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素陶彩陶与嫩砂(紫砂)
陶器是区分新旧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考古界有将新石器时代分为:早期(公元前10000至7000年),中期(公元前7000至5000年),晚期(公元前5000至3500年),铜石并用时代早期(公元前3500至2600年),铜石并用时代晚期(公元前2600至2000年)。
文化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艺术、教育、精神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达到的总成就。但考古学文化的经典定义是“在特定时空环境中经常共同出现的一系列器物组合”,严格讲,这个“经常”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的遗存,就是说人类行为与精神生活和社会构建难以体验。所以就考古学而言,“文化”是专门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的特征的一群遗存。
文明是指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工具、语言、文字、宗教、城市、乡村和国家等等。就考古学而言,文字是判断文明的一个重要指标。
就个人的愚见,文化是积淀的,文明是发展的。
下面是华夏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分区图:
新石器时代陶器材质的演变是夹砂陶比例下降,泥质陶比例上升。宜兴的夹(甲)泥陶与嫩砂(紫砂)陶,是夹砂陶与泥质陶的一种过渡产物,嫩砂(紫砂)陶在结构上具“双气孔”,透气不透水。
考古学上的彩陶是指素陶在陶坯时就上矿物色料烧制而成,如果是素陶烧制后再上矿物色料则叫彩绘陶。
中国考古最早陶片:陶雏器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年代距今12000—7000年。
甑皮岩史前文化遗存分为五期,第一期距今约12000~11000年,第二期距今约11000~10000年,第三期距今约10000~9000年,第四期距今约9000~8000年,第五期距今约8000~7000年。甑皮岩遗址第一期发掘的成型陶器仅有一件,为两片陶器残片,研究认为是半圆头盔形器皿,材料为泥夹砂,疑似先人用于烧煮田螺的器物。争议主要围绕烧炼温度未达250℃且没有陶化是否可以称为陶器:
“陶雏器”属于甑皮岩先民使用“双料混炼”技术制作成,双料混炼是指利用一种自然泥土与另一种材料(石料、贝壳或其他材料)以骨肉相融的方式,按照一定比例配合,加适量水羼和,经过一定方式混炼后,形成具有一定黏结力及抗烧能力的坯料,用此坯料塑制的器物可承受一定程度的高温烧炼并且炼而不裂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