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政府回复称,2018年开始,棚(旧)改资金不允许贷款。
我觉得这个政策来得晚了。
政府的回复让我想起了我的大学校友的经历。她在2014年本科刚毕业时就找了上海本地人结婚了。结婚要买房,刚好她家赶上棚改,索性选了货币补偿,跟婆家凑钱在上海买了房,举家搬到上海。
她之所以走的这么痛快,除了她家早就不靠务农为生之外,当时的棚改政策也是最优厚的时候。那时的棚改资金大头毫无疑问都来自贷款。
但是贷款棚改的弊端很快就显现了。开发商都知道政府有钱,又集中放款,拿了钱的棚改户肯定要买房,开发商们趁市场需求集中的时候商量好了哄抬房价。昆都仑河东岸的房子,比如昆河壹号、东亚香堤丽舍都是如此。
我觉得我校友的例子和昆河东岸的例子都是贷款棚改走不下去的典型原因。
以我校友为典型人群,以及哄抬房价的开发商们拿着政府贷来的钱高位套现走人。而贷款是本地政府借的,借的钱肯定要还,不管是靠税收还是靠卖地,总之都是债留本地、债留子孙了。
其实没到2018年,从北梁棚改结束不旧,北沙梁和尹六窑的棚改就遭遇严重困境了。2014年的北沙梁、尹六窑和七年后的现在没多大区别。
我觉得这个政策来得晚了。
政府的回复让我想起了我的大学校友的经历。她在2014年本科刚毕业时就找了上海本地人结婚了。结婚要买房,刚好她家赶上棚改,索性选了货币补偿,跟婆家凑钱在上海买了房,举家搬到上海。
她之所以走的这么痛快,除了她家早就不靠务农为生之外,当时的棚改政策也是最优厚的时候。那时的棚改资金大头毫无疑问都来自贷款。
但是贷款棚改的弊端很快就显现了。开发商都知道政府有钱,又集中放款,拿了钱的棚改户肯定要买房,开发商们趁市场需求集中的时候商量好了哄抬房价。昆都仑河东岸的房子,比如昆河壹号、东亚香堤丽舍都是如此。
我觉得我校友的例子和昆河东岸的例子都是贷款棚改走不下去的典型原因。
以我校友为典型人群,以及哄抬房价的开发商们拿着政府贷来的钱高位套现走人。而贷款是本地政府借的,借的钱肯定要还,不管是靠税收还是靠卖地,总之都是债留本地、债留子孙了。
其实没到2018年,从北梁棚改结束不旧,北沙梁和尹六窑的棚改就遭遇严重困境了。2014年的北沙梁、尹六窑和七年后的现在没多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