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吧 关注:16,195贴子:68,677
  • 5回复贴,共1

《贝多芬奏鸣曲op111第一乐章》的风格特色与艺术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Nosce te ipsum


1楼2010-04-19 22:46回复
    贝多芬是钢琴史上的巨匠,是最后一位古典派作曲家。他以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风格为人们所慨叹。他所创作三十二首奏鸣曲清楚地记录了贝多芬的创作历程与风格的变化。带有一定的自传意义,是贝多芬全部作品的重心所在。它的巨大价值在于作品超越了时代,发展和提高了现代钢琴音乐的表现力,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贝多芬创作的奏鸣曲站在它所处的时代前列,集中了前辈大师的创作成果,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既有古典主义的音乐美感,又有浪漫主义的真切情感。它是由古典主义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跨进的一座桥梁,是屹立在18, 19世纪之交的一座音乐丰碑,对20世纪欧洲音乐的创作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深远的影响。
    1《贝多芬奏鸣曲OP117第一乐章》创作的历史背.
        贝多芬从青年时代开始创作钢琴奏鸣曲直到晚年,他的创作风格也在变化。社会背景及历史文化的变迁,使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们的境遇、社会地位、思想,以及创作风格也经历了一个从海顿没有深刻精神内涵的闲适,到莫扎特个人思想情感初步个性化表达的优美、秀丽和热情,再到贝多芬充满个人主观意志和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崇高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同时,贝多芬又探索发展了钢琴奏鸣曲的新道路和新形式。这首奏鸣曲完成于1822年,在1823年出版。它是贝多芬献给鲁道尔夫大公爵的。据贝多芬自己说,他创作这首奏鸣曲的意图是为了使他的好友鲁道尔夫大公爵的精神趋于安宁、平静,同时也使自己晚年的心境获得一种淡泊感。但是这首奏鸣曲所表述的追求宁静、寻找宁静、渴望宁静却使的精神骚动,是贝多芬一生心路历程中的精神骚动,看到更多的是诗意化的、感情化的人的形象。
        《贝多芬奏鸣曲OP111第一乐章》是在贝多芬创作阶段的晚期完成的。这个时期是欧洲大陆最黑暗的时期。各国君主组成“神圣同盟”残酷镇丨压人民。坚持资产阶级民丨主理想的贝多芬面对这黑暗倒退的现实极为不满,心清沉重、苦闷、仿徨,创作暂时处于低潮。晚年的贝多芬在不断克服精神危机、耳疾、经济压力、家庭纠纷等困难的情况下,使奏鸣曲的创作形式完全服从他自身的非凡幻想之中,以坚定的意志和无比的毅力继续投入创作。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表现了他深沉、内省、诚挚、复杂的内心独白,其思想内容越来越具有深刻的主观意识,表达了他的痛苦与希望、明朗与阴霆、动摇与坚定等复杂情感,以及从最自由的幻想走向最坚定的意志。他以抒情内省性取代了以往的英雄性,以抽象性和复杂性代替了以往作品的标题性。他的奏鸣曲曲式结构已经完全自由化了,摆脱了一切传统规则。即兴性、心理的探索、深刻的哲理性,以及浪漫主义的艺术思维等是贝多芬这时期作品的突出特点。
    2《贝多芬奏鸣曲OP111第一乐章》的创作风格分析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晚期作品的风格特点之一是审慎地挖掘主题和动机的最大潜力,这也是沉思的成果之一。又一特点是有意模糊分界线而获得持续性。贝多芬晚期作品的抽象性、普遍性,表现为对位织体的篇幅和重要性越来越大,这也是他音乐创作处于颠峰状态的作品风格。这个时期的作品被世人公认为超越了从前所有音乐,除了形式和风格的改变,除了独立性和独特性,还有一种个性的表达。这个时期也被世人称为贝多芬的思想期。
    (1)引子(1-18)小节,短短的引子以悲剧性的呼吸为开端,强烈的内在对比,整个引子已没有以前作品宏伟庄严的影子,从第6小节开始,刚要“爆发”就退却成了静思。
    (2)呈示部(19-69)小节,第(19-35)小节出现了主部主题,虽然它具有节奏的动力,但并不像英雄似的开阔的冲动,像被理智压抑与束缚。主部的发展是激烈的斗争形象,像绳索一般地缠绕在一起,直到副部音调的出现突然中断了主部的发展。短小的副部(50-55)小节充满着幻想,温暖。但田园风味一闪而过,立刻卷进了忙乱的漩涡中。副部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2楼2010-04-19 22:49
    回复
      摘自《音乐生活》,2012年02期


      4楼2010-04-19 22:50
      回复


        IP属地:辽宁5楼2010-04-23 19:13
        回复


          6楼2010-04-24 15:06
          回复
            2012年第二期。。。。


            IP属地:北京7楼2010-04-26 22: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