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这首诗: 《仿古乐府》
十年水流东,十年水流西;
水流无已时,人事成爪泥;
春残花溅泪,暑去寒露凄;
盛衰付烟云,得失笑虫鸡;
孔门闻道死,庄生与物齐;
各言志所取,身后互诃诋;
是非无定论,荣辱不须迷;
堂燕寻常入,暮鸦终古啼;
不如倾斗酒,诗成和醉题。
其中:孔门闻道死,庄生与物齐(朝闻道,夕死可矣/庄子齐物论,这两个我懂),以及他的其它诗作中用到的词,历史典故,景物意向,甚至有一些不常用又有特殊含义的字(比如昆仑关中写云开交趾地,气夺大和魂,交趾又作交阯,汉武帝灭南越国在今越南红河以北设交趾郡,而昆仑关在广西那边,恰恰就是交趾这个古地点)(还有给海鸥将军写的不见当时谔与褒,谔在民国时期写作鄂,是赞扬正直的意思)真的是非文化功底深厚写不出来的(我一个自认为从小非常爱好语文和历史的大三学生,但我发现我不知道这些字词的历史渊源和含义,当然,可能有闻道有先后的原因),他说;“各言志所取,身后互诃诋;是非无定论,荣辱不须迷”就说人各有志,看法不同,当事人背后议论或者是当事人身后之事,后人评价功过是非无定论,真的是后人互相评论互怼,其实当事人自己见了都未必有后人对他们的评论激烈,然后说:“堂燕寻常入,暮鸦终古啼”意思就是无论世事如何,自然界的前进和规律就是那样的,一个即能以高超学历和军事素养编书教学又能纵横沙场的国民党将军,一般人哪敢信他这么高的修养,如此通透的心态,虽说在国民党的大环境里被裹挟吧,但邱清泉真的不一般,而且重义气,他死以后,他的警卫连长还是营长来着,一个叫郑信恒的,跟随200师远征缅甸,带着戴安澜遗骨回来的一个人,说小邱对他极好,比对亲儿子还好,听到邱清泉死了他哭了一整天。邱清泉极具民族气质和爱国心,不了解的人根本不敢信其实被称为所谓反动派的国民党将领,他们接受过的系统的国文教育,对中国古历史和古文化的热爱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拳拳炽爱绝对远远超过现在所谓的在爱国大环境下培养出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现在很少有学生能达到相当了解历史和古文的程度了,不了解就无从爱起,这是一定的,历史政治原因导致的蒙尘唉。最感动就是淮海战场,小邱最后时刻还护着杜聿明,哪像李弥和孙元良那两个没良心的,撇开杜聿明和邱清泉,掉头就跑。

十年水流东,十年水流西;
水流无已时,人事成爪泥;
春残花溅泪,暑去寒露凄;
盛衰付烟云,得失笑虫鸡;
孔门闻道死,庄生与物齐;
各言志所取,身后互诃诋;
是非无定论,荣辱不须迷;
堂燕寻常入,暮鸦终古啼;
不如倾斗酒,诗成和醉题。
其中:孔门闻道死,庄生与物齐(朝闻道,夕死可矣/庄子齐物论,这两个我懂),以及他的其它诗作中用到的词,历史典故,景物意向,甚至有一些不常用又有特殊含义的字(比如昆仑关中写云开交趾地,气夺大和魂,交趾又作交阯,汉武帝灭南越国在今越南红河以北设交趾郡,而昆仑关在广西那边,恰恰就是交趾这个古地点)(还有给海鸥将军写的不见当时谔与褒,谔在民国时期写作鄂,是赞扬正直的意思)真的是非文化功底深厚写不出来的(我一个自认为从小非常爱好语文和历史的大三学生,但我发现我不知道这些字词的历史渊源和含义,当然,可能有闻道有先后的原因),他说;“各言志所取,身后互诃诋;是非无定论,荣辱不须迷”就说人各有志,看法不同,当事人背后议论或者是当事人身后之事,后人评价功过是非无定论,真的是后人互相评论互怼,其实当事人自己见了都未必有后人对他们的评论激烈,然后说:“堂燕寻常入,暮鸦终古啼”意思就是无论世事如何,自然界的前进和规律就是那样的,一个即能以高超学历和军事素养编书教学又能纵横沙场的国民党将军,一般人哪敢信他这么高的修养,如此通透的心态,虽说在国民党的大环境里被裹挟吧,但邱清泉真的不一般,而且重义气,他死以后,他的警卫连长还是营长来着,一个叫郑信恒的,跟随200师远征缅甸,带着戴安澜遗骨回来的一个人,说小邱对他极好,比对亲儿子还好,听到邱清泉死了他哭了一整天。邱清泉极具民族气质和爱国心,不了解的人根本不敢信其实被称为所谓反动派的国民党将领,他们接受过的系统的国文教育,对中国古历史和古文化的热爱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拳拳炽爱绝对远远超过现在所谓的在爱国大环境下培养出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现在很少有学生能达到相当了解历史和古文的程度了,不了解就无从爱起,这是一定的,历史政治原因导致的蒙尘唉。最感动就是淮海战场,小邱最后时刻还护着杜聿明,哪像李弥和孙元良那两个没良心的,撇开杜聿明和邱清泉,掉头就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