你有一百万(大概是中国中产阶层标准),你愿意拿出十分之一(十万)来干这事吗?恐怕99%的人不会愿意,毕竟钱谁会嫌多呐,就算自己不在乎,老伴能不在乎吗?儿子、孙子能不在乎吗?有这闲钱拿去给儿子换辆车不好吗?拿去给孙子给个首付不好吗?拿出来征联,谁能支持?何况这只是十万而已,一百万,门槛高了十倍,谈何容易!
二、从应对分歧来看。
上次的十万征联,最终无果!有人提出异议,老先生回应为(网上看到的大概意思,具体情况记不太清楚了):“联友们,你们要替我作证啊,不是我不给,是对方无理取闹,万一要打官司,我如果输了,肯定当场拿出十万,绝不赖账”。初看好像没问题,但咋总给人一种不是滋味的感觉呐?对对联对到需要打官司,这是谁的问题?一个巴掌拍得响?再一看,原来三年前(2017年)就已经“1万美金”公开征过联了,当然结果都一样“未获心仪下联”,甚至有网友调侃:“他出上联日月潭中日月明,我对下联丘山寺外丘山岳,明明对上了,他居然辩解说:明拆成日、月,高度一样;岳拆成丘、山,二字变矮了”当然,我相信这只是一句调侃,再怎么说老先生这点文化还是有的,应该不会以变矮之类的来说事,一个字拆成两个字,能不变吗,要么变“窄”,要么变“矮”,不变就不正常了(只是以此举例,平心而论本联确实算不得对上,丘指小山、岳指高大的山,以此句来对当然不妥,但肯定不能用变矮之类的说辞来解释)。而这次百万征联,最后又来了一段:“在评审中不免有漏评或误评的情况。但凡有认为自己的对句完全符合征联条件,且已达到领取百万赏金资格的攻擂者,可以申请二次评审,每人仅限一句。为了方便公众监督,申请者必须在15日内自费以广告形式将自己的申请条件及对句刋登在《贵州都市报》或者是《贵阳晚报》上。然后由攻守双方各自聘请数名资质在省级以上的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或专家联合组成评审团。再聘请电视媒体、国家公证机关人员现场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二次评审。如果评审结果证实该对句确实具有领奖资格,守擂方将在现场支付百万赏金。二次评审的所有费用,由守攻双方共同承担。但如果发现申请的对句有明显的严重缺陷,实属淘汰作品时,守擂方将拒绝二次评审。”,看了这一段什么感觉?“完全符合”、“且已达到”,“先刊登广告,再分别请省级以上专家组成联合评审团”这是什么节奏?至少给我的感觉是:“你不服?那好,那就各自摇人,明晚无此胡同一决雌雄!”对一个普通国人来说,在省级报刊上登报、请省级专家,这不是刻意为难人吗?何况对手还兼任出题者、裁判员,还享有最终解释权,我是来“挣钱”的,不是来“垫支”搞风险投资的好不好!何况这个风险无限趋近于血本无归!这是在征联吗?咋感觉把行为和心里都很正常的,“想要夺取赏金”的投稿者当成是想要打家劫舍的强盗在对待呐?这种态度,总给人一种原告和被告的关系,真的让人特别不爽!另插一句,我特反感“赏金”二字,三次征联,兴师动众,最终一毛不拔,何来“赏”?就算要赏,那也是因为别人文采够好,能够脱颖而出,也是该得的,称为“奖金”更合适吧!
首先,这个“月支且赏且兰月”的征联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毕竟“百万”的噱头还是挺有号召力的,不过结果却着实令人失望,一句“未获心仪下联”敷衍收场!
我就在想,买某票付出两元,在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尚且有人“侥幸”能中,而这个扛着“百万征联”大旗的唐老先生,却在惊动“全球”联友的情况下“一毛不拔”,难道那么多投稿者和拟投稿者耗费无数脑细胞的付出还不如一注两元的某票吗?还不足以积累出一个“百万”级的奖项吗?这等作风真是让人深为叹服。
当然,这只是表象,不能以此来说明什么。因为一句话即可反驳:“谁叫你们这些人没水平,投不出让本人心仪的下联呐?”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从赏金设置来看。
那些奖金在一千、两千、三千、五千的征联尚且有人能够获奖,可一旦上万,目前还真没见过谁能最终获奖的。
之前的十万征联都能够激起大家的兴趣,就算要扩大范围,大可弄个“20万”、“30万”了不起了嘛,同样能够达到目的,为什么一次性提升十倍,张口就来个“百万征联”呐?我看只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我不喜欢钱,钱对我来说就是一串数字”,在这种神豪眼里,别说一百万,就是给你一个小目标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广大网友们认为老先生属于此类吗?第二种是,“钱,不存在的,放心,我心仪的标准很高的,你问我有多高?我自己都不知道,能告诉你?”,换句话说就是,反正是一句空话,何不大气点,本来想弄个百亿的,怕把你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家伙吓倒,姑且弄个百万调戏一下你们。第三种是,我是真诚的,我也有这个实力和魄力,我要为活跃联坛、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这种情况理论上是有的,我一直坚信,因此我也屁颠屁颠的跑来投稿了,事实证明,快40的我还是太年轻了。因为这种情况真的很不容易,比如你有一百万(大概是中国中产阶层标准),你愿意拿出十分之一(十万)来干这事吗?恐怕99%的人不会愿意,毕竟钱谁会嫌多呐,就算自己不在乎,老伴能不在乎吗?儿子、孙子能不在乎吗?有这闲钱拿去给儿子换辆车不好吗?拿去给孙子给个首付不好吗?拿出来征联,谁能支持?何况这只是十万而已,一百万,门槛高了十倍,谈何容易!
二、从应对分歧来看。
上次的十万征联,最终无果!有人提出异议,老先生回应为(网上看到的大概意思,具体情况记不太清楚了):“联友们,你们要替我作证啊,不是我不给,是对方无理取闹,万一要打官司,我如果输了,肯定当场拿出十万,绝不赖账”。初看好像没问题,但咋总给人一种不是滋味的感觉呐?对对联对到需要打官司,这是谁的问题?一个巴掌拍得响?再一看,原来三年前(2017年)就已经“1万美金”公开征过联了,当然结果都一样“未获心仪下联”,甚至有网友调侃:“他出上联日月潭中日月明,我对下联丘山寺外丘山岳,明明对上了,他居然辩解说:明拆成日、月,高度一样;岳拆成丘、山,二字变矮了”当然,我相信这只是一句调侃,再怎么说老先生这点文化还是有的,应该不会以变矮之类的来说事,一个字拆成两个字,能不变吗,要么变“窄”,要么变“矮”,不变就不正常了(只是以此举例,平心而论本联确实算不得对上,丘指小山、岳指高大的山,以此句来对当然不妥,但肯定不能用变矮之类的说辞来解释)。而这次百万征联,最后又来了一段:“在评审中不免有漏评或误评的情况。但凡有认为自己的对句完全符合征联条件,且已达到领取百万赏金资格的攻擂者,可以申请二次评审,每人仅限一句。为了方便公众监督,申请者必须在15日内自费以广告形式将自己的申请条件及对句刋登在《贵州都市报》或者是《贵阳晚报》上。然后由攻守双方各自聘请数名资质在省级以上的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或专家联合组成评审团。再聘请电视媒体、国家公证机关人员现场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二次评审。如果评审结果证实该对句确实具有领奖资格,守擂方将在现场支付百万赏金。二次评审的所有费用,由守攻双方共同承担。但如果发现申请的对句有明显的严重缺陷,实属淘汰作品时,守擂方将拒绝二次评审。”,看了这一段什么感觉?“完全符合”、“且已达到”,“先刊登广告,再分别请省级以上专家组成联合评审团”这是什么节奏?至少给我的感觉是:“你不服?那好,那就各自摇人,明晚无此胡同一决雌雄!”对一个普通国人来说,在省级报刊上登报、请省级专家,这不是刻意为难人吗?何况对手还兼任出题者、裁判员,还享有最终解释权,我是来“挣钱”的,不是来“垫支”搞风险投资的好不好!何况这个风险无限趋近于血本无归!这是在征联吗?咋感觉把行为和心里都很正常的,“想要夺取赏金”的投稿者当成是想要打家劫舍的强盗在对待呐?这种态度,总给人一种原告和被告的关系,真的让人特别不爽!另插一句,我特反感“赏金”二字,三次征联,兴师动众,最终一毛不拔,何来“赏”?就算要赏,那也是因为别人文采够好,能够脱颖而出,也是该得的,称为“奖金”更合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