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国务院批复的《“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徐州、洛阳、襄阳、长治等城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副中心城市,是省会城市的“副手”,也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带动能力的重点城市。在一些省份发力“强省会”之时,不少地方开始朝着多极化的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如河南、山西和武汉。
洛阳和南阳,宜昌和襄阳,大同、长治和临汾,都是各自省内明确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而此次《规划》圈定的徐州、洛阳、襄阳、长治,则获得了国家和省内双重“副中心城市”的定位。
只不过,对于尚未获得国家点名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来说,必须要有紧迫感。
“绣球”为何抛向这四城?
获得副中心定位的城市,常常被视为坐上了省内的“第二把交椅”。
早在2001年,湖北省社科院学者秦尊文就提出:由于湖北人多地广、地域上东窄西宽,而省会武汉又偏于鄂东,客观上需要在鄂西确立一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作为省会武汉的“二传手”。
秦尊文认为,能够在一个省份局部地区承担经济发展核心带动作用的城市可以被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而宜昌、襄阳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
2003年8月,国务院批准了《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明确将宜昌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之后湖北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
副中心城市,是省会城市的“副手”,也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带动能力的重点城市。在一些省份发力“强省会”之时,不少地方开始朝着多极化的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如河南、山西和武汉。
洛阳和南阳,宜昌和襄阳,大同、长治和临汾,都是各自省内明确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而此次《规划》圈定的徐州、洛阳、襄阳、长治,则获得了国家和省内双重“副中心城市”的定位。
只不过,对于尚未获得国家点名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来说,必须要有紧迫感。
“绣球”为何抛向这四城?
获得副中心定位的城市,常常被视为坐上了省内的“第二把交椅”。
早在2001年,湖北省社科院学者秦尊文就提出:由于湖北人多地广、地域上东窄西宽,而省会武汉又偏于鄂东,客观上需要在鄂西确立一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作为省会武汉的“二传手”。
秦尊文认为,能够在一个省份局部地区承担经济发展核心带动作用的城市可以被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而宜昌、襄阳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
2003年8月,国务院批准了《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明确将宜昌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之后湖北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