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J.Ayres)首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在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消失,12岁以前通过专业的感统训练很容易得到纠正,一旦超过这个年龄很难改变,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最近调查显示中国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已经达到80%,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家长必须尽早预防自己的孩子出现感统失调的表现。
感统失调的孩子易出现 多动坐不住、幸好暴躁、偏执、经常颠倒字的偏旁部首、爱哭怕见生人,不敢荡秋千等。
哪些孩子需要做感觉统合训练: 1.学习成绩不佳(由于听觉、视觉的失调)的孩子。 2.多动,多语,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 3.书写困难,写字出格、写字小、偏旁部首颠倒,数字颠倒的孩子, 4.动作不协调,跑、跳、跳箱差,不敢荡秋千、不敢走平衡木的孩子。 5.操作不灵活,不会用剪刀、手工课折纸差;扣扣子、系鞋带等精细动作困难的孩子。 6.反应迟钝,疼痛感差:不怕登高;喜欢旋转,永远转不晕的孩子。
感统失调的孩子易出现 多动坐不住、幸好暴躁、偏执、经常颠倒字的偏旁部首、爱哭怕见生人,不敢荡秋千等。
哪些孩子需要做感觉统合训练: 1.学习成绩不佳(由于听觉、视觉的失调)的孩子。 2.多动,多语,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 3.书写困难,写字出格、写字小、偏旁部首颠倒,数字颠倒的孩子, 4.动作不协调,跑、跳、跳箱差,不敢荡秋千、不敢走平衡木的孩子。 5.操作不灵活,不会用剪刀、手工课折纸差;扣扣子、系鞋带等精细动作困难的孩子。 6.反应迟钝,疼痛感差:不怕登高;喜欢旋转,永远转不晕的孩子。