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杭州,本就是天下富贾骚客所钟之地。
今日,是七月七日乞巧节。牛郎织女在天上得以成全一年的想念,而人间,这一天更是个让无 数少女心怀祈愿的日子。
故而,本就富庶繁华的杭州城,在这天便格外热闹起来。
西湖畔的清音寺,已接纳了比平日多几倍的香客,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正殿外的紫铜大鼎内,香灰已是几乎满溢了出来,淡淡的烟雾袅袅缭绕半空,更给平添了几分飘渺仙气。
此刻已近黄昏,人已少了许多,空气中本该是凝神静气的檀香气味,却浓重得呛人。暑热已经褪去,微风拂过,增加了些许凉意。地上有折断的香,燃烬的灰,还有被挤掉的鲜花,想来之前还妖娆的开放在一个姑娘的鬓发间,此刻却也零落成泥,被深深的踩入土地,不复鲜亮。
暮色中,缭绕的轻烟缓缓勾勒出一个白衣女子。白得纯净无暇,在这繁俗尘世,就如一朵绽开的雪莲。周身无任何装饰,只在腰间系一方素锦,堪堪箍住不盈一握的腰身,行走时白纱裙角曳地,却似不染纤尘,微风轻拂,白衣簌簌,如置身于云朵之中。头戴斗笠,轻纱覆面,却掩不住那一头如同墨缎的长发。当真是“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
她携了侍女,款款而来,引得街上的人纷纷驻足。待行至清音寺正殿外,仰首望着高高在上俯 视众生的佛祖,微微一顿,提起裙裾,跨进殿内。
地上的蒲团放的久了,有的地方已经磨破,她却并不介意,双手合十而跪,口中默默半晌,郑重的磕了三个头,接过一旁侍女燃好的三柱香,起身插在香案上的鎏金双鹤盘纹香炉中。那丫头一身水蓝绸缎,光滑如水,泛着蓝莹莹的湖光,面容也很是俊俏。早已极伶俐的将备好的瓜果贡品摆 在香案上,再回头搀着那姑娘起身。
转身行至门口,那丫头见门口坐着位小沙弥,语声清脆地笑着问:“姑娘不求支签吗?”
她看向一旁静静端坐的小沙弥,那师傅竟不回避,也定定地回望她。年龄虽不大,眼光里却透着洞悉与彻悟,已全然在尘世之外。虽隔着白纱,她却觉得那眼神竟似要把她穿透。她转过脸,摇头离去。
身后一个声音带着佛的禅理与隐喻,伴着沉沉木鱼声在空旷的大殿内显得悠远而神秘:“欲问前尘空余恨,不堪聚散尽枉然。”
那姑娘听了,身子一顿,却加快了步子离去。
此时天色更暗,已几乎黑透,远处的山水此刻看来却更加飘渺朦胧,影影绰绰如在梦中。她停留片刻,淡淡道:“清芷,陪我到湖边走走吧!”那丫头答应一声,轻巧地跟上去。
此刻的西湖却不是夜晚该有的静谧,乞巧节这一天,照风俗是要在水中放花灯祈福的,故而不少人已聚在此处,打扮得鲜艳的女孩子小心翼翼的点亮各色灯盏,轻轻放入水中,望着它们越飘越远,来祈求一个美好姻缘,故而竟极是热闹。
清芷笑问:“姑娘是要放花灯吗?”她顾自说着:“传说在今日放的灯,若一直不灭,将来便能与 夫君白头到老,若在今日被有缘人拾起,并找到放灯的人,便是月老牵的红线,可立即成亲呢!”她说得兴致勃勃,并未注意到身边人的心不在焉,继续道:“可惜,这样多的人放灯,怎么找得到呢?”说完,还煞有介事的叹口气。
那姑娘并不说话,只凝视着水中一朵朵盛开的花,多是牡丹、芍药之类的名种,花蕊部分被一根小小蜡烛代替,发出明明灭灭的光,映的湖水也如碎金飘荡般闪闪烁烁。
“可姑娘你并不需要......”那丫头试探着开口。
“竟有这样稀奇的传说,我从来不知道。”那姑娘却打断她,声音清冽,犹如珠玉碰撞之声。
“姑娘竟不知道?”那丫头觉得奇怪。
“我不曾出门,如何得知?”女子淡淡反问,颇有些嘲讽的语气。
那小丫头似乎也为她伤感,撅着嘴呢喃了一句“真可惜”,却片刻便喜笑颜开道:“姑娘何必如此自伤,反正明日以后,全杭州城都......”
“清芷!”那姑娘沉声唤道,语气中有了薄薄的怒。
清芷自知失言,也不再提,却不服气的转转眼珠子,嘟囔一句:“明日一过,就算放了花灯又有何用!”
那姑娘不知有没有听见,并无任何反应,只一味向前走。
有老者笑着招呼她们:“姑娘买个灯吧,看看,我家的灯做的很是精致呢!” 她看⻅老人身前的软布上,有一朵朵极尽妍丽的花朵,虽不真,却姿态葳蕤,似有阵阵幽香流溢。驻足看了半晌,终于在⻆落了看到了一抹素白,白的与她的衣饰一样,飘然出尘,不似凡间 该有之物。她将花拿在手上,手指纤⻓,肌肤莹润细腻如上好的羊脂白玉雕刻,此刻拈花,竟浑然一体。
那老人有些尴尬,赔笑道:“姑娘怎的拿了那花,那不是今日该放的。”
清芷撇嘴:“你这老头恁的不地道,怎的今日把中元节该放的花拿出来了,这不是找晦气吗?” 她气哼哼地对那姑娘道:“姑娘,咱们去别家看看!”
那老汉赔笑道:“原是老头子不好,今日来的匆忙拿错了,姑娘莫怪。”他说着,便伸出手,想要取回那盏荷花灯。
那姑娘却并无归还地意思,只淡淡道:“清芷,付钱!” 那丫头不甘心的瞪了老汉一眼,将几个铜板放在他手心。
杭州,本就是天下富贾骚客所钟之地。
今日,是七月七日乞巧节。牛郎织女在天上得以成全一年的想念,而人间,这一天更是个让无 数少女心怀祈愿的日子。
故而,本就富庶繁华的杭州城,在这天便格外热闹起来。
西湖畔的清音寺,已接纳了比平日多几倍的香客,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正殿外的紫铜大鼎内,香灰已是几乎满溢了出来,淡淡的烟雾袅袅缭绕半空,更给平添了几分飘渺仙气。
此刻已近黄昏,人已少了许多,空气中本该是凝神静气的檀香气味,却浓重得呛人。暑热已经褪去,微风拂过,增加了些许凉意。地上有折断的香,燃烬的灰,还有被挤掉的鲜花,想来之前还妖娆的开放在一个姑娘的鬓发间,此刻却也零落成泥,被深深的踩入土地,不复鲜亮。
暮色中,缭绕的轻烟缓缓勾勒出一个白衣女子。白得纯净无暇,在这繁俗尘世,就如一朵绽开的雪莲。周身无任何装饰,只在腰间系一方素锦,堪堪箍住不盈一握的腰身,行走时白纱裙角曳地,却似不染纤尘,微风轻拂,白衣簌簌,如置身于云朵之中。头戴斗笠,轻纱覆面,却掩不住那一头如同墨缎的长发。当真是“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
她携了侍女,款款而来,引得街上的人纷纷驻足。待行至清音寺正殿外,仰首望着高高在上俯 视众生的佛祖,微微一顿,提起裙裾,跨进殿内。
地上的蒲团放的久了,有的地方已经磨破,她却并不介意,双手合十而跪,口中默默半晌,郑重的磕了三个头,接过一旁侍女燃好的三柱香,起身插在香案上的鎏金双鹤盘纹香炉中。那丫头一身水蓝绸缎,光滑如水,泛着蓝莹莹的湖光,面容也很是俊俏。早已极伶俐的将备好的瓜果贡品摆 在香案上,再回头搀着那姑娘起身。
转身行至门口,那丫头见门口坐着位小沙弥,语声清脆地笑着问:“姑娘不求支签吗?”
她看向一旁静静端坐的小沙弥,那师傅竟不回避,也定定地回望她。年龄虽不大,眼光里却透着洞悉与彻悟,已全然在尘世之外。虽隔着白纱,她却觉得那眼神竟似要把她穿透。她转过脸,摇头离去。
身后一个声音带着佛的禅理与隐喻,伴着沉沉木鱼声在空旷的大殿内显得悠远而神秘:“欲问前尘空余恨,不堪聚散尽枉然。”
那姑娘听了,身子一顿,却加快了步子离去。
此时天色更暗,已几乎黑透,远处的山水此刻看来却更加飘渺朦胧,影影绰绰如在梦中。她停留片刻,淡淡道:“清芷,陪我到湖边走走吧!”那丫头答应一声,轻巧地跟上去。
此刻的西湖却不是夜晚该有的静谧,乞巧节这一天,照风俗是要在水中放花灯祈福的,故而不少人已聚在此处,打扮得鲜艳的女孩子小心翼翼的点亮各色灯盏,轻轻放入水中,望着它们越飘越远,来祈求一个美好姻缘,故而竟极是热闹。
清芷笑问:“姑娘是要放花灯吗?”她顾自说着:“传说在今日放的灯,若一直不灭,将来便能与 夫君白头到老,若在今日被有缘人拾起,并找到放灯的人,便是月老牵的红线,可立即成亲呢!”她说得兴致勃勃,并未注意到身边人的心不在焉,继续道:“可惜,这样多的人放灯,怎么找得到呢?”说完,还煞有介事的叹口气。
那姑娘并不说话,只凝视着水中一朵朵盛开的花,多是牡丹、芍药之类的名种,花蕊部分被一根小小蜡烛代替,发出明明灭灭的光,映的湖水也如碎金飘荡般闪闪烁烁。
“可姑娘你并不需要......”那丫头试探着开口。
“竟有这样稀奇的传说,我从来不知道。”那姑娘却打断她,声音清冽,犹如珠玉碰撞之声。
“姑娘竟不知道?”那丫头觉得奇怪。
“我不曾出门,如何得知?”女子淡淡反问,颇有些嘲讽的语气。
那小丫头似乎也为她伤感,撅着嘴呢喃了一句“真可惜”,却片刻便喜笑颜开道:“姑娘何必如此自伤,反正明日以后,全杭州城都......”
“清芷!”那姑娘沉声唤道,语气中有了薄薄的怒。
清芷自知失言,也不再提,却不服气的转转眼珠子,嘟囔一句:“明日一过,就算放了花灯又有何用!”
那姑娘不知有没有听见,并无任何反应,只一味向前走。
有老者笑着招呼她们:“姑娘买个灯吧,看看,我家的灯做的很是精致呢!” 她看⻅老人身前的软布上,有一朵朵极尽妍丽的花朵,虽不真,却姿态葳蕤,似有阵阵幽香流溢。驻足看了半晌,终于在⻆落了看到了一抹素白,白的与她的衣饰一样,飘然出尘,不似凡间 该有之物。她将花拿在手上,手指纤⻓,肌肤莹润细腻如上好的羊脂白玉雕刻,此刻拈花,竟浑然一体。
那老人有些尴尬,赔笑道:“姑娘怎的拿了那花,那不是今日该放的。”
清芷撇嘴:“你这老头恁的不地道,怎的今日把中元节该放的花拿出来了,这不是找晦气吗?” 她气哼哼地对那姑娘道:“姑娘,咱们去别家看看!”
那老汉赔笑道:“原是老头子不好,今日来的匆忙拿错了,姑娘莫怪。”他说着,便伸出手,想要取回那盏荷花灯。
那姑娘却并无归还地意思,只淡淡道:“清芷,付钱!” 那丫头不甘心的瞪了老汉一眼,将几个铜板放在他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