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再看看层次依赖图。基本上我预计这个语言的编译过程是这样。
在同一个项目中,混用.c,.py文件。龙芯的编程框架遇到.py,走右侧3级编译路径,遇到c走左侧1级编译路径就行。
这里的难点在于,在于需要高级语言,class之外需要支持struct结构体,struct结构体用于高级语言和底层通讯。平常不互相通讯,规避掉高级语言运行状态不确定难以预测的问题。按照不去预测,由结构体来承担这部分状态确定的工作,
这样平常都可以把他当作互不干扰的2个编程语言。
c底层,是静态确定的,高级语言这边部分还可以直接调用c写的函数,不用像现在python调用dll这么麻烦。至于理由,python的很多库就是c写的,看推送文章有很多技巧,都是为了在1个项目中,同时使用c++和python编程,现在这个过程在我看来还是复杂了些。
中文变量命名和中文函数命名,现在python就能做到,但不被作为编程规范使用,至于不被列入规范的原因不展开。如果按照变量命名的根源,变量命名的本质是标记地址空间,助记符号是为了标识操作,中文变量命名其实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