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5,839贴子:10,006,418
  • 52回复贴,共1

由‘悬崖撒手’谈贾宝玉是好是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1楼2021-06-19 19:51回复
    许多年轻人读《红楼梦》由于传统文化修养不够,理解不了书中塑造的贾宝玉这一形象,反而讽刺其为高粱纨绔,林黛玉也被斥为风流艳骨,反而说薛宝钗贤良淑德,更喊出了‘娶妻当娶薛宝钗’这样的口号。倘若《红楼梦》作者泉下有知,闻得此言,想必是会气得‘在棺材里要连翻几个身”了。这都是正照风月宝鉴的结果,加之红楼梦后八十回不传,更增加了看破作者用意的难度。下面笔者不揣冒昧,试着以‘悬崖撒手’为着手,粗略的解读一下贾宝玉这个人物。
    《红楼梦》前八十回里脂砚斋的批语多次提到悬崖撒手。例如第一回甄士隐出家之时: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笑一声“走罢!”甲眉:“走罢”二字真悬崖撒手,若个能行?第二十一回:便权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庚夹:。。。。。。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第二十五回:旋熬了米汤来与他二人吃了,精神渐长,邪祟少退,一家子才把心放下来。甲眉:通灵玉听癞和尚二偈即刻灵应,抵却前回若干《庄子》及语录机锋偈子。正所谓物各有所主也。叹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由上述脂批,我们不难得出,脂砚斋这里说的“悬崖撒手”应该是出家之意。
    “悬崖撒手”是一个佛教用语,《辞海》及普通的宗教词典中并不收录该词,笔者在网络上查到的释义是这样的:1.比喻人至绝境,只能另作选择,义无反顾;2.指在紧急关头,放下一切不管。刘心武在文章中说:“脂砚斋的批语里提到贾宝玉最终会悬崖撒手,早年我也不知是什么意思,后来看了些禅宗的书,才知道‘悬崖撒手’是禅宗修行最后一步,指的是彻底打破根本我执(对自我的顽固执著),达到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境界。所以贾宝玉如果真的悬崖撒手了,就不可能再来了”。红学家胡文彬先生认为:“所谓‘悬崖撒手’,其中‘悬崖’泛指红尘尽头,‘撒手’即与红尘断绝往来之事。贾宝玉生于温柔富贵乡中,经历了红尘中的兴衰,特别是在爱情与婚姻方面遭受沉重打击之后,终于由此而悟,出走家门。


    IP属地:山东3楼2021-06-19 19:53
    收起回复
      “悬崖撒手”是一个佛教用语,《辞海》及普通的宗教词典中并不收录该词,笔者在网络上查到的释义是这样的:1.比喻人至绝境,只能另作选择,义无反顾;2.指在紧急关头,放下一切不管。刘心武在文章中说:“脂砚斋的批语里提到贾宝玉最终会悬崖撒手,早年我也不知是什么意思,后来看了些禅宗的书,才知道‘悬崖撒手’是禅宗修行最后一步,指的是彻底打破根本我执(对自我的顽固执著),达到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境界。所以贾宝玉如果真的悬崖撒手了,就不可能再来了”。红学家胡文彬先生认为:“所谓‘悬崖撒手’,其中‘悬崖’泛指红尘尽头,‘撒手’即与红尘断绝往来之事。贾宝玉生于温柔富贵乡中,经历了红尘中的兴衰,特别是在爱情与婚姻方面遭受沉重打击之后,终于由此而悟,出走家门。
      网上能查到的’悬崖撒手‘的出处有如下几个:
      元耶律楚材 《太阳十六题·背捨》诗:“人亡家破更何依,退步悬崖撒手时。”
      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百:“坐我三薰三沐之,悬崖撒手别卿时。”
      悬崖撒手这个词最早的出处则是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苏州永光院真禅师。上堂谓众曰。言锋若差,乡关万里。直须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非常之旨人焉庾哉。江州卢山永安净悟禅师。僧问。如何是出家底事。师曰。万丈悬崖撒手去。


      IP属地:山东4楼2021-06-19 20:04
      回复
        第三十一回: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 看来宝玉最后是出家了,据癸酉本,宝玉真就做了两次和尚。如果按刘心武的说法,那是不可能再回来了,显然癸酉本的两次出家显然是生造的。而按胡文彬的看法,贾宝玉是出走家门而已,至于是乞讨还是为僧都是一样,出两次家然后在成乞丐也是可以的。
        再看看周汝昌的看法:周汝昌《定是红楼梦中人》第四十九篇中说,“悬崖撒手”并非指出家做和尚。
        “‘悬崖撒手’是针对悬崖勒马而言的,是说临悬崖,劝人‘勒马’,是俗义是意障了,相反,正是要放开勒马的缰绳——如此方能冲过‘悬崖’,臻于‘向上路’高境界。”
        “可惜红学家们对此一道太陌生了,就一致解为‘看破红尘,下决心出家’,若是那样,岂不成了禅门的‘幼儿园’等级的‘课程’?”
        “雪芹写的宝玉‘悬崖撒手’,是指已临险境,生死关头,他却不顾‘箴’‘规’,大勇无畏地选定了自己要走的大路——不是指‘出家当和尚’。全弄错了。”
        孰是孰非?我们再看看禅宗‘悬崖撒手’的来源。


        IP属地:山东5楼2021-06-19 20:29
        回复
          禅宗‘悬崖撒’手一词的来源是一个流传很广的佛经故事,具体源流笔者没有查考过,不过不难判断其为‘唐三藏法师义净奉诏译的《佛说譬喻经》的本地化版本。这譬喻是这样的:
          在一个寂寞的秋天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赶着路。突然,旅人发现薄暗的野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白骨。
          旅人正疑惑思考时,忽然从前方传来惊人的咆哮声,随着一只大老虎紧逼而来。看到这只老虎,旅人顿时了解白骨的原因,立刻向来时的道路拔腿逃跑。
          但显然是迷失了道路,旅人竟跑到一座断崖绝壁的顶上。在毫无办法之中,幸好发现断崖上有一颗松树,并且从树枝上垂下一条藤蔓。旅人便毫不犹豫,马上抓着藤蔓垂下去,可谓九死一生。
          老虎眼看好不容易即将入口的食物,居然被逃离,可以想象它是如何懊恼地在崖上狂吼着。
          好感谢啊!幸亏有这藤蔓,终于救了宝贵一命。旅人暂时安心了。但是当他朝脚下一看时,不禁啊了一声,原来脚下竟是波涛汹涌、底不可测的深海,怒浪澎湃着,而且在那波涛间还有三条毒龙,正张开大口等待着他的坠落。旅人不知不觉全身战栗起来。
          但更恐怖的是,依靠救生的藤蔓,在其根接处出现了两只白色和黑色的老鼠,正在交互地啃着藤蔓。同时,有水滴从上面落下来到旅人口中,这是树枝上蜂巢所滴下的蜂蜜。由于蜂蜜有五种风味甜美异常,旅人拼命摇动藤蔓,这样就会有蜂蜜落下来,同时也会引得蜜蜂下来蜇人,更可能导致藤曼折断。旅人就这样一直僵持在蜂蜜之甜,峰蛰之痛,以及由贪嗔痴引起的惊吓之中,直到最后老鼠咬断藤曼坠入深渊为止。
          这个画面是不是有点熟悉?是的。第五回:“那日,警幻携宝玉”一段:“因二人携手出去游玩之时,忽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群,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从后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道:‘此即迷津也。……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
          虽然画面略有修改,但是细心的人比较就会发现,太虚幻境的兼美就是那落下的蜜水,夜叉海鬼就是三条毒龙。
          那么,佛经里的这个故事都是什么寓意呢?原来,这旅人是指我们自己。荒野:无尽而寂寞的荒野是譬喻我们无尽寂寞的人生。秋天的黄昏:秋天的黄昏是譬喻人生的孤寂感。白骨:路边的白骨是指我们人生旅途中,家族、亲属、朋友等的死亡。老虎:譬喻的是无常,藤蔓:是我们剩余的寿命。黑白老鼠:是日夜,指事时间。深海:是地狱。毒龙:这三条毒龙指我们自己内心的贪欲、嗔怒、愚痴。“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自因自果”的因果法则是不会有丝毫差错的。由自己所不断造作的罪恶所生出的地狱,最后还是由自己坠入。
          蜂蜜:蜂蜜是指人的五欲:财、色、名、食、睡。蜜蜂叮螫比喻邪思。一天之中,我们不断所想的,持续所求的,无非是为了这五欲的满足。


          IP属地:山东7楼2021-06-19 21:01
          收起回复
            那么,宝玉在太虚幻境坠入迷津就是‘悬崖撒手’吗?这个还真不是,可以说不但不是,还恰恰相反。我们先来接着解读‘悬崖撒手’。
            禅宗说人有‘小死’,有‘大死’,‘小死’就是再入因果轮回,‘大死’就是‘涅盘’就是死后复生成佛。大师讲佛法的时候,有僧众问‘涅盘’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谁能回答?显然没人能回答,能回答的人都成佛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所以,禅师说别管那么多,你‘悬崖撒手’就好了,没有了妄念,你就可能能成佛了。你考虑这,考虑那,那还是逃不出贪嗔痴,还是拒绝不了财色名食睡。‘悬崖撒手’就是抛开世俗的各种诱惑,恐惧,而追究自己的彻悟,涅盘。这是佛家的修为,我们知道,贾宝玉是在太虚幻境中被兼美引入了迷津,这直接的结果是导致他不可能彻底的‘悬崖撒手’。后来,他听了《寄生草》终于开悟,准备‘悬崖撒手’之时,又被黛玉,宝钗合力出手打消了他出家的念头。这就是他坠入迷津的应验。其实,宝玉的所谓‘悬崖撒手’不是刘心武解读的纯禅宗的概念,而是更偏向于胡文彬的说法,然而又不同于俞平伯的说法,没有悬崖撒手就冲过了悬崖的意思。宝玉历来‘毁僧谤道’,这也是作者的看法,所以,前八十回宝玉的开悟与甄士隐,柳湘莲不同,他不是被跛足道人点化的,而是由《寄生草》的几句戏词触动的。
            引发宝玉参悟的是《寄生草》中的其中一句,即‘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说化自孟子的赤子之心。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这是孟子提出来的重点。大人不一定是皇帝,也不一定是大臣;大人可以当皇帝,可以做大臣,也可以做一个最平凡的老百姓。大人是超然的。唯大人可以入圣境,当皇帝则是入圣境为圣王,做宰相则为良相,做老百姓则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圣人。 所谓“赤子”,就是婴儿,“赤子之心”,一般人说是童心,但不是幼稚,是形容人的天真、天良之心。曾子著《大学》,就是所谓的大人之学,最后才“止于至善”,首在“明德”、“亲民”,然后“止于至善”。而普通一个人,能够永远保持他的天真童心,没有机心,就是至善,就是“赤子之心”。明人洪自诚的《菜根谭》中说:“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世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如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他这几句话很有道理, 一个人对人情世故知道的少,自己心理上的污染也比较浅。所以年轻人做事,看来是个冒失鬼,但他心里染污少,不知道别人可能心存不正。年纪大了,经历的事情也太多了,看人就不同,办法也多了。因此他主张“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 似乎一个人深通人情世故,面面圆融,处处通达;倒不如老实一点,笨一点,保持那分天真比较好。人纯厚,则能保持天真。至此,比较宝玉,黛玉,湘云与宝钗等一众人物的心性品行,我们不难知道在当时的知识分子眼中,孰优孰劣是怎么评价区分的。脂批也有分较:黛玉一生是聪明所误,宝玉是多事所误。多事者,情之事也,非世事也……阿凤是机心所误,宝钗是博识所误,湘云是自爱所误,袭人是好胜所误,皆不能跳出庄叟言外,悲亦甚矣。也就是说,宝玉就是因为多情,才不能有所成。这正是正照风月宝鉴的贾瑞的又一例证。
            贾宝玉,最不愿看的一副对联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虽然贾宝玉走的路子不同,也不一定对,但在这一点上,他还是保持了赤子之心。如果以现在的观念来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似乎讲这个人永远长不大,什么事都不懂,等于半个**,像这样的人还有什么用?事实上,所谓“赤子之心”并不是长得大或长不大,而是指永远保持干净、纯洁、诚恳、少爱憎、少恩怨、仁慈、爱物的心理。孟子说,只有这样的人,才够得上中国文化所标榜的“大人”,可以做圣君、贤相。而薛宝钗一直劝他要成为的,虽然是有戒情的成分,但却是与保持干净,纯洁,诚恳,仁慈,爱物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宝玉虽然堪不破情关,还不至于沦落为‘禄蠹’,结果我们不难猜想,八十回后,黛玉还完眼泪归天而去,宝钗虽然举案齐眉,停机劝学,宝玉最终自然还是要对她‘悬崖撒手’的,这时那个时代的价值观使然。


            IP属地:山东8楼2021-06-19 22:27
            回复
              1、红楼梦中的批注有很多都与佛法有关,如果读者不了解佛法,悟性不够,很难看懂批注。
              2、“悬崖撒手”属于禅宗。讲的是放下所有的“我执、法执”,什么都丢弃掉的境界。
              3、很多读者读不懂红楼梦中宝玉,根本原因是对佛法、对修道方面的学问几乎不知,甚至对于儒家也一知半解。
              4、关于“赤子”:刚刚出生的婴儿才能算做“赤子”,为何?
              刚出生的婴儿一身红彤彤,所以称为“赤子”;
              出生100天以内(或者不会说话之前)的婴儿没有分别心,第6意识还没有成长起来。
              道德经里解释了“赤子”的好处,程高本中宝钗、宝玉也解释了“赤子之心”。
              5、宝钗的“无情”不是“戒情”,有情就有偏爱,无情则无偏爱。
              无情就是儒家说的毫无偏爱的仁慈之心。
              不但对好人疼爱爱护,对坏人也一样疼爱爱护。


              IP属地:安徽9楼2021-06-20 13:40
              收起回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黛玉进贾府时,作者给宝玉的评价就是不肖子孙。你真是睁眼说瞎话,给不负责任的家伙,找开脱罪责的理由。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6-20 14:36
                收起回复
                  正经的好帖子。楼主棒棒的~


                  IP属地:江苏12楼2021-06-21 09:12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6-21 21:57
                    回复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绛珠草精林黛玉 连贾府后院都摆不平
                      神英侍者连草精都不敢明媒正娶
                      没本事就是没本事
                      怨天尤人有啥用
                      假清高个啥
                      人家 吕雉 武则天 慈禧
                      谁不服就剁谁
                      办法总比困难多


                      14楼2021-06-22 10:21
                      回复
                        脂批有"悬崖撒手",红楼梦曲有“怀金悼玉”,这两个是冲突的,不知道红楼梦的后续写法该是如何。


                        IP属地:广东16楼2021-06-24 10:33
                        收起回复
                          南直召祸居然被解释成大昭寺,小昭寺。笑得我肚子疼。南直召祸指的是高迎祥挖朱家的祖坟好不好!放火连烧几百户。什么狗屁大昭寺,小昭寺。


                          IP属地:山东20楼2021-07-05 21:2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