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水山
来源日期:2009-9-7
2009年9月4日和5日,朝鲜电影乐团在北京世纪剧场演出,几千人的剧场内座无虚席,可见朝鲜电影歌曲的感召力,很多人慕名而来。剧场走廊展出的电影海报,凝聚了电视主持人崔永元的心血,揭开了众多观众情感世界的序幕。中国人民所熟悉的电影《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金姬和银姬的命运》、《南江村的妇女》、《一个护士的故事》、《卖花姑娘》和中国电影《柳堡的故事》、《上甘岭》、《英雄儿女》的歌曲,精湛、整齐、有力的演奏,一幅幅感人的电影画面,一次次打动着全场观众的心。
这次演出,朝鲜电影乐团共演奏和演唱29首歌曲,除了礼仪性的鼓掌以外,观众随着熟悉的电影和歌曲节拍发出阵阵掌声,像《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南江村的妇女》、《一个护士的故事》、《卖花姑娘》、《九九艳阳天》、《我的祖国》、《英雄赞歌》中的每首歌每唱一句就引发热烈掌声,对每首歌曲都报以几十次的掌声,尤其是《卖花姑娘》的开头曲和结尾曲,全场下来,这次演出博得观众几百次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
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我国人民沉浸在中苏友好的情感氛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的形象深深感染了全国人民的心。此后,由于中苏关系的破裂,苏联的文学艺术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而朝鲜、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艺术来到了我们身边。在那文化艺术十分贫乏、现实生活又很迷惘的蹉跎岁月,朝鲜电影的确伴随着成千上万下乡知青、工人、农民、战士们的青春年华和情感世界。当时,很多知青、青年农民是乘坐农用拖拉机,集体到县城或临近城市影院看这些电影的,这些电影记录了他们青春和泪水的痕迹。艺术中的主人公及其遭遇和时代背景深深唤起了中国人民的喜怒哀乐、对现实和未来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永生的战士》、《卖花姑娘》中的故事情节,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跨越国界,激发了劳苦大众的悲哀和愤怒;《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冲动和美好向往;《南江村的妇女》、《一个护士的故事》和《上甘岭》、《英雄儿女》反映出共同的历史情结。两国人民共同的遭遇和历史,激发出共同的悲情、愤恨、同情、向往、崇尚和认同。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不只是文化枯竭的年代对艺术的向往或者中老年人的时代怀旧,而是文学艺术的"人民性",一切来自人民,一切回归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文学艺术要多反映出人民群众的设身处境、喜怒哀乐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对真诚、真实、善良、纯洁、幸福、美好的崇尚和向往,这是对现实和未来的追溯、挂念、寄托、慰藉、沉浸、向往和追求,这是人类所共同的情感世界,是引发人类共鸣的钟声、掌声和欢呼声的引子,撼人心脾、心潮起伏、热血沸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艺术面向世界,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大潮,使观众耳闻目睹、大开眼界,也曾心花怒放、感慨万分。然而,岁月流逝,人类的共同分母依然闪烁发光,永不退色。东方世界也好,西方世界也好,文艺复兴带来的爱情和人性主题是永恒的,成为世界之共同分母和璀璨明珠,然而脱离"现实、生活、人民群众"的任何尝试,尽管何等金碧辉煌,也都因缺乏"共鸣引子"而失去生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然忘却、烟消云散。
唯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成为过去,然而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类活动及其情感世界,是永恒持续的,他们对文化、艺术、宗教、道德、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是永恒的,这是激发人类共鸣的引子,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脉络、路途和宗旨。"人性"和"人民性",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即使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也是需要融合、升华的难题,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来说,是时代精神、现实需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任何国家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和时代主题。
正如电视主持人崔永元、电影配音演员向隽殊和朝鲜电影《卖花姑娘》中花妮的扮演者洪英姬的对话一样:"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有着共同的遭遇历史和情感世界"、"凭借着花妮的内心世界和台词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眼泪和共鸣"。
人类世界和情感世界,有着共同的分母和引子,这是为什么朝鲜电影歌曲今天还那样打动中国人民内心的真谛所在,足以让人回忆和深思。
来源日期:2009-9-7
2009年9月4日和5日,朝鲜电影乐团在北京世纪剧场演出,几千人的剧场内座无虚席,可见朝鲜电影歌曲的感召力,很多人慕名而来。剧场走廊展出的电影海报,凝聚了电视主持人崔永元的心血,揭开了众多观众情感世界的序幕。中国人民所熟悉的电影《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金姬和银姬的命运》、《南江村的妇女》、《一个护士的故事》、《卖花姑娘》和中国电影《柳堡的故事》、《上甘岭》、《英雄儿女》的歌曲,精湛、整齐、有力的演奏,一幅幅感人的电影画面,一次次打动着全场观众的心。
这次演出,朝鲜电影乐团共演奏和演唱29首歌曲,除了礼仪性的鼓掌以外,观众随着熟悉的电影和歌曲节拍发出阵阵掌声,像《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南江村的妇女》、《一个护士的故事》、《卖花姑娘》、《九九艳阳天》、《我的祖国》、《英雄赞歌》中的每首歌每唱一句就引发热烈掌声,对每首歌曲都报以几十次的掌声,尤其是《卖花姑娘》的开头曲和结尾曲,全场下来,这次演出博得观众几百次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
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我国人民沉浸在中苏友好的情感氛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的形象深深感染了全国人民的心。此后,由于中苏关系的破裂,苏联的文学艺术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而朝鲜、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艺术来到了我们身边。在那文化艺术十分贫乏、现实生活又很迷惘的蹉跎岁月,朝鲜电影的确伴随着成千上万下乡知青、工人、农民、战士们的青春年华和情感世界。当时,很多知青、青年农民是乘坐农用拖拉机,集体到县城或临近城市影院看这些电影的,这些电影记录了他们青春和泪水的痕迹。艺术中的主人公及其遭遇和时代背景深深唤起了中国人民的喜怒哀乐、对现实和未来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永生的战士》、《卖花姑娘》中的故事情节,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跨越国界,激发了劳苦大众的悲哀和愤怒;《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冲动和美好向往;《南江村的妇女》、《一个护士的故事》和《上甘岭》、《英雄儿女》反映出共同的历史情结。两国人民共同的遭遇和历史,激发出共同的悲情、愤恨、同情、向往、崇尚和认同。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不只是文化枯竭的年代对艺术的向往或者中老年人的时代怀旧,而是文学艺术的"人民性",一切来自人民,一切回归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文学艺术要多反映出人民群众的设身处境、喜怒哀乐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对真诚、真实、善良、纯洁、幸福、美好的崇尚和向往,这是对现实和未来的追溯、挂念、寄托、慰藉、沉浸、向往和追求,这是人类所共同的情感世界,是引发人类共鸣的钟声、掌声和欢呼声的引子,撼人心脾、心潮起伏、热血沸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艺术面向世界,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大潮,使观众耳闻目睹、大开眼界,也曾心花怒放、感慨万分。然而,岁月流逝,人类的共同分母依然闪烁发光,永不退色。东方世界也好,西方世界也好,文艺复兴带来的爱情和人性主题是永恒的,成为世界之共同分母和璀璨明珠,然而脱离"现实、生活、人民群众"的任何尝试,尽管何等金碧辉煌,也都因缺乏"共鸣引子"而失去生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然忘却、烟消云散。
唯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成为过去,然而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类活动及其情感世界,是永恒持续的,他们对文化、艺术、宗教、道德、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是永恒的,这是激发人类共鸣的引子,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脉络、路途和宗旨。"人性"和"人民性",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即使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也是需要融合、升华的难题,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来说,是时代精神、现实需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任何国家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和时代主题。
正如电视主持人崔永元、电影配音演员向隽殊和朝鲜电影《卖花姑娘》中花妮的扮演者洪英姬的对话一样:"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有着共同的遭遇历史和情感世界"、"凭借着花妮的内心世界和台词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眼泪和共鸣"。
人类世界和情感世界,有着共同的分母和引子,这是为什么朝鲜电影歌曲今天还那样打动中国人民内心的真谛所在,足以让人回忆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