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比旧法好在哪里呢?”他问道。
“朱载堉认为新法相邻两个音律之间的比值更加准确,所以叫密率。后人把朱载堉的方法称为新法密率 。”我说道。
旧法往而不返,别造新法。
——《律吕精义·内篇》
“这个密率就是上次我们说过的1.059……后面有24位小数吗?”
“对,就是我们上次说的对2先两次平方,然后开三次方得到的。”
“奇怪了,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这么多中运算方式中,朱载堉是怎么想到开方运算的,而且是先开平方、再开平方,然后开立方的?莫非他有神助?”他不解地问道。
“其实朱载堉本来也是相信三分损益法的,因为这个阵营声势浩大,为首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学者朱熹。”
“哦,朱熹,一代理学宗师!”他惊叹道。
“嗯,朱载堉冥思苦想古代的音律,可是久久不得其解。一天他抚琴放松一下。在悠扬的琴声中,朱载堉思绪开始在音乐中飘散开来。长久的音乐训练让他的耳朵异常灵敏,他似乎不是用耳朵来听音乐,而是直接用心灵来体察音律。”
“这境界一般人难以达到。”
“琴声低沉时,他也情绪低落;琴声悠远,他的思绪也飘到了天尽头。当琴声再次低沉地把他拉回现实时,他似乎觉察出琴音有些不对劲,可是又说不上来。个中滋味,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嗯。”
“朱载堉低头看自己手指抚琴的位置,刚好是三分损益法所教导的方法,千真万确,一点都不错。这是无数宗师教导的方法,历经千年传习。”
“对啊。”
“可是朱载堉惊奇地发现,这个方法的琴位和琴音就是有那么一点不合。”
“哦,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他问道。
“朱载堉知道,抚琴比吹奏笛子复杂得多,一手在特定位置按住琴弦,另一只手弹琴。当琴弦按下的位置稍有不同,琴音就变得不一样了。如果严格按照三分损益法来抚琴,有些音之间的音差大,而有些音之间的音差小,并不均等,所以音调听起来忽高忽低。”我说道。
“什么都逃不脱他那灵敏的耳朵!”
“朱载堉昼夜思索,试图穷尽这背后的原因。他把古代从春秋战国到汉唐一直到最近的音律经典书籍都拿出来,逐一审查,什么也没有找到。但是当他用算盘一一验算这些律法时,音律背后的数字在他的算盘上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他有了什么发现?”
“他突然发现,这些数字无论怎么计算,都无法穷尽。他终于豁然醒悟了!”
“醒悟到什么了?”
“这些都只是近似而已。虽然这些都是前人留下的珍宝,但朱载堉意志已决,不能膜拜这些先贤留下来的音律了。”
“近似?前人算得都不够准确?”
“嗯,朱载堉认为,两千年来所有人都把古代音律奉为圭垚,从未有人怀疑。这些记录在经典书籍中的方法都不可信。朱载堉下定决心、抛弃三分损益法,自己尝试新的计算方法。”
“但如果这样,他就形单影只了。”
“嗯,确实如此。他遇到了前未有过的困难。朱载堉意识到,只有计算得极为精确才有可能解开音律的最终奥秘。可是现有的工具却不够用了。”
“那他怎么办?”
“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自己开始先发明了新的工具。他做了81档的双排算盘。加减乘除不够,他自己发明了开平方和开立方口诀。”
“嗯,遇山开路,遇水架桥。”
“他操起大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打完算盘,得到一个数字,他把新计算出来的数值标记在琴弦旁边,以和三分损益法得到的位置作比较。他在这个位置上弹一下,验证是不是那个音。”
“朱载堉认为新法相邻两个音律之间的比值更加准确,所以叫密率。后人把朱载堉的方法称为新法密率 。”我说道。
旧法往而不返,别造新法。
——《律吕精义·内篇》
“这个密率就是上次我们说过的1.059……后面有24位小数吗?”
“对,就是我们上次说的对2先两次平方,然后开三次方得到的。”
“奇怪了,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这么多中运算方式中,朱载堉是怎么想到开方运算的,而且是先开平方、再开平方,然后开立方的?莫非他有神助?”他不解地问道。
“其实朱载堉本来也是相信三分损益法的,因为这个阵营声势浩大,为首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学者朱熹。”
“哦,朱熹,一代理学宗师!”他惊叹道。
“嗯,朱载堉冥思苦想古代的音律,可是久久不得其解。一天他抚琴放松一下。在悠扬的琴声中,朱载堉思绪开始在音乐中飘散开来。长久的音乐训练让他的耳朵异常灵敏,他似乎不是用耳朵来听音乐,而是直接用心灵来体察音律。”
“这境界一般人难以达到。”
“琴声低沉时,他也情绪低落;琴声悠远,他的思绪也飘到了天尽头。当琴声再次低沉地把他拉回现实时,他似乎觉察出琴音有些不对劲,可是又说不上来。个中滋味,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嗯。”
“朱载堉低头看自己手指抚琴的位置,刚好是三分损益法所教导的方法,千真万确,一点都不错。这是无数宗师教导的方法,历经千年传习。”
“对啊。”
“可是朱载堉惊奇地发现,这个方法的琴位和琴音就是有那么一点不合。”
“哦,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他问道。
“朱载堉知道,抚琴比吹奏笛子复杂得多,一手在特定位置按住琴弦,另一只手弹琴。当琴弦按下的位置稍有不同,琴音就变得不一样了。如果严格按照三分损益法来抚琴,有些音之间的音差大,而有些音之间的音差小,并不均等,所以音调听起来忽高忽低。”我说道。
“什么都逃不脱他那灵敏的耳朵!”
“朱载堉昼夜思索,试图穷尽这背后的原因。他把古代从春秋战国到汉唐一直到最近的音律经典书籍都拿出来,逐一审查,什么也没有找到。但是当他用算盘一一验算这些律法时,音律背后的数字在他的算盘上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他有了什么发现?”
“他突然发现,这些数字无论怎么计算,都无法穷尽。他终于豁然醒悟了!”
“醒悟到什么了?”
“这些都只是近似而已。虽然这些都是前人留下的珍宝,但朱载堉意志已决,不能膜拜这些先贤留下来的音律了。”
“近似?前人算得都不够准确?”
“嗯,朱载堉认为,两千年来所有人都把古代音律奉为圭垚,从未有人怀疑。这些记录在经典书籍中的方法都不可信。朱载堉下定决心、抛弃三分损益法,自己尝试新的计算方法。”
“但如果这样,他就形单影只了。”
“嗯,确实如此。他遇到了前未有过的困难。朱载堉意识到,只有计算得极为精确才有可能解开音律的最终奥秘。可是现有的工具却不够用了。”
“那他怎么办?”
“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自己开始先发明了新的工具。他做了81档的双排算盘。加减乘除不够,他自己发明了开平方和开立方口诀。”
“嗯,遇山开路,遇水架桥。”
“他操起大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打完算盘,得到一个数字,他把新计算出来的数值标记在琴弦旁边,以和三分损益法得到的位置作比较。他在这个位置上弹一下,验证是不是那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