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佗吧 关注:31贴子:582
  • 0回复贴,共1

《西游记》中的中医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西游记》和中医药
《西游记》是一本很出名的神魔小说,主要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游取经》三个部分组成。但是我们这次要讨论的不是《西游记》里曲折有趣、悲欢离合的情节,而是看故事中的中医中药
我们看到《西游记》第六十九回,《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

这是孙行者的诊断过程,通过仔细诊脉,来得出患者的病因病机,是“惊恐忧思导致的气血壅滞,饮食不行之病”。
这是孙行者的诊断过程。这里解释一下,寸关尺是什么。
脉学术语,指寸口脉分三部的名称。桡骨茎突处为关,关之前(腕端)为寸,关之后(肘端)为尺。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

孙悟空就通过悬丝诊脉,得出了患者的病因病机,是“惊恐忧思导致的气血壅滞,饮食内停之病”。
那么治疗又该怎么办呢?!中医里的基本治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既然是气血壅滞,饮食内停之证,那就是实证,要通过泻下的方法来治疗。孙悟空也很快就敲定了药方,开始制药。

当然了,除了三味药之外,孙悟空还让加了小白龙的马尿,服药的时候要用无根水(雨水)送服。
小白龙马尿和无根水这两味药太过玄妙,暂且不论。我们且看前三味药:大黄,巴豆和锅底灰。其中巴豆和大黄都是很典型的泻下药,果然是“实则泻之”。

大黄的药性,沙僧都说得很清楚了,也表示反对使用大黄。因为患者(国王)已经病了三年,应该身体比较虚弱,所以不能用大黄峻下之药。
但是孙悟空就反对说,大黄可以荡涤肚中凝滞之寒热,我们再看前文的脉象,就看到一句“尺数而牢者,烦满虚寒相持也。”。

在清朝成书的《医宗金鉴》中“右尺部侯大肠”。《西游记》虽成书于明朝,但是流传到清朝就有了多种版本的刻本,难免会有清朝人的加工痕迹。因此,《西游记》中采用“右尺部侯大肠”这一说法也是合理的。
因此,“(右)尺数而牢者,烦满虚寒相持也”指向的就是大肠(肚)中有烦热虚寒相凝滞,因此用大黄荡涤寒热,恰好对症。孙悟空除了会打架之外,也是个用药高手呀!

再然后是巴豆,猪八戒也知道巴豆的药性,同样提出不能轻易使用巴豆,不过他比沙僧油滑点,没有表示直接反对,啧,一看就是老滑头了。
孙悟空听到猪八戒这么懂事,也深表欣慰,说了一句“贤弟”,然后详细解释了自己使用巴豆的原因,说巴豆能“破结宣肠,能理心膨水胀。”

我们再看一下脉象,“夫左寸强而紧者,中虚而痛也。”“右手寸脉浮而滑者,内结经闭也;关迟而结者,宿食留饮也。”,根据《医宗金鉴》所录,左寸候心和膻中,右寸候肺和胸中,右关候脾胃,所以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心阳不振,水饮停滞,痰气互结而致心痛,这里的经闭不是指月经闭了,指的是经脉凝滞不通;还有就是,脾胃积滞非常严重。
这样一来,用巴豆来“通积滞”,“宣心肺”就是妙到极处的一笔了。
而且,孙行者还很细心地让猪八戒“去壳去膜,捶去油毒”这就是要通过炮制来降低巴豆的毒性,让患者吃药之后不会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

在连用了两味攻伐要药之后,该怎么办呢?再用峻下之药,恐怕就真的会损害正气了,但用补益剂,又可能出现闭门留寇的情况。而孙行者就用了一味很巧妙的药:锅底灰,咳咳,是百草霜。
那百草霜是从何而来的呢?
《本草纲目》中记载:“灶突墨,此乃灶额及烟炉中墨烟也。其质轻细,故谓之霜。”

百草霜为杂草经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筒中所存的烟墨,可药用。在古代,烧灶用的不是什么蜂窝煤,也不是天然气,而是小孩子去田间地头捡回来的柴禾杂草。这些杂草烧了之后,黏在锅底的灰也可以入药。
百草霜药性苦,辛,温,归肝、肺、胃经,主要功用是止血;消积;清毒散火。
百草霜,解三焦结热,化藏府瘀血之药也。
——《本草汇言》
看回病案,可见患者(小便赤而大便带血),结合病证,应是脾气不足所致下部出血之证,因此用百草霜入肝经、胃经以止血,同时百草霜性辛,能化藏府之瘀血,不碍大黄、巴豆之攻伐。

全方散中有收,攻下而不伤正,用药虽少而配伍精当,实在是治疗气血壅滞、饮食停滞的妙方。
那么用了这个方子之后,效果怎么样呢?我们请看下文:


1楼2022-01-29 12:3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