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蜡石是近10多年来新兴的一个石种,可雕可赏,深受大家喜爱,在全国赏石圈现已有一个不小的群体。
黄蜡石古称“碔趺”,意为一种像玉的石头。清代谢堏所著《金玉琑碎》中“蜡石者,真蜡国所出之石也”,故也有以真蜡国(现柬埔寨)的国名为石名之说。如今对黄蜡石名称的表述更为直观、通俗,一般的表述为:黄蜡石“因石表层及内部有蜡状质感、色多呈黄色而得名。”
明清时期,就有文人贵族收藏、赏玩黄蜡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岭南地区开始流行黄蜡石,以奇石赏玩为主。2004年云南龙陵发现“黄龙玉”(之前也叫黄蜡石)之后,黄蜡石迅速“火”了起来,也打破了黄蜡石原石观赏的传统格局,黄蜡石以新玉种的形象华丽转身,出现在大家面前。
黄蜡石分布很广,储藏量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已发现黄蜡石资源的省份有20多个,县(市)100多个,其中以广东、广西、云南、浙江、江西、辽宁等省(区)的黄蜡石最为有名,福建、安徽、湖南、河南、海南等省也比较多,这里不一一列举,黄蜡石的主要资源分布概括为这么几个板块:
一、岭南黄蜡石。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省等地,以广东潮州蜡石、广西贺州蜡石和“台山玉”最为有名,“台山玉”代表性玉种为“乌鸦皮”。
二、云南黄蜡石。主要指云南龙陵的黄龙玉,代表性玉种为黄龙玉“水草花”。
三、浙赣皖闽黄蜡石。浙赣皖闽是近年来黄蜡石的“活跃地带”,尤其是浙江、江西两省更为“火热”,不但资源丰富,而且市场也十分活跃。浙江黄蜡石主要分布衢江、兰江、婺江和瓯江流域,义乌江、东阳江也有分布,主要产自金华、衢州、丽水等地市,金华的料石及雕刻,衢州的原石观赏,丽水的山料,各具特色。产地以金华的兰溪、衢州的市区和龙游、丽水的松阳、缙云最为集中。江西是黄蜡石资源大省,迄今在省内11个地市都有发现,以信江、赣江流域储藏量为最大,主要产地为鹰潭、上饶、抚州、吉安、赣州等地市。
四、东北黄蜡石。黄蜡石主要集中在南方,但东北三省也有出产,如黑龙江的龙江、吉林的集安、辽宁的丹东等,其中以丹东鸭绿江黄蜡石最为有名。
五、国外黄蜡石。在国外如缅甸、印尼和非洲等地也发现了黄蜡石资源,缅甸黄蜡石(缅料)品质不错,以高冰起荧光的为最佳。
黄蜡石在岩石学上属于石英石,是一类质地坚硬,以黄色为主,表皮呈蜡质感的石英族矿物组成的矿物集合体。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表层蜡质感强,皮质光洁,多数呈蜡状、油脂光泽;密度高,实质坚硬,密度为2.53-2.66g/cm3,摩氏硬度为6.5-7;色彩丰富,以黄红两色为主色调,兼有褐色、绿色、黑色、白色、粉色、浅蓝等多种颜色。
黄蜡石资源丰富,以山料、山流水和籽料三种形式存在,分布在山川河谷。山料是指产于山中的原生矿料,山流水属次生矿料,是介于山料、籽料之间的料石,籽料也称水料,是产自江河。这是按黄蜡石产出状况的分类。
黄蜡石按其二氧化硅的纯度、颗粒大小的不同,又可分为冻蜡、胶粒、细蜡、晶蜡、粗蜡等。冻腊,透光性好,石表光洁油润,为最高档次蜡石;胶腊透明度略低,但密度高、油脂感强;细腊,一般微透或不透明;晶腊,透光、颗粒粗,不适合雕刻;粗蜡,不透光,手感差,为低档次蜡石。此外,在黄蜡石圈还流行一些新的叫法,如碧玉冻、细腊冻、磨砂冻、青皮、红冻、黄冰、荔枝冻、乌鸦皮等,均属雕刻上等料石。
我国观赏石资源有600多种,黄蜡石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具有观赏、玉雕等多种玩法的石种之一。它具备“形、质、色、纹、韵”等观赏石要素,有形奇、皮好、纹美、质优、色多等特点,其中的质地和色泽是它的优势。
黄蜡石多数是水石,经河水长期冲刷表皮光滑,其石质坚硬,致密度高,多呈蜡状、油脂光泽,玉化、纯净、细腻,给人以浑厚的感觉。
黄蜡石的颜色很丰富,以黄红两色为主,色彩变化多,视觉冲击力强,其中红黄两色为中华民族传统的主色调,寓意喜庆和富贵吉祥。尤其是黄色,黄为帝皇,黄河之象征,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共同符号。黄色也是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中地位最高的颜色,这在传统民族意识中早已根深蒂固。这也是黄蜡石受人欢迎的原因之一。
黄蜡石可以玉雕,也可以作为观赏石赏玩。作为观赏的黄蜡石有造型石、画面石、纹理石、色质石等多种,可以玩造型、玩画面、玩皮、玩质地,也可以摆放玩、手把玩、组合玩、与花草搭配玩,玩法很多,不一而足。
比如黄蜡石的纹理,很有特点,常以凹凸纹和裂隙纹形式大量存在
1、凹凸纹。主要有鱼籽纹、金钱纹、珍珠纹、鱼鳞纹、金印纹、竹叶纹、稻草纹等几十种。如珍珠纹,表皮石珠晶莹剔透,形体饱满,分布均匀,皮色多呈白色,少数明黄或红色。
2、裂隙纹。石表深陷露出裂隙,多为原生纹理,也有受撞击、冲刷次生形成,如鸡爪纹、刀砍纹、哥窑纹等。
黄蜡石画面石很有特色。主要产自浙江的兰江、衢江和江西的信江(个人认为,广西右江的红线石也属黄蜡石)。它始于亿万年前的地质运动,成于长期的河水、泥沙冲刷和多种矿物元素的渗透、浸染,图案往往是由氧化铁、氧化锰等物质沿着岩石的裂隙、层理和裂理浸染胶结而成,以石表图案居多,也有一部分色彩深入肌理,剖面多能发现图案。
三个产地的画面石各有特点,浙江的以线条纹多见,颜色一般有红、黄、绿等多色,图案对比明显;江西信江画面石以点、面图纹居多,色彩稍暗,画面留白多,水冲较好;广西右江红线石以红线条纹多见,水洗度好,颜色相对单一。
在各种画面石中,黄蜡石画面石在质地、颜色、光泽、对比度等方面更具优势,是一种彩色画面石,现已成画面石中的新秀。在这类画面石种,如果有好的主题和石形,那肯定是一方精品,该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价格也肯定不菲。
当然,黄蜡石有好多优点,同样也有它的局限性,正因为它的质地好,成形也难,在造形上与一些传统奇石品种相比要逊色一点;黄蜡石虽然产地广、储量大,但精品并不是很多,这也是黄蜡石精品价格偏高的原因之一。
纵观黄蜡石发展的这十几年,有过“疯狂”,也有“疯狂”过后的理性回归,这期间经历过起起伏伏。
1、从时间上来看,有一个起伏变化期。云南龙陵黄蜡石(黄龙玉)、广东台山黄蜡石(台山玉),主要以“玉”见长,比较有名;浙江、江西两地黄蜡石的品种齐全,他们不但玩料、也玩观赏石,是目前我国黄蜡石最为活跃的地带。以浙赣两省为例,2010年前后是鼎盛期,浙江兴起稍早,江西滞后几年,那时的黄蜡石很是火爆,不管是料石、观赏,精品、普货都很走俏,价格一路飙升,有时候一块石头一天转了三四手,价格升了10多倍,那时有不少藏家介入,几百万投入的不少,上千万的也有一些,特别是雕件很是火热,尤其是在金华。这一波热浪,浙江在2012年后逐步降温,但江西当时还是火热,最近几年慢慢降下温来。
2、从品种上看,黄蜡石也有一个结构调整期。之前料石雕刻很火,浙江金华等地也引进福建、苏州等地雕刻师,有不少是国家级雕刻师作品,当时黄蜡石雕刻作品(金华玉)销路很好,价格也高。但这些年行情趋冷,特别是摆件成品出现滞销,不少雕刻作品积压。然而,从去年开始,黄蜡石观赏石逆势反弹,逐渐变热并占了上风,尤其是黄蜡石画面石成了圈内热门话题。今年3月,太原石展上两方黄蜡石画面石曾均以几十万元的高价被藏家收购,一度轰动了全国石界。现在浙、赣两省黄蜡石画面石十分火热,我认为这除了太原高价效应外,还有它的原产地因素和黄蜡石画面石自身优势。
3、从市场层面看,现在市场上好货、精品难找,普品难卖的情况普遍存在,卖黄蜡石的石农、石商埋怨生意难做,而买石的藏家又感叹收不到好货、精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货源问题,许多河床经过多年的采挖,现在资源已近枯竭,如浙江兰溪的兰江采砂已有几十年,这两年因大吨位货轮通航需要对河道进行疏浚,现在资源已基本枯竭;江西的黄蜡石资源丰富,但这两年政府开展黄砂整治,好多砂场都不得开工,黄蜡石新货源大大减少。另外,藏家藏品不参市场交流也是一个方面,回流市场的黄蜡石较少。
客观地讲,受大环境影响,现在整个石市不是很景气,尚处在低迷期。黄蜡石也不例外,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共性因素、大环境因素。当然,自身方面也要找找,而且它走出山川、走上市场的时间不是很长,需要克服发展中的“瓶颈”。所以,黄蜡石也要多练内功,深挖文化,开阔思路,多走出去,以积极的姿态、包容的心里、开放的思维融入观赏石这个大圈子。我们期待黄蜡石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黄蜡石古称“碔趺”,意为一种像玉的石头。清代谢堏所著《金玉琑碎》中“蜡石者,真蜡国所出之石也”,故也有以真蜡国(现柬埔寨)的国名为石名之说。如今对黄蜡石名称的表述更为直观、通俗,一般的表述为:黄蜡石“因石表层及内部有蜡状质感、色多呈黄色而得名。”
明清时期,就有文人贵族收藏、赏玩黄蜡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岭南地区开始流行黄蜡石,以奇石赏玩为主。2004年云南龙陵发现“黄龙玉”(之前也叫黄蜡石)之后,黄蜡石迅速“火”了起来,也打破了黄蜡石原石观赏的传统格局,黄蜡石以新玉种的形象华丽转身,出现在大家面前。
黄蜡石分布很广,储藏量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已发现黄蜡石资源的省份有20多个,县(市)100多个,其中以广东、广西、云南、浙江、江西、辽宁等省(区)的黄蜡石最为有名,福建、安徽、湖南、河南、海南等省也比较多,这里不一一列举,黄蜡石的主要资源分布概括为这么几个板块:
一、岭南黄蜡石。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省等地,以广东潮州蜡石、广西贺州蜡石和“台山玉”最为有名,“台山玉”代表性玉种为“乌鸦皮”。
二、云南黄蜡石。主要指云南龙陵的黄龙玉,代表性玉种为黄龙玉“水草花”。
三、浙赣皖闽黄蜡石。浙赣皖闽是近年来黄蜡石的“活跃地带”,尤其是浙江、江西两省更为“火热”,不但资源丰富,而且市场也十分活跃。浙江黄蜡石主要分布衢江、兰江、婺江和瓯江流域,义乌江、东阳江也有分布,主要产自金华、衢州、丽水等地市,金华的料石及雕刻,衢州的原石观赏,丽水的山料,各具特色。产地以金华的兰溪、衢州的市区和龙游、丽水的松阳、缙云最为集中。江西是黄蜡石资源大省,迄今在省内11个地市都有发现,以信江、赣江流域储藏量为最大,主要产地为鹰潭、上饶、抚州、吉安、赣州等地市。
四、东北黄蜡石。黄蜡石主要集中在南方,但东北三省也有出产,如黑龙江的龙江、吉林的集安、辽宁的丹东等,其中以丹东鸭绿江黄蜡石最为有名。
五、国外黄蜡石。在国外如缅甸、印尼和非洲等地也发现了黄蜡石资源,缅甸黄蜡石(缅料)品质不错,以高冰起荧光的为最佳。
黄蜡石在岩石学上属于石英石,是一类质地坚硬,以黄色为主,表皮呈蜡质感的石英族矿物组成的矿物集合体。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表层蜡质感强,皮质光洁,多数呈蜡状、油脂光泽;密度高,实质坚硬,密度为2.53-2.66g/cm3,摩氏硬度为6.5-7;色彩丰富,以黄红两色为主色调,兼有褐色、绿色、黑色、白色、粉色、浅蓝等多种颜色。
黄蜡石资源丰富,以山料、山流水和籽料三种形式存在,分布在山川河谷。山料是指产于山中的原生矿料,山流水属次生矿料,是介于山料、籽料之间的料石,籽料也称水料,是产自江河。这是按黄蜡石产出状况的分类。
黄蜡石按其二氧化硅的纯度、颗粒大小的不同,又可分为冻蜡、胶粒、细蜡、晶蜡、粗蜡等。冻腊,透光性好,石表光洁油润,为最高档次蜡石;胶腊透明度略低,但密度高、油脂感强;细腊,一般微透或不透明;晶腊,透光、颗粒粗,不适合雕刻;粗蜡,不透光,手感差,为低档次蜡石。此外,在黄蜡石圈还流行一些新的叫法,如碧玉冻、细腊冻、磨砂冻、青皮、红冻、黄冰、荔枝冻、乌鸦皮等,均属雕刻上等料石。
我国观赏石资源有600多种,黄蜡石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具有观赏、玉雕等多种玩法的石种之一。它具备“形、质、色、纹、韵”等观赏石要素,有形奇、皮好、纹美、质优、色多等特点,其中的质地和色泽是它的优势。
黄蜡石多数是水石,经河水长期冲刷表皮光滑,其石质坚硬,致密度高,多呈蜡状、油脂光泽,玉化、纯净、细腻,给人以浑厚的感觉。
黄蜡石的颜色很丰富,以黄红两色为主,色彩变化多,视觉冲击力强,其中红黄两色为中华民族传统的主色调,寓意喜庆和富贵吉祥。尤其是黄色,黄为帝皇,黄河之象征,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共同符号。黄色也是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中地位最高的颜色,这在传统民族意识中早已根深蒂固。这也是黄蜡石受人欢迎的原因之一。
黄蜡石可以玉雕,也可以作为观赏石赏玩。作为观赏的黄蜡石有造型石、画面石、纹理石、色质石等多种,可以玩造型、玩画面、玩皮、玩质地,也可以摆放玩、手把玩、组合玩、与花草搭配玩,玩法很多,不一而足。
比如黄蜡石的纹理,很有特点,常以凹凸纹和裂隙纹形式大量存在
1、凹凸纹。主要有鱼籽纹、金钱纹、珍珠纹、鱼鳞纹、金印纹、竹叶纹、稻草纹等几十种。如珍珠纹,表皮石珠晶莹剔透,形体饱满,分布均匀,皮色多呈白色,少数明黄或红色。
2、裂隙纹。石表深陷露出裂隙,多为原生纹理,也有受撞击、冲刷次生形成,如鸡爪纹、刀砍纹、哥窑纹等。
黄蜡石画面石很有特色。主要产自浙江的兰江、衢江和江西的信江(个人认为,广西右江的红线石也属黄蜡石)。它始于亿万年前的地质运动,成于长期的河水、泥沙冲刷和多种矿物元素的渗透、浸染,图案往往是由氧化铁、氧化锰等物质沿着岩石的裂隙、层理和裂理浸染胶结而成,以石表图案居多,也有一部分色彩深入肌理,剖面多能发现图案。
三个产地的画面石各有特点,浙江的以线条纹多见,颜色一般有红、黄、绿等多色,图案对比明显;江西信江画面石以点、面图纹居多,色彩稍暗,画面留白多,水冲较好;广西右江红线石以红线条纹多见,水洗度好,颜色相对单一。
在各种画面石中,黄蜡石画面石在质地、颜色、光泽、对比度等方面更具优势,是一种彩色画面石,现已成画面石中的新秀。在这类画面石种,如果有好的主题和石形,那肯定是一方精品,该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价格也肯定不菲。
当然,黄蜡石有好多优点,同样也有它的局限性,正因为它的质地好,成形也难,在造形上与一些传统奇石品种相比要逊色一点;黄蜡石虽然产地广、储量大,但精品并不是很多,这也是黄蜡石精品价格偏高的原因之一。
纵观黄蜡石发展的这十几年,有过“疯狂”,也有“疯狂”过后的理性回归,这期间经历过起起伏伏。
1、从时间上来看,有一个起伏变化期。云南龙陵黄蜡石(黄龙玉)、广东台山黄蜡石(台山玉),主要以“玉”见长,比较有名;浙江、江西两地黄蜡石的品种齐全,他们不但玩料、也玩观赏石,是目前我国黄蜡石最为活跃的地带。以浙赣两省为例,2010年前后是鼎盛期,浙江兴起稍早,江西滞后几年,那时的黄蜡石很是火爆,不管是料石、观赏,精品、普货都很走俏,价格一路飙升,有时候一块石头一天转了三四手,价格升了10多倍,那时有不少藏家介入,几百万投入的不少,上千万的也有一些,特别是雕件很是火热,尤其是在金华。这一波热浪,浙江在2012年后逐步降温,但江西当时还是火热,最近几年慢慢降下温来。
2、从品种上看,黄蜡石也有一个结构调整期。之前料石雕刻很火,浙江金华等地也引进福建、苏州等地雕刻师,有不少是国家级雕刻师作品,当时黄蜡石雕刻作品(金华玉)销路很好,价格也高。但这些年行情趋冷,特别是摆件成品出现滞销,不少雕刻作品积压。然而,从去年开始,黄蜡石观赏石逆势反弹,逐渐变热并占了上风,尤其是黄蜡石画面石成了圈内热门话题。今年3月,太原石展上两方黄蜡石画面石曾均以几十万元的高价被藏家收购,一度轰动了全国石界。现在浙、赣两省黄蜡石画面石十分火热,我认为这除了太原高价效应外,还有它的原产地因素和黄蜡石画面石自身优势。
3、从市场层面看,现在市场上好货、精品难找,普品难卖的情况普遍存在,卖黄蜡石的石农、石商埋怨生意难做,而买石的藏家又感叹收不到好货、精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货源问题,许多河床经过多年的采挖,现在资源已近枯竭,如浙江兰溪的兰江采砂已有几十年,这两年因大吨位货轮通航需要对河道进行疏浚,现在资源已基本枯竭;江西的黄蜡石资源丰富,但这两年政府开展黄砂整治,好多砂场都不得开工,黄蜡石新货源大大减少。另外,藏家藏品不参市场交流也是一个方面,回流市场的黄蜡石较少。
客观地讲,受大环境影响,现在整个石市不是很景气,尚处在低迷期。黄蜡石也不例外,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共性因素、大环境因素。当然,自身方面也要找找,而且它走出山川、走上市场的时间不是很长,需要克服发展中的“瓶颈”。所以,黄蜡石也要多练内功,深挖文化,开阔思路,多走出去,以积极的姿态、包容的心里、开放的思维融入观赏石这个大圈子。我们期待黄蜡石又一个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