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亚尔吧 关注:11贴子:953

荀攸&郭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毕竟将近扫北连体婴,而且单出郭嘉我有姓名之虞


IP属地:河北1楼2021-09-14 10:33回复
    姓名:荀攸
    字:公达
    籍贯:豫州颍川郡颍阴县
    ——
    姓名:郭嘉
    字:奉孝
    昵称:嘉嘉、宇宙嘉
    籍贯:豫州颍川郡阳翟县


    IP属地:河北2楼2021-09-14 10:33
    回复
      ——
      一、身世
      1.衣冠少孤
      【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秉政,徵海内名士攸等二十馀人。攸到,拜黄门侍郎。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陈志《荀攸传》
      荀攸生于为世家之冠的颍川荀氏一族,祖父荀昙是广陵太守。但他从小失去父母,荀攸十三岁的时候,荀昙去世,故吏张权主动找来要求为荀昙守墓。荀攸对叔父荀衢表示有问题,荀衢趁那人睡觉时套梦话,张权果是因杀人潜逃,以守墓猫着。从此大家对荀攸另眼相待。


      IP属地:河北3楼2021-09-14 10:33
      回复
        2.刑法世家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陈志《郭嘉传》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郭氏自弘后,数世皆传法律。】——范书《郭躬传》
        颍川阳翟郭氏在东汉盛极一时,以习刑法律令为业,是著名的刑法世家,这一点在郭嘉的记载中也有体现,郭嘉日后被封为军师祭酒,参掌戎律。不过郭嘉早年名望不显,除去他韬光养晦的成分,也应当可以说明他只是一个小支。


        IP属地:河北4楼2021-09-14 10:34
        回复
          二、汉末浮沉
          【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於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肴、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事垂就而觉,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弃官归,复辟公府,举高第,迁任城相,不行。攸以蜀汉险固,人民殷盛,乃求为蜀郡太守,道绝不得至,驻荆州。】——陈志《荀攸传》
          【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傅子》
          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秉政,大量拉拢士人,征海内名士荀攸等二十余人,虽然不少都拒了,有的甚至连理由都不找2333,不过荀攸同意了。他到洛阳后,拜黄门侍郎。约此时,郭嘉韬光养晦,弱冠后便自个猫着去了,秘交英杰(大约有辛评、荀彧、同族的郭图吧),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而后董卓之乱,关东兵起,董卓迁都长安。荀攸与议郎郑泰、长史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商议,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略。谋泄,何颙、荀攸入狱,何颙自尽,荀攸傲娇混日子,初平三年董卓扑了之后而得以免罪,弃官返归。之后他又被官府征召,考试名列优等,而后迁为任城相,没有赴任。大约兴平年间到建安初,蜀郡太守高眹逝世。荀攸因蜀地天高皇帝远,危险系数低,于是请求担任蜀郡太守,因蜀道难,停驻在荆州。


          IP属地:河北6楼2021-09-14 10:35
          回复
            【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於是遂去之。】——陈志《郭嘉传》
            【年二十七,辟司徒府。】——《傅子》
            初平元年三月,因袁绍参与关东联盟,在京城的袁氏族诛,袁绍一时天下归心,郭嘉北行去见袁绍。后来觉得袁绍不会用人没前途,对辛评、郭图吐槽了一顿袁绍就自己和自己私奔了。
            建安元年,郭嘉被辟进了赵温的司徒府,得到了隔壁荀彧的赏识(好吧这司徒府有可能是司空府误记)。


            IP属地:河北8楼2021-09-14 10:35
            回复
              三、归属曹操
              1.荀氏直升机
              【太祖迎天子都许,遗攸书曰:"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於是徵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太祖素闻攸名,与语大悦,谓荀彧、锺繇曰:"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以为军师。】——陈志《荀攸传》
              【太祖问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彧言"荀攸、锺繇"。】——陈志《荀彧传》
              建安元年秋,真正成功做到当年荀攸计划奉迎天子的曹操,开始大规模批发人才。而他向往已久的首席心腹谋臣荀彧之侄,自然也在此名单,于是曹操他写信:【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世道太乱,别去蜀地摸鱼了,跟我吧)】,并任命荀攸为汝南太守,不久,曹操把他升进了尚书台,协助荀彧,并与他进行了一番亲切的交谈,尔后更是高兴,转头便对荀彧、钟繇给荀攸点了个赞,让荀攸当了军师。结合古代消息传递的时间和两段史料,荀攸大约在次年正月的宛城之战后被荀彧举荐,成为曹操军师。


              IP属地:河北10楼2021-09-14 10:36
              回复
                2.曹、郭相交
                【先是,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陈志《荀彧传》
                【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陈志《郭嘉传》
                之前经过荀彧的推荐,成为丞相曹操麾下谋士。善于谋略,深得曹操器重,不幸早卒。大约宛城之战后,曹操给荀彧要人才,荀彧建议挖了隔壁赵温的墙角。曹操和郭嘉见面后,因为曹操对法家的崇尚和颍川阳翟郭氏祖传的法家底蕴,两人深感基情(划去)法律的力量,互相点赞、关注,郭嘉正式归属曹操。
                为什么要说是宛城之战后呢?
                ①郭嘉跟随曹操11年按古代一般纪年会虚1年,而他死于十二年年底,所以大约在元年末到二年;
                ②曹操和荀彧当时是书信往来,说明二人并不在一起;
                ③从【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可以看出戏志才死后发生了一些让曹操吃力的事情;
                ④郭嘉转正在三年正月,如果他的考察期是一年,他投曹应在二年正月。
                同时满足上述4点的也就只有建安二年正月的宛城之战后了。


                IP属地:河北11楼2021-09-14 10:36
                回复
                  【议者云表、绣在后而还袭吕布,其危必也。攸以为表、绣新破,势不敢动。布骁猛,又恃袁术,若纵横淮、泗间,豪杰必应之。今乘其初叛,众心未一,往可破也。太祖曰:“善。”】——《魏书》
                  而荀攸也认为张绣与刘表不敢轻举妄动,必须趁吕布与袁术的联盟关系未确定之前,将其攻灭。加上刘关张夏侯兵败消息传来,于是曹操就下定决心东征吕布了。


                  IP属地:河北14楼2021-09-14 18:18
                  回复
                    2.水淹下邳
                    【九月,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进至下邳,布自将骑逆击。大破之,获其骁将成廉。追至城下,布恐,欲降。陈宫等沮其计,求救于术,劝布出战,战又败,乃还固守,攻之不下。时公连战,士卒罢,欲还,用荀攸、郭嘉计,遂决泗、沂水以灌城。】——陈志《武帝纪》
                    【太祖自宛征吕布,至下邳,布败退固守,攻之不拔,连战,士卒疲,太祖欲还。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禽布。】——陈志《荀攸传》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陈志《郭嘉传》
                    曹操先屠彭城获侯谐,在下邳大破吕布骑兵生擒将领成廉,吕布再战又败,于是吕布固守,曹操进攻,没有拿下,连续作战,士兵疲惫,曹操想收兵撤退。荀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如今他屡战皆败,锐气已丧失殆尽。军队以将帅为首脑,主将衰弱,则军队必无斗志。陈宫有智谋而生性迟缓,现在吕布士气尚未恢复,陈宫的计谋尚未定夺,乘此机会奋进急攻,就可以击破吕布了。”曹操随即引沂水、泗水灌城,攻破下邳,生擒吕布。


                    IP属地:河北15楼2021-09-14 18:18
                    回复
                      六、安置刘备(郭嘉线)
                      【刘备来奔,以为豫州牧。或谓太祖曰:“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太祖以问嘉,嘉曰:“有是。然公提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魏书》
                      【初,刘备来降,太祖以客礼待之,使为豫州牧。嘉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傅子》
                      【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陈志《程昱传》
                      按《魏书》记载,郭嘉力排众议,请曹操不要杀掉刘备;而根据《傅子》所录,郭嘉则劝曹操千万不能放了刘备。按《程昱传》,《傅子》正确,但事实上,《魏书》与《傅子》的记载并不矛盾,在“留用”和“诛杀”之外,还有郭嘉选择的第3种方式——【宜早为之所】。不杀与不放,并不冲突。当年杀边让一个兖州名士就几乎让曹操底盘崩溃,何况刘备这样一个在袁、公孙之争中名动四方的人物?但这种人也是最需要防的,所以郭嘉对刘备的看法和十余年后的周瑜一样——留着,作为一个吉祥物,或许,日后的辅国将军清苑亭侯刘若,就是刘备的替代品。


                      IP属地:河北16楼2021-09-14 18:18
                      回复
                        七、策定官渡
                        1.急袭刘备(郭嘉线,五年正月)
                        【太祖欲速征刘备,议者惧军出,袁绍击其后,进不得战而退失所据。语在武纪。太祖疑,以问嘉。嘉劝太祖曰:"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太祖曰:"善。"遂东征备。备败奔绍,绍果不出。】——《傅子》
                        建安四年上半年,刘备被曹操派往徐州截杀袁术,六月袁术病死。根据郭嘉【备新起】之言,约同年末次年初,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又联合昌豨聚众数万在徐州反叛,击退来剿的王、刘等,与袁绍联合。次年正月壬午(初九),衣带诏事泄,曹操决定亲征刘备,诸将怕后方空虚,但郭嘉认为袁绍不会速攻,而刘备新起,人心不齐,可速破。最终曹操留于禁守延津渡口为第一道防线,与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互为犄角;又重兵守官渡为第二道防线,然后亲征刘备。刘备本来以为曹操和袁绍对峙不会来,结果发现曹操快到时不战而逃,北上找袁谭去了,把烂摊子甩给下邳关羽。结果无主之地小沛被破,下邳关羽被生擒,昌豨挨了一顿揍又投降了。然后曹操火速赶回官渡。


                        IP属地:河北17楼2021-09-14 18:19
                        回复
                          2.算杀孙策(郭嘉线,五年春)
                          孙策打算奇袭许都,曹操内部慌了,但郭嘉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结果,孙策在广陵边境遇刺,据虞喜考证,他死于建安五年四月初四。裴松之猜是巧合,姚范猜郭嘉可能会占卜,而按《江表传》这事貌似是陈登策划的,郭嘉知道就合理了。这里不展开讨论了。


                          IP属地:河北18楼2021-09-14 18:19
                          回复
                            3.解围白马(荀攸线,五年四月)
                            【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徙其民,循河而西。】——陈志《武帝纪》
                            早在二月,袁绍于攻占黎阳,而黎阳和白马之间只夹着黄河,想通过就要占据白马。攻占白马则有利于袁绍在黄河以南立稳脚跟。于是从二月开始,袁绍围攻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袁绍本打算派颜良一人进攻白马,但沮授认为【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陈志《袁绍传》虽然说袁绍没听,但陈志《武帝纪》、袁纪《孝献帝纪卷第二十九》均证明其中至少还包含淳于琼和郭图。至于沮授,他和淳于琼、郭图各监一部,而他又是劝谏者,大概率也去了,不过他在不在影响不大。荀攸提出的这个方案开头便是【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如果仅颜良一人,还分什么呢?而荀攸后面的话更是破局的关键:【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由曹操到延津假装渡河诱敌,之后轻兵袭白马,破颜良救刘延。曹操依计而行,以张辽、关羽、徐晃奇袭白马,破军,关羽手刃颜良。不过曹操随后徙白马、燕县民,南迁战线。


                            IP属地:河北19楼2021-09-14 18:19
                            回复
                              4.延津奇谋(荀攸线,五年四月)
                              【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陈志《武帝纪》
                              【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斩其骑将文丑,太祖遂与绍相拒於官渡。】——陈志《荀攸传》
                              曹操的迁民不是很顺利。后来曹操对蒋济说【昔孤与袁本初对官渡,徙燕、白马民,民不得走,贼亦不敢钞】,也就是说曹操没能迁走多少人,而兵力太少只能被破放弃白马运辎重撤离,与此同时袁绍进军延津南,派文丑、刘备率五、六千骑兵抢夺辎重。两军在南阪相遇,诸将劝曹操退守大营,荀攸认为这正是歼敌之机,与曹操对视而笑,于是曹操命士兵假装溃败引诱袁军;待袁军争抢辎重的时候,曹操奇袭,大破之,斩文丑。需要注意的是《武帝纪》虽云【骑不满六百】,但《荀攸传》是【纵步骑击】,也就是说实际上还有步兵在场。


                              IP属地:河北20楼2021-09-14 18: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