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气角色友崎君吧 关注:18,567贴子:97,091
  • 25回复贴,共1

感觉从8.5卷开始变味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个人感受,涉及剧透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03-29 17:04回复
    从动漫看起,觉得这个题材不错。于是补小说。
    主题是引人向上的内容,很喜欢。但是内容结构感觉不是好,女一女二女三对友崎所产生的感情从小说的顺序来看让我感觉很突兀,虽然在6.5和后面的剧情补了,但有种强行的感觉。现充之间的交流80%不是你糗我就是我糗你,真的是这样吗?4卷是为了5卷描述葵大魔王般的恐怖而做的铺垫,除了高潮部分整体让人感觉很空洞,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有点二?
    奔着轻小说来看的,结果8.5竟然加进了涩涩的内容,完全觉得没必要啊。就算要向读者构建这个角色,很多地方可以一笔代过的,不太理解这内容的必要性。第9卷友崎被蕾娜纠缠的部分更加看不下去,明明前面都这么猛(6卷开始有点龙傲天的感觉),现在被一个不太熟的人这样骚扰,还没一点处理措施,是说友崎本性也是如此(纯爱战士的设定哪去了)?
    这部作品让我半喜半优,整体看起来的感觉没有<春物>好,怪不得渡航给了个差评。
    以上纯属个人观感,欢迎大家交流矫正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03-29 17:04
    收起回复
      春物毕竟是殿堂级,我感觉没必要刻意拿两者比较。友崎中人物刻画的很真实,但是个人觉得感情表达上弱了点,所以读起来有可能会get不到点。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3-29 18:16
      收起回复
        这主要是你没搞明白《友崎》在讲什么。
        《友崎》整本小说的核心是思辩。你看到的那些恋爱情节也好、故事发展也罢,都是为了方便阐释议题,才被作者设计起来的。
        比如说你觉得4、5卷是在为日南葵作铺垫。其实恰恰相反,日南葵的戏份只是顺手为之。作者特意安排出一段欺凌情节,并让这场欺凌持续了好几天而不被外力介入,正是为了以之为舞台,来论述班级秩序下的种种门道。
        以4、5卷来说,作者开头是在描摹:
        ——为什么绀野(霸凌者)会盯上小玉(被霸凌者)?
        ——绀野是如何通过何种手段来实施霸凌的?这种手段有何意义?
        ——为什么班上同学一开始没有介入其中?
        ——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明知道小玉无过错,班上同学也开始责怪被欺凌方?
        而后随着友崎的介入:
        ——小玉为什么会被班级孤立?
        ——被孤立者又该如何重新融入到集体中?
        ——被孤立者这一身份为何会存在?
        之后事态暴走,日南反过来霸凌绀野:
        ——日南是如何来瓦解绀野的优势地位的?
        ——为什么原本敢怒不敢言的班上同学,这次人人都敢对绀野踩上一脚?
        ——为什么仅仅只是因一个无意义的契机,并没有试图融入集体的小玉就被集体所接受了?
        上述有些部分,在情节发展内甚至不是必要的。但也仅有在充分描摹了上述内容后,《友崎》4、5卷才能最终对其议题“集体氛围的产生”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作出了解答。其构建出了一整套班级秩序的内在逻辑,来解释现实中的种种事态。所以你所认为的“空洞”的部分,恰恰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亦是《友崎》的精华所在。
        ===================
        老实说,你会产生这种误解完全情有可原。《友崎》4、5卷的内容,早在前述的1、2、3卷中就有大量铺垫和描述了。然而动画完全删节了这些部分。承自动画来看4、5卷自然会感到迷惑。
        而一个更要命的问题是:动画其实把《友崎》系统性的论述与思辩删了大半,贫弱的演出和矬子里拔高个的人物画面,更进一步使人物表现压倒了作品的思想表达,反客为主的占据了中心位置。于是许多动画党先入为主地把《友崎》当作了普通恋爱故事,没有发现《友崎》小说贯穿始终的论述思辩风格。
        而这基本是思想性比较强的作品的宿命了。小说和动画在表达上差距颇大,哪怕是在动画爱好者中评价颇高的《春物》动画,一和原作比起来,也就只是个三流恋爱故事的水平。


        IP属地:浙江4楼2022-03-30 01:45
        收起回复
          你的想法很正常。许多读者也有类似想法。这也恰恰是《友崎》难以为大众理解和接受的地方。根源也正在于我所说的,《友崎》小说思辩特点带来的较为特殊的写法。
          如果说别的小说是在讲故事中顺路讲述个道理,那《友崎》就是在讲道理中顺便编个故事。
          看别的小说,读者可以专注在人物上。因为在这类作品中,往往是人物互动最终决定了故事走向。而这在《友崎》中行不通,因为《友崎》的人物乃至互动,都是为了实现小说说理而设计的。故事只是道理的舞台,人物只是用于阐释道理的工具。最终是《友崎》的说理需求决定了小说人物互动的走向,而非相反。
          所以许多人用原有方法来看阅读《友崎》,就会觉得人物动机模糊,情节发展纷乱。整个故事显得没有头绪。可一旦明白了这种作者创作过程与读者阅读过程中关切的差异,又会发现《友崎》故事发展极有条理。
          这边我就以第4卷来作个说明。
          你的观点基本是正确的。第4卷确实是第5卷的铺垫,所以其结构在形式上显得相当松散。此外贯穿了整本第4卷中全部事件的中心人物也确实是泉。正是由于泉的成长,其和中村的关系在离家出走、球技大会等事件中不断升温最终交往,才在4卷末招致了绀野对小玉的霸凌,进而有了5卷的内容。
          然而,对于《友崎》这样人物服从于思辩的作品而言,聚焦于泉并不意味着小说4卷的创作重心在于表达这一人物。恰恰相反,泉可能是距离作者创作4卷之意图最为遥远的人物。以她为中心只是因为这恰好是能在构造上承上启下、贯穿诸多讨论的最大公约数而已。


          IP属地:浙江5楼2022-03-31 08:39
          回复
            不妨一、一来看4卷写得这些事件。
            首先是中村的离家出走事件。单看这件事,那就只是个恋爱少女为了心上人鼓起勇气最终打动对方解决危机的恋爱小故事罢了。但其真正的用意,却在于友崎与日南的“应做”之事与“想做”之事的角力上。
            友崎试图以泉靠着自身心意感化中村获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成果来证明“想做”对“应做”之事的优越性。日南则直接指破了友崎逻辑上的缺陷。
            日南之所以扬弃了“想做之事”,正在于其信奉效率至上的“应做之事”。如果友崎所谓的“想做之事”之所以更正确,源自其更有效率,那这也不过是一种“应做之事”罢了。以此论日南的失败,日南失败的根源就成了她搞错了什么是真正的“应做之事”。这反倒证明了贯彻“应做之事”的必要。更进一步的,日南还把自己之所以会犯错,推诿到了自己蒙受“为了证明这是个好游戏”的“想做之事”之执念,从而误判了形势上。以此打垮了友崎。
            这是3卷末的延伸。友崎与日南“想做之事”与“应做之事”的辩证,是作品的核心冲突与最终悬念。是这两个角色之所以被设计、乃至于展现《友崎》小说全书立意、且贯穿始终的根本性内容。友崎与日南的邂逅与相互救赎都建立于此。这是小说真正意义上的剧情主线,大概没有什么情节段落能比之更重要了。
            这段思辩意味友崎对日南的救赎,即“想做之事”对“应做之事”胜利必须来自一种超越了个体利弊得失、同时亦非自由心证的公有结论。这显然拨高了作品论述的深度,以及故事平稳落幕的难度。
            其次是球技大会事件。
            这里的重心在于日南给友崎的课题:鼓动绀野。友崎通过与人交谈、收集情报、获得结论,最终采取正确的行动,完成课题。借由这一课题,作者所探讨的,是此前日南教导给友崎的,操纵团体氛围的方法。
            早在1、2卷时,日南已经告诉友崎,提出建议并被小团体采纳本身就是种操纵气氛的做法。其还以自己与水泽为案例,告知友崎,此中关键在于说服小团体内高发言权的人物。
            3卷露营事件,友崎提出建议并为大家所接受,源自其思考着当前情景下提案被集体所接受的最优解,这并非总能奏效。到了4卷,他开始首次尝试如何看人下碟。借由揣摩人物心理与动机,不动声色地引导对方做出抉择,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这次课题所谈论的,是人的行事动机、决策逻辑,与内在价值观。
            首先,绀野在肯定与否定间选择了后者,必然有其思考基础。那么首要的,便是理解其拒绝的理由,进而思考这一理由是否足够充分、可以被撼动?
            其次,是分析绀野其人行事的决策动机。她是以何种根据,因循何种思考模式,来做出判断和决定的?从而为干涉其观点提供可能。
            其三,是其内在价值观。既然要促使其行动,必然要理解其对诸如“拼搏”、“努力”、“比赛”等事物的看法。而绀野对之的看法,同样受制于其所在小圈子的影响。1卷时日南便已经指出,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气氛”,其本质是“小圈子内的善恶观”。依托着操纵这一小圈子“气氛”,友崎才获得了驱使绀野的筹码。
            最终友崎多管齐下,解除了绀野的顾虑,并针对她的言行逻辑,给参加行动所带来的利益层层加码,诱使她主动上钩,完成了这次“气氛”操纵。5卷里日南对绀野的打压,其实就是对4卷这一部分的复刻。
            这部分承自1-3卷,属于日南对友崎的“现充养成计划”。4-5卷是这一部分的终章。从6卷开始,故事就基本转入到恋爱里去了。
            至于你所举例的友崎那3枝箭、泉的改变等,是当时情况下立足于具体人物的实现方法。其被用于以之结束这次课题,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最后,就是4卷末的绀野欺凌小玉事件的开端部分了。
            这部分我前面的回复也说了,此处的关键在于小玉为什么会被绀野盯上、绀野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段来刺激小玉、为什么班上同学一开始没能介入、其后大家明知错不在小玉也开始指责她。就不展开了。
            需要一提的是,自故事1卷,友崎和深实实、小玉对话却被中村找茬时,作者就已经借日南之口交代了中村看不惯小玉、两人关系陷入恶性循环的原因了。到了3卷露营事件,友崎嘲笑中村弟弟的弟弟的时候,也明白了中村的所谓现充行事逻辑,致使其觉得必须要去打压小玉,是两人关系好不了的缘由。
            而4、5卷绀野对小玉的欺凌,本质就是当初1卷若日南没能救场的延伸。从这点说,包括小玉、中村、绀野这套人设与人物关系,很可能就是为了这次的事件才设计出来的。借此,《友崎》才能对“群体氛围的产生”与“个人与集体关系”做出充分讨论。


            IP属地:浙江6楼2022-03-31 08:47
            回复
              当然,上述内容并不是一件件按部就班发生的。4卷里把三件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混写。这或许加深了读者在理解上的困难。
              不过,即使单纯比照你的看法和我的说法,也应能发现我们对作品的关注点其实有很大不同。你的观点是从人物出发来阐释的。而我的说法里,人物甚至无足轻重,思辩构成了故事行进的主体。
              这点上,我并不认为这类分歧是你我谁谁看得不仔细导致的。倒不如说,你能很快从4、5卷内容中举出具体情节来论述,说明你对《友崎》故事内容是有一定把握的。
              所以我觉得这还是之前所说的那个问题。
              我会这么看待作品,是因为自我接触《友崎》小说开始,就一直看着它反反复复描述这些东西。习惯成自然了。
              而你会那么看待作品,是因为你首先接触的是《友崎》的动画。然而动画基本把作品思辩层面的东西大删特删。导致原本相对次要的人物关系一下变成了作品主要内容。
              既然会在动画后跑来追看小说,就说明动画那样的主次结构能吸引到你。你对之有所印象。所以在看《友崎》小说时,假使没有注意到小说、动画在作品表达重心上的差异,仍然按照对动画的理解形式解读作品,那么把小说思辩的部分当作了故事发展的次要枝节而忽略,进而觉得大段立足于思辩的内容是种“空洞”,也就不足为奇。
              这其实就是个常见的动漫画改编带来的先入为主问题。我也经常受之影响。
              就我个人的观察而言,虽然也有由动画入坑却见解犀利,或者小说入坑照样完全只关心人物关系的状况。但总体上,动画党普遍更关心人物关系,而小说、漫画党更关心思辩内容。大概就是这一缘故造成的吧。
              其实怎么读都无所谓。作品本身就该接受各种检验。动画人和原作党理解有差异也是司空见惯。这在《龙王》就是个八一姥爷犯罪录和赌上人生的热血棋战之差别。在《春物》,我觉得现在那帮动画入坑的恋爱脑CP党,大概也不会理解,为什么大老师孤独终生这类主张能曾是最大党派,以及为啥12卷会引起一批人退圈吧。
              但如果这种原作与动画的重心差异让你产生疑惑,那我觉得聊一聊也不错。


              IP属地:浙江7楼2022-03-31 08:52
              收起回复
                别介意,我只是对小说写作这事抱有一定兴趣而已。
                除了上面那些回复外,那天我其实还写了段内容。是以蕾娜这个角色的作用来解释,为什么对于作者来说完全是一如既往、顺乎自然的8-9卷展开,却会让相当一部分读者认定为作品“变质”这一问题的。
                我本意是想借着这次“不把《友崎》当恋爱故事写”的作者与“把《友崎》当恋爱故事看”的读者观念冲突所导致的分歧,来提醒那些有志于辨析、搞创作的朋友去注意这么一个事实:作者特意引导和描摹下的所思所写,并不必然能换来自己期许的读者所得;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完全依赖自身阅读习惯和主观感受,所以高度仰赖作者主体意识的创作方法往往在功效上会事倍功半;创作小说的时候,应注意主动在重点内容上添加释义上的双保险,以确保读者能正确地领会到自己的意图。
                后来没有把这部分内容发出来,一来确如你所说,在说完4/5卷后,显得太长了;二来,我感觉绝大部分吧友其实只是想在轻松阅读后,表达下自己的直观印象来和大伙找找共鸣而已。至于拆解作品、思考小说创作云云,其并无兴趣。也就算了。
                所以说,除非真对作品本身抱有疑惑、想要寻求解答,那我的回答才会有那么点参考价值。
                但这也并非意味着一定要以作者所写得那样去理解作品。仅就流行娱乐小说来说,只要能满足消遣和打发时间,读者怎么看都可以。


                IP属地:浙江10楼2022-04-06 17:38
                回复
                  这部作品在恋爱喜剧方面表现真的差强人意,如果以完成一类程序来进行现实或者虚拟世界的事件,往往会导致因为个体差异导致的bug。另外,本片男女主故事线其实和思辨风格吻合的并不好。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4-18 19:54
                  收起回复
                    用恋爱故事表现思辨主题,这么一想很多奇怪的矛盾确实会释然,但是这么一做,恋爱故事本身的韵味就消失了。
                    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4-18 19:58
                    收起回复
                      不选葵肯定是变味了,你看他敢不敢一直写风香线写到底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4-22 17:40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6-03 02:21
                        回复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写电竞篇


                          16楼2022-06-03 13: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