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祖国的建设,在城市,尤其是如北京、上海这样公交需求旺盛的大都市,路面公交基本上已经做到了蛛网密布般的全覆盖,身感居住点东南西北四面的马路上都有大约三条线路的公交车,但是为什么我们老百姓依然需要那么多的共享单车,风里来、雨里去、冒着严寒酷暑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骑行者,网约车辆、和自驾?您是否感觉要到达步行需要超过15分钟而又说不上太远的目的地,乘坐路面公交路线选择不便呢?是否身感上班、上学、办事、等等搭乘公交的不便?
正如本人居住地周围路面公交很多,四面共有12条线路。也有地铁,到地铁12号线有20分钟步行路程,到地铁1号线有30分钟步行路程,12号线与1号线不能换乘,之间有步行34分钟的路程,公交30分钟的路程。从居住地到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地段医院、社区学校、区域商业休闲娱乐中心等等地方,步行都在30分钟左右,查过百度地图,公交出行都需要走上1/3~1/2的路程,总时间都与单纯步行相当,没有算上等候车辆的时间,真心让人左右为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就是因为这么多的线路,都是在经常性的转弯,所以就与出行的目的地要有相当一段距离了。事实上要到达这些地方,都只要走L字形就能到达。
以上是近距离没有直达车的目的地,再说有直达车的目的地。
从居住地到达步行需1小时30分钟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有直达车,是171和732。171需转4~5个弯,经过上下班时间十分拥堵的漕宝路、桂林田林路段,732需转8~9个弯,经过上下班、上下学十分拥堵的上海市世外中小学,日常拥堵的田林路商业街。而事实上从出发地到市六人民医院,只需要从莲花路直达宜山路转弯直行即可。莲花路上有867,可惜到达宜山路后就没有直线通行的车辆。
上下班时间要到达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南门区域上班,3.5公里,有直达车732,因为必经上下学十分拥堵的上海市世外中小学,加上焦急等车,和前后步行时间,所以全程到达时间是1个多小时,十分难受的经历,不敢乘公交车上班,怕堵得没时间。如果全程步行时间则是40分钟。因此,上下班、上下学最需要公交的时间段,步行、骑行,都优于公交。
现在第六人民医院和瑞金医院大门口的一个站点都有10辆及以上的公交线路,每个人能乘上的只有其中一、二个线路,甚至还不能乘。假若每条马路都有同名的公交线路的话,只需要在宜山路和瑞金二路上各有一条来回通行的公交线路就能方便地把群众疏散到各个地方去进行换乘。同理如各地铁站口、商业中心等重点区域门口。
车辆转弯在驾驶和安全性上的难度显然高于直行。公交车的行驶速度也在频繁的转弯上,速度大大降低。
因此,既然现有的路面公交系统,有很多的不方便的地方,以至于那么改进的理由就很充分,为群众们的出行便捷而呼吁和努力就很有必要。
以下内容与以上举例中的内容有重复和强调。
据我粗浅的观察,因循已久的公交系统,设计上一般都是连接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作区,行政区,医院,学校,公交枢纽等,或在主干道上,沿路通过各种转弯把各条马路连接起来,做到全覆盖。
从群众出行来看,因为这样的连接,其中的各种转弯,经常与千变万化的出行目的地要求不吻合。因此,经常乘前、乘后有相当长的一段路需要骑行或计程车等方式补充。对于理应路面公交最适合的中短线距离,如半小时左右的步行距离,加上焦急地等车,常常比单纯步行还慢。对于老幼弱病残等难以步行这些路的,或想快速到达目的地的人来说,公交助力是美好的愿望。虽然,我们的门口和街区有多种线路的公交,但是我们依然因为它们按固定的设计转弯而搭乘不便。
从重点区域来看,门口和附近的公交线路能够到达的辐射区也是受局限的。比如在区域的行政中心、街道办事处、地段医院等门口即便有3~4个线路的公交车,这些线路只能连接到相当少的该地段的区域。换乘就更加会遇到很多与出行不相符的转弯。
重点区域通常成为各种线路的到达和连接要点,该范围间接成为换乘的中转站,并且成为拥堵区。事实上我们出行的目的地大部分是上班、办事,不是重点拥堵区,而公交线路因这种连接上的特点,就会把我们带到了拥堵区堵一遍再离开。
现有各公交线路的站点和换乘需要查询或记忆,无规律,想要出行去几个地方办事,换乘和返程,会有选择困难并耗费令人惊异的时间。
因此,我们依然是有大部分的人需要昂贵的计程车、自驾、严寒酷暑中风里来雨里去骑行或步行,为了可以自由地选择马路,避开拥堵区,避免公交换乘与出行目的地路线的不吻合。
我的建议,相对来说,可能还是简便易行的:
在公交需求旺盛的城市,如果可以每条允许配备公交的马路上配备与该路同名的双向公交,增加运输车辆、减少等候时间、适当比例的中、大站车,适宜的大中小型车,那么出行只需要有地图和知道方向,不需要记忆查询公交线路编号或名称,就能够自由地让路面公交为我们加速,轻松达到“自在出行”。
且到达非同一直线上的不相邻目的地,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选择,有效地避免拥堵,均匀公交的利用,在某一路线修路、或其他不能使用的情况下,立即方便地选择相邻两侧的公交通勤。
这如同在棋盘格上到达不相邻的两个点,有多种组合形式。这样,即使我们门口的马路上,一条马路只有一种同名公交,却能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达到无限多种换乘的可能。这样的设计必然能够彻底改变现今公交搭乘和换乘的不便。
2016年我在市民意见征集中的设想就是城市公交,路面以及地铁,近似棋格子一般,方便大家搭乘和换乘公交。
对于公交车驾驶员来说,行驶过程转弯少,有利于行驶的安全,便于交通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和红绿灯的控制,或许也有利于未来以来的无人驾驶技术。道路两头的转弯转向,可通过相邻路线车辆的交替行使或其他设计趋于便利。
提升路面公交的作用,是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意外、空气污染、能源和物资消耗、自驾、维修和利于管理等的绿色出行方式。
公交到位可以盘活偏僻地段和地区。
普通群众都期盼有优良便捷的路面公交,尤其是老幼弱病残等。
优良便捷的公交系统,有利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人民大众造福。
2016年给上海市人民政府的信中,我建议公交使用环保电动车,从2017年起,我欣喜地看到了环保电动车逐渐替换燃油公交车,至今在城区已基本全覆盖,也许是我的提议正巧顺应了潮流,且与政府与交通管理部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宗旨契合。我在此深表感谢!
正如本人居住地周围路面公交很多,四面共有12条线路。也有地铁,到地铁12号线有20分钟步行路程,到地铁1号线有30分钟步行路程,12号线与1号线不能换乘,之间有步行34分钟的路程,公交30分钟的路程。从居住地到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地段医院、社区学校、区域商业休闲娱乐中心等等地方,步行都在30分钟左右,查过百度地图,公交出行都需要走上1/3~1/2的路程,总时间都与单纯步行相当,没有算上等候车辆的时间,真心让人左右为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就是因为这么多的线路,都是在经常性的转弯,所以就与出行的目的地要有相当一段距离了。事实上要到达这些地方,都只要走L字形就能到达。
以上是近距离没有直达车的目的地,再说有直达车的目的地。
从居住地到达步行需1小时30分钟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有直达车,是171和732。171需转4~5个弯,经过上下班时间十分拥堵的漕宝路、桂林田林路段,732需转8~9个弯,经过上下班、上下学十分拥堵的上海市世外中小学,日常拥堵的田林路商业街。而事实上从出发地到市六人民医院,只需要从莲花路直达宜山路转弯直行即可。莲花路上有867,可惜到达宜山路后就没有直线通行的车辆。
上下班时间要到达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南门区域上班,3.5公里,有直达车732,因为必经上下学十分拥堵的上海市世外中小学,加上焦急等车,和前后步行时间,所以全程到达时间是1个多小时,十分难受的经历,不敢乘公交车上班,怕堵得没时间。如果全程步行时间则是40分钟。因此,上下班、上下学最需要公交的时间段,步行、骑行,都优于公交。
现在第六人民医院和瑞金医院大门口的一个站点都有10辆及以上的公交线路,每个人能乘上的只有其中一、二个线路,甚至还不能乘。假若每条马路都有同名的公交线路的话,只需要在宜山路和瑞金二路上各有一条来回通行的公交线路就能方便地把群众疏散到各个地方去进行换乘。同理如各地铁站口、商业中心等重点区域门口。
车辆转弯在驾驶和安全性上的难度显然高于直行。公交车的行驶速度也在频繁的转弯上,速度大大降低。
因此,既然现有的路面公交系统,有很多的不方便的地方,以至于那么改进的理由就很充分,为群众们的出行便捷而呼吁和努力就很有必要。
以下内容与以上举例中的内容有重复和强调。
据我粗浅的观察,因循已久的公交系统,设计上一般都是连接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作区,行政区,医院,学校,公交枢纽等,或在主干道上,沿路通过各种转弯把各条马路连接起来,做到全覆盖。
从群众出行来看,因为这样的连接,其中的各种转弯,经常与千变万化的出行目的地要求不吻合。因此,经常乘前、乘后有相当长的一段路需要骑行或计程车等方式补充。对于理应路面公交最适合的中短线距离,如半小时左右的步行距离,加上焦急地等车,常常比单纯步行还慢。对于老幼弱病残等难以步行这些路的,或想快速到达目的地的人来说,公交助力是美好的愿望。虽然,我们的门口和街区有多种线路的公交,但是我们依然因为它们按固定的设计转弯而搭乘不便。
从重点区域来看,门口和附近的公交线路能够到达的辐射区也是受局限的。比如在区域的行政中心、街道办事处、地段医院等门口即便有3~4个线路的公交车,这些线路只能连接到相当少的该地段的区域。换乘就更加会遇到很多与出行不相符的转弯。
重点区域通常成为各种线路的到达和连接要点,该范围间接成为换乘的中转站,并且成为拥堵区。事实上我们出行的目的地大部分是上班、办事,不是重点拥堵区,而公交线路因这种连接上的特点,就会把我们带到了拥堵区堵一遍再离开。
现有各公交线路的站点和换乘需要查询或记忆,无规律,想要出行去几个地方办事,换乘和返程,会有选择困难并耗费令人惊异的时间。
因此,我们依然是有大部分的人需要昂贵的计程车、自驾、严寒酷暑中风里来雨里去骑行或步行,为了可以自由地选择马路,避开拥堵区,避免公交换乘与出行目的地路线的不吻合。
我的建议,相对来说,可能还是简便易行的:
在公交需求旺盛的城市,如果可以每条允许配备公交的马路上配备与该路同名的双向公交,增加运输车辆、减少等候时间、适当比例的中、大站车,适宜的大中小型车,那么出行只需要有地图和知道方向,不需要记忆查询公交线路编号或名称,就能够自由地让路面公交为我们加速,轻松达到“自在出行”。
且到达非同一直线上的不相邻目的地,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选择,有效地避免拥堵,均匀公交的利用,在某一路线修路、或其他不能使用的情况下,立即方便地选择相邻两侧的公交通勤。
这如同在棋盘格上到达不相邻的两个点,有多种组合形式。这样,即使我们门口的马路上,一条马路只有一种同名公交,却能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达到无限多种换乘的可能。这样的设计必然能够彻底改变现今公交搭乘和换乘的不便。
2016年我在市民意见征集中的设想就是城市公交,路面以及地铁,近似棋格子一般,方便大家搭乘和换乘公交。
对于公交车驾驶员来说,行驶过程转弯少,有利于行驶的安全,便于交通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和红绿灯的控制,或许也有利于未来以来的无人驾驶技术。道路两头的转弯转向,可通过相邻路线车辆的交替行使或其他设计趋于便利。
提升路面公交的作用,是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意外、空气污染、能源和物资消耗、自驾、维修和利于管理等的绿色出行方式。
公交到位可以盘活偏僻地段和地区。
普通群众都期盼有优良便捷的路面公交,尤其是老幼弱病残等。
优良便捷的公交系统,有利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人民大众造福。
2016年给上海市人民政府的信中,我建议公交使用环保电动车,从2017年起,我欣喜地看到了环保电动车逐渐替换燃油公交车,至今在城区已基本全覆盖,也许是我的提议正巧顺应了潮流,且与政府与交通管理部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宗旨契合。我在此深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