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第二把入手,紫泥捂灰刻绘潘壶。
其实严格说来,跟紫砂结缘,应该是2000年,当时有朋友去宜兴给带回一般彩绘款的紫砂壶,当时壶纽做成一个雁头的款式。一次使用中,不慎把雁头磕掉一部分,不美了,但是这些年断断续续,还在用,也很好用。
这把是今年第二把紫砂壶,主要是好奇,何为“捂灰”,查阅了一下资料,方知是紫砂壶的一种制壶工艺,在制壶过程中,导致矿料中铁的排列形式发生改变,从而颜色发生改变。
壶到手,水冲淋了几次,壶的温润,质感凸显出来。很美,有种朴拙感。虽然作者不是国工,制壶功底还是看的到的。作为日常喝喝茶,足够了。
其实严格说来,跟紫砂结缘,应该是2000年,当时有朋友去宜兴给带回一般彩绘款的紫砂壶,当时壶纽做成一个雁头的款式。一次使用中,不慎把雁头磕掉一部分,不美了,但是这些年断断续续,还在用,也很好用。
这把是今年第二把紫砂壶,主要是好奇,何为“捂灰”,查阅了一下资料,方知是紫砂壶的一种制壶工艺,在制壶过程中,导致矿料中铁的排列形式发生改变,从而颜色发生改变。
壶到手,水冲淋了几次,壶的温润,质感凸显出来。很美,有种朴拙感。虽然作者不是国工,制壶功底还是看的到的。作为日常喝喝茶,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