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东风雨》:给咖啡加点糖
麻绳 发布于:2010-04-20 14:46
我一直都有个疑问,近两年风生水起的所谓“谍战片”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名副其实,《潜伏》、《风声》等说到底只不过是卧底片的变种,从格局上讲并不能称之为纯粹的谍战片,打入敌方内部刺探和传递情报只是单方面的破坏行为,而由此带来的敌方的锄奸行动也只是被动的连锁反应而已。谍战应该是一个在更大的利益格局下的生死场,而不是纠结于具有明确胜负关系的一城一地的得失,这更像是搞政治。《东风雨》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这个感觉。
《东风雨》始于珍珠港偷袭事件,到最后结束,情节链条划了一个圈,很多东西在这个结果面前被消解掉了,我觉得这种意识是很棒的,至少是在试图触及到间谍游戏本质上的一些东西。间谍时刻要面临着出卖别人或被别人出卖的选择,从工作本身角度上来说,这并不应该被赋予过多的正义与非正义的道德因素,《潜伏》中对支线人物谢若琳的描绘其实也部分传达了这样的主旨。重庆方面当时试图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送出,但中途被同盟国灭口,因为他们希望将美国卷进来,以达到新的力量制衡关系,像这样的举动能够按一般的道德规范来衡量吗?如果没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的战线不知道还要延伸到何时何地。《东风雨》中也涉及到了这样的情节,甚至同志之间的猜忌、出卖和放弃也都有正面表述,而且其中被卷入的各方势力也不再是简单的二元对抗,延安方面、重庆方面、日本左翼和右翼势力等等,大家共同游走在利益的剃刀边缘,片中柳云龙所言“间谍生涯,非人非鬼”也的确贴切,在这里,确实是人鬼同路的。我觉得《东风雨》最大的意义在于,这是一部给国产谍战影视剧正名的电影。
《东风雨》对孤岛时期的上海整体环境和氛围的营造还是精致的,耗资一亿是扯淡,但该下的功夫没有偷懒倒是真的,黄岳泰的摄影在色调上的把握为影片的精品卖相增色不少,CG出来的四十年代上海外滩大全景也足够逼真。影片开局的发力很猛,前两场戏都让人眼前一亮。跑狗场内赛狗的场面与观众席上的定位和刺杀交叉剪辑,场面和节奏都把握得不错,只是如果能拍出《007大战量子危机》赛马场刺杀那种用碎切推进节奏的感觉就更好了。第二场戏对情报员的缉拿,几个干脆利落的镜头交代叙事,最后一个坠楼的高速俯拍,蒙蒙细雨中街道上漂浮的雨伞,寓意着这在世人视线以外的生死较量的残酷其实离我们如此之近,牺牲原本就是触手可及的一个本能选择,但支撑着这个本能的却是长期坚守的信仰的力量。柳云龙第一次拍摄大银幕作品,能够在简单的场景和镜头调度内赋予如此大的信息量和回味空间,还是让我蛮惊艳的。
其实如果一直按着这个叙事方式和节奏走下去,《东风雨》将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会像一杯甘醇的苦咖啡一样,入口苦涩浓烈,但回味绵长,而且醒脑提神,可惜的是,越往后看,越觉得这种纯粹和力度被某些东西稀释掉了。
柳云龙是靠电视剧《暗算》起家的,《东风雨》不仅在题材上是《暗算》的延续,而且主人公的名字也在向《暗算》致敬,又是个姓安的。但电视剧与电影最大的区别在于,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而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柳云龙至少是在部分内容的处理上是把电影当电视剧来拍了,交代性的对话太多,并且有大量的重复性信息,比如关于那个满铁铁路的日共间谍的身份和命运,以及最后大段的临终独白,都让整部电影的节奏显得拖沓而冗长,这不是在用电影语言来讲故事。
最严重的问题出在范冰冰这个人物身上,柳云龙和范冰冰大量的对手戏都在用文艺腔说些严重不着调的对白,我觉得编剧首先需要过的一关应该是让人物说人话吧,现实生活中的情侣谁会一张嘴就是那些含情脉脉的双关和隐喻啊?结果只要范冰冰一出场,节奏就开始拖,戏就往下掉,很尴尬的一个角色。其实谁都想得到,这里的爱情是为了最终毁灭而存在的,目的在于衬托牺牲,所以不用你反复用语言强调这些,观众自然会在自己的想象空间内补全这些情感元素,很多东西因为过于刻意地强调,最后反而失去了其最终的感染力,因为观众的心理准备做得太充足的。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这些东西带来的后果就是影片本身应该具有的浓度和深度被浮华的表面文章庸俗化和廉价化了。而且这种整体剧情节奏的把握失衡还导致了情节上的顾此失彼,围绕着欢颜的“死间”本应具有的剧力和合理性因为潦草叙事而苍白无力,本来应该是一场波谲云诡的谍海计中计,现在却显得语焉不详。此外,全片斗智的成分很大,但不是所有的情节都讲得通,有的地方只能用日本人的低级错误来解决,特别是最后的对决,仔细想想其实是一个终极bug,这个将自己套牢的死结并没有解开。
《东风雨》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电影,对于不同诉求的观众来说,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两种观感和评价。柳云龙尽管极尽可能地在丰富镜头语言,但还是表现出用电视剧思维驾驭电影所表现出的捉襟见肘和风格上的断裂,但作为大银幕处女作来说,我还是看到了他的追求和潜力的。中国的电视剧其实就是兑水的艺术,而电影在时间的延展度上作为有限,所以我不能说柳云龙在《东风雨》中是在兑水,他是在咖啡里加糖,他在其中所赋予作品的那种文艺青年的小资情怀,让影片显出一种甜腻腻的粘稠,作为一种风格上的追求很难做出绝对的优劣判断,但至少导致了影片在整体的回味上显得有些廉价,有点浪费了技术上的精致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