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荀吧 关注:3,588贴子:24,065
  • 0回复贴,共1

史向曹荀 脑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找到了苏辙对令君的评价,或许比空食盒甜一点。令君王佐之才,一开始投奔曹操就是以帝业许之,最后的分歧在于,令君觉得应该徐徐图之,对老曹名声好。但曹老板想要速得。老曹不理解令君的意思,以为他心里有汉室,然后杀了他。
脑洞:
令君是心怀天下。“谋为天下谋,非为汉室谋”本来一开始就是打算许之以帝业,但当时老曹还一心向汉,所以荀令君就帮他扶汉,走都路都是仁德之路,名声比较好的路。后来老曹发现汉室扶不起来了,不想扶汉室了,有了自己称王称帝的打算。然后令君依旧帮他,但是可能令君早些年帮老曹扶汉的表现让老曹觉得令君也是一心为汉的,所以后来令君劝他不要打赤壁,不要加九锡慢慢来的时候他觉得令君不跟他一路了,很伤心。令君觉得老曹死犟死犟,最后死谏希望明公能够慢点走。但老曹最后还是称了王,背了骂名,最后最后老曹发现令君是对的,最终没有称帝。
原文:
荀文若之于曹公,则高帝之子房也。董昭建九锡之议,文若不欲,曹公心不能平,以致其死,君子惜之。或以为文若先识之未究,或以为文若欲终致节于汉氏。二者皆非文若之心也。文若始従曹公于东郡,致其算略,以摧灭群雄,固以帝王之业许之矣,岂其晚节复疑而不予哉!方是时,中原略定,中外之望属于曹公矣,虽不加九锡,天下不归曹氏而将安往?文若之意,以为劫而取之,则我有力争之嫌,人怀不忍之志,徐而俟之,我则无嫌而人亦无憾。要之必得而免争夺之累,此文若之本心也。惜乎曹公志于速得,不忍数年之顷,以致文若之死。九锡虽至,而禅代之事,至子乃遂。此则曹公之陋,而非文若之过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1-21 17:2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