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小冰期与英雄的西迁、东归
明末清初小冰期与英雄的西迁、东归
前两天,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环球资讯的档案揭秘节目,播了一段节目,讲的是气候对历史的影响,尤其重点讲了:明末清初小冰期对历史进展的影响。
其实,气候对历史的影响问题,在我国,早就有人关注。且不说竺可桢 竺老,我记得:80年代报纸上登过一篇文章,是个青年作者的研究生论文。他不仅详细罗列了异常天气与我国朝代更迭之间的关系,而且绘出了我国古代长期的 降水线,以及在横坐标---时间轴线上标出了各朝代始末的时点。这在80年代文科的科研成果上是罕见的。
90年代国内上映了故事片“东归英雄”后,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大部分文章欢呼其爱国热情,也有对其行为的爱国程度提出不同看法的。但涉及气候对历史影响的文章,似不多。其实,只要注意一下英雄们西迁与东归的时间点,就可以看出与明末清初小冰期始末的重合------1628年西迁,1770年东归。
固然,英雄们西迁时,开疆拓土的豪迈气概和爱国情怀;东归时,对祖国的思念和向往,是土尔扈特部移民行动的根本心理根源。另一方面,明末清初小冰期的气候,也成为移民行动诸多原因中,难以忽视的一点。1628年时,17世纪初中叶,里海北岸,乌拉尔河两侧,伏尔加河下游的欧亚大草原上,受小冰期的影响,气温下降,降水量大幅减少。原住的大部分农耕居民、手工业居民,甚至部分半耕半牧居民大量离开迁走。为土尔扈特部腾出了生存空间,减少了西迁的阻力。1770年,18世纪中叶,小冰期逐渐收敛,气候变暖,降水量见增,其它民族、部族开始环伺土尔扈特部,再加上沙皇政府强行征兵,积极推广东正教等诸因素的推动,最终是对温暖、富庶、安全的故土的向往占了上风。
回忆我在远东联邦大学 俄语学校学习时,一个老师讲课时谈到:俄罗斯各民族对里海北岸的殖民,以及各民族在里海北岸的融合,是俄罗斯历史上一次大的民族融合。另一个老师谈:她自己有乌兹别克血统。我想:她大概就是这次大融合的后代。当我指着地图对她讲,这里原来居住着中国的蒙古族牧民,后来东迁回国了。她大为惊诧。好像听到了天方夜谭。看来,我们对1771年以后的里海北岸不了解,他们对1771年前的里海北岸不了解。有必要取长补短,互相帮助。
明末清初小冰期与英雄的西迁、东归
前两天,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环球资讯的档案揭秘节目,播了一段节目,讲的是气候对历史的影响,尤其重点讲了:明末清初小冰期对历史进展的影响。
其实,气候对历史的影响问题,在我国,早就有人关注。且不说竺可桢 竺老,我记得:80年代报纸上登过一篇文章,是个青年作者的研究生论文。他不仅详细罗列了异常天气与我国朝代更迭之间的关系,而且绘出了我国古代长期的 降水线,以及在横坐标---时间轴线上标出了各朝代始末的时点。这在80年代文科的科研成果上是罕见的。
90年代国内上映了故事片“东归英雄”后,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大部分文章欢呼其爱国热情,也有对其行为的爱国程度提出不同看法的。但涉及气候对历史影响的文章,似不多。其实,只要注意一下英雄们西迁与东归的时间点,就可以看出与明末清初小冰期始末的重合------1628年西迁,1770年东归。
固然,英雄们西迁时,开疆拓土的豪迈气概和爱国情怀;东归时,对祖国的思念和向往,是土尔扈特部移民行动的根本心理根源。另一方面,明末清初小冰期的气候,也成为移民行动诸多原因中,难以忽视的一点。1628年时,17世纪初中叶,里海北岸,乌拉尔河两侧,伏尔加河下游的欧亚大草原上,受小冰期的影响,气温下降,降水量大幅减少。原住的大部分农耕居民、手工业居民,甚至部分半耕半牧居民大量离开迁走。为土尔扈特部腾出了生存空间,减少了西迁的阻力。1770年,18世纪中叶,小冰期逐渐收敛,气候变暖,降水量见增,其它民族、部族开始环伺土尔扈特部,再加上沙皇政府强行征兵,积极推广东正教等诸因素的推动,最终是对温暖、富庶、安全的故土的向往占了上风。
回忆我在远东联邦大学 俄语学校学习时,一个老师讲课时谈到:俄罗斯各民族对里海北岸的殖民,以及各民族在里海北岸的融合,是俄罗斯历史上一次大的民族融合。另一个老师谈:她自己有乌兹别克血统。我想:她大概就是这次大融合的后代。当我指着地图对她讲,这里原来居住着中国的蒙古族牧民,后来东迁回国了。她大为惊诧。好像听到了天方夜谭。看来,我们对1771年以后的里海北岸不了解,他们对1771年前的里海北岸不了解。有必要取长补短,互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